信用治理为智慧城市注入诚信底色

2018-12-26 10:39王平
杭州 2018年47期
关键词:信用智慧信息

文∣王平

城市信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是优化城市政务环境、营商环境和社会治理环境的特殊资源。2018年5月,杭州城市大脑的五年规划的揭晓标志着杭州智慧城市建设进入2.0时代,也为城市信用深度融合医疗、平安、城管、旅游、环保等领域提供了战略机遇,信用治理有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信用治理在城市智慧化治理中的价值

城市智慧化治理就其本质是政府、企业、市民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借助更为扁平和科学的决策机制,达到城市公共福利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为了让智慧城市发挥最大功能,必须在治理工具方面进行创新,降低由“猫捉老鼠”的管制性工具带来的巨大行政成本。而信用治理作为一种混合型的治理工具,能够借助非强制性的手段产生引导或抑制特定行为的效果,并且在多边治理格局下发挥桥梁和中介的功能。

近年来,杭州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杭州”在管理制度、数据支撑、应用服务、联合奖惩上均取得了长足进展,有力助推了城市大脑建设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信用体系在畅通信息共享、事前风险管理、协同各方共同监督等多个方面对智慧城市建设均产生积极效果,促进城市治理向低成本、高效率、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以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信用杭州”通过与“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度融合,发挥了三方面的治理优势。

以信用承诺代替前置审批,加快审批流程。在“事前”审批环节中,引入备案承诺制,将过去需要部门前置审批的环节转变为企业和群众的信用承诺。通过在城市大脑中植入信用模块,保障不同条线、层级的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都能对自然人和企业法人的基本特质与诚信记录进行查询和管理,实现信用信息的实时共享。对信用良好并作出信用承诺的守信主体,保障“容缺受理”,开通“绿色通道”。

依托分类信用评价,及时预警监管风险。在“事中”审核环节,通过信用督查,推进“并联审批”,把事项办理纳入信用监管。通过调取查阅治安犯罪、金融欺诈等高风险人群的个人信用档案,以及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防控、信息安全管理等相关企业的法人信用档案,借助系统集成、信息集成、通信集成、功能集成的智慧监管体系,对审批中可能出现的治理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和预警。

创新信用联合奖惩,促成协同治理格局。在“事后”管理环节,将“承诺不践诺,备案不真实”的失信行为记入当事主体的信用档案,形成从头至尾的信用监管的闭环。同时,借由信用信息传递和激励约束机制,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信用主体的行为进行监督,达到信用联合奖惩的效果。

深化信用治理的五个重点

随着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的深入,信用信息不仅成为城市大数据中最活跃的版块,更被赋予优化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任。根据部门和市民的意见反馈,以下五点是深化信用治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是信用治理的先决条件。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市民感到信息安全日益受到威胁。地下个人信息数据交易猖獗,电信“精准”诈骗频仍,使得正常的个人信用服务受到挑战。出于对信息泄露的担忧,大多数市民表示如果不能有效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宁可不使用个人信用服务。

信用信息共享是实现联合监管的有效途径。问卷调查中70.3%的受访者希望获得由公共信用机构出具的个人信用记录报告。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背景下,在政务领域率先采纳信用报告,有助于在商务和社会交往等领域主动用信,扩大信用联合奖惩的影响范围。

信用大数据分析是城市风险管理的创新手段。要破解城市治理中“综合治理谁都不理”的现象,需要对跨部门海量的数据资源进行高效分析,对潜在的城市治理风险进行提前预警、早期干预。依托城市大脑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并迭代完善数据来源和算法,能够对包括电信诈骗、恶意营销、食品安全等群众反响强烈的治理难点,以及投融资、信贷和招投标等企业经营风险提供风险预警。

信用惠民服务是信用应用场景的推广重点。“信用惠民”通过政府与征信机构合作,将信用融入社会生活的多种场景,在解决问题矛盾的同时,让群众切实获得信用服务带来的便利和实惠。问卷调查中,87.0%的居民希望“通过第三方平台享受各类信用便捷服务”,居各类信用服务需求的第一位。通过推广信用惠民地图、“信易+”应用等信用服务,有助于让市民在更多的生活工作场景中使用信用服务,提升城市治理的整体环境。公益行为、社区服务等途径进行信用修复,对轻微违规行为缩短公示时间,或参照相关规定减轻或者免除惩罚。

信用修复机制是全民信用教育的深化方向。信用需要维护,也需要经营。随着“芝麻信用”等大数据征信服务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信用有价”。但诸如交通违章、信用卡未能及时还款等失信行为一旦发生,就可能对个人信用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因此,信用修复机制就成为帮助公民维护和管理个人信用的必要手段。在问卷调查中,75.3%的调查对象希望“通过参加公益行为缩短个人负面信用信息公示时间”,排在各类信用服务需求的第二位。针对这一现实需求,有必要进行多部门协商,通过

深化信用治理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

鉴于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未来杭州信用治理应进一步突出融合开放的特征。在数据来源上,实现公共信用与金融信用、市场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丰富信用数据内容的维度与厚度;在信息应用上,针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独特需求,开发具有较强用户黏度的信用服务产品;在参与主体上,推动政府与征信机构的有效合作,使行政手段、市场机制和社会舆论在信用监管中协调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同时,聚焦行政审批、基层治理、电信安全、企业服务、信用修复等重点领域,为智慧城市注入诚信底色。

以部门间信息互认为重点,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利用区块链技术,向所有具有审批权限的部门开放公共信用数据查询与标注功能。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告知性备案监管体制,加快推动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浙江政务服务网及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对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将信用治理的重心前移,为基层治理提供信息支撑。强化城市大数据平台对综合治理数据的归集能力,打通市场监管、安监、环保等监管领域,实现数据共享。强化属地管理与全科网格,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将辖区内食药、卫生、消防、环保等重点监测企业与人群的信用状况绘制在“信用地图”上,供基层网格员、各部门执法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使用。

实现多部门信用联合监管,破解电信安全难题。强化电话、手机号码与公民个人和开户企业的实名认证,使个人或企业的电信使用行为能够与其唯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实现关联,进而使其负面电信使用行为能够被纳入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数据库。实施跨部门联合监管,建立违法违规电信行为的“黑名单”,加强重点监管,定期通过媒体和信用信息平台向社会公示。

加强多方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综合服务。进一步完善在杭主要银行与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数据合作,在银行开展信贷尽调、审核过程中,积极对接采用公共信用数据,加强信用产品创新,为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探索与人行企业金融信用库、芝麻信用等企业征信中介机构的合作渠道,利用动态信息管理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并以此为基础为政府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专项资金扶持和政府项目招标提供信用风险预警。

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将诚信打造为城市名片。在完善健全信用信息异议、投诉制度的同时,鼓励公民或企业通过消除负面影响或主动实施对社会有益的正面行为,缩短负面信用信息公示时间或依法依规减轻或免除处罚。充分发挥信用修复机制对于倡导诚信风尚、普及信用知识、树立诚信典型、遵循诚信准则的内在价值,引导更多公民和企业主动参与信用修复和自我信用管理,使诚实守信在杭州形成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猜你喜欢
信用智慧信息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中国,快步进入信用社会
订阅信息
信用消费有多爽?
“信用山东”微信号正式启动发布
展会信息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