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需先行 创新助力
——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8-12-26 09:48
科学中国人 2018年20期
关键词:活疫苗病原兽医

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哈尔滨市,依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是兽医学领域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于1986年年初批准立项建设,1988年年末建成,1989年6月通过验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实验室以建成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我国兽医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一流的研究基地为建设目标,开展有关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方面的研究,同时承担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兽医基础理论研究。

合理安排做研究

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瞄准动物疫病防控重要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需求,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研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病原的遗传变异、致病及免疫机制,创新兽医学科理论;研发预防、诊断与治疗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制剂,创制防控产品,为我国健康养殖、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提供重要技术保障。在动物疫病研究和公共卫生领域取得具有重大突破的原创成果,成为预防兽医学科领域国际一流的基础理论和防控技术创新中心、国际交流中心、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和高层次科学家汇聚高地,在国际动物疫病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设立流行病学与病原变异、病原致病机理与防控理论、新型疫苗及诊断技术、兽医基础免疫学、实验动物资源与模式动物5个研究方向。

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流行病学与病原变异基础性研究

流行病学与病原变异基础性研究方向的主要任务是针对重大动物疫病,开展长期监测基础性工作,建立流行病学数据库和生物资源库,掌握流行规律,揭示病原的分子特征、演化趋势和变异机制,提出有效防控措施。

(2)病原致病机理与防控理论创新研究

病原致病机理与防控理论创新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病原生物学特性、致病力、感染谱和现有疫苗的保护效果,发现病原新变化、新特点,确定新型疫苗和靶向药物的研发关键,提出应对措施,创新防控理论。

(3)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研究

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研究方向主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研究。创制安全、高效的新型疫苗,以及可鉴别感染与免疫的标记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建立与疫苗配套的鉴别诊断方法,研制各类核酸、抗原、抗体诊断制剂,满足产业重大需求。

(4)兽医基础免疫学研究

兽医基础免疫学研究主要围绕病原入侵宿主细胞、复制、组装释放,以及宿主拮抗病原免疫应答全过程,开展天然免疫与限制因子、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等基础研究,绘制免疫调控网络,阐明抗感染免疫及免疫耐受机理,揭示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发展学科理论。

(5)实验动物资源与模式动物研究

实验动物资源与模式动物研究以实验动物培育、模式动物建立和动物感染模型构建为目标,采用基因修饰、农用动物SPF化等手段,培育标准实验动物,建立功能修饰的模式动物,构建标准可重复的动物感染模型,为基础研究、疫苗开发提供标准实验动物。

目前,实验室承担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原“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原“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际合作项目等167项科研项目。实验室设有预防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博士生导师25名,硕士生导师81名,可同时接纳300余名研究生,是我国高层次预防兽医学和兽医生物技术研究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了一大批科研骨干,提高了我国兽医科研队伍的研究水平,为科研、教学、生产单位输送了大批人才,在畜牧业生产和兽医科研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厚积薄发成果丰

实验室科研人员始终围绕“服务国家,服务生产,服务实践”这一研究方针和“维护动物健康,科学彰显实力”这一科研工作理念,发扬“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在学术带头人的组织领导下开展协同攻关和科技协作,注重自主科技成果的集成和资源整合,不断提高知识资源的资本储备。在“加快科技产出,加速成果转化”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实验室高度重视各类成果的培育,通过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管理部门的精心组织,科技产出持续稳定发展,成绩斐然:共取得各项成果17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原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获得专利180项。以“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与应用”为代表的科研成果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实验室自建立以来,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主要有:

(1)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该疫苗一经免疫接种即可达到预防两种疾病的目的,与二联灭活疫苗相比,该疫苗具有接种剂量小、免疫效率高、产生免疫力快等优点,更适用于紧急预防接种,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2)系列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该疫苗在国内外推广应用超过500亿羽份,为我国禽流感防控做出了突出的科技贡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该疫苗安全性好,疫苗免疫后很快出现免疫应答,免疫保护力持续时间长,是我国第一个用于家禽传染病防控的基因工程疫苗。

(4)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该疫苗是国际上第一个产业化应用的重组RNA病毒活载体疫苗,首次实现了一种活疫苗可有效预防两种禽重大传染病,具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突出优势。

(5)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该疫苗采用独家培育出的高产疫苗种毒,疫苗抗原含量高、免疫原性强、安全性好,免疫效果确实,应用效果显著。

(6)首次在国内成功建立了系统、科学、高效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综合防制技术体系,促进了我国动物重大疫病防治技术的系统化和集成化,有效遏制了该病在我国的肆虐和流行。

近几年,实验室围绕“国家动物疫病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20)的重大需求,在全国30多个省市开展了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25万份以上临床样品,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重大疫病监测、预警、根除和防控效果评估。探明了我国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禽白血病和小反刍兽疫等新流行毒株的传播及分布规律,为风险预警和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确定了仔猪腹泻、猪伪狂犬病和猪瘟三种重要猪病再发的原因,为新发疫情预警和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持续系统监测证实我国消灭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获得OIE无疫认证,这是继牛瘟之后我国消灭的第二种重大动物疫病;持续开展了马传染性传贫血病监测,确证了全国范围马传贫清除计划的有效实施,为2020年我国消灭该病提供了技术保障;建立了保存有10000多株菌毒株的病原信息库、基因库、毒株库和血清库,以及动物疫病流行病学数据管理系统,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了生物材料与基础信息的共享平台。

未来,在科学技术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依托单位的有力支持下,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继续紧扣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以及兽医公共卫生的安全需要开展科研工作,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平台,进一步推进兽医生物技术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的发展与进步,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生物技术实验基地,为我国兽医公共卫生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活疫苗病原兽医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什么是减毒活疫苗
兽医
人工呼吸
延安市宝塔区苹果白粉病大发生原因及对策
中国实施脊灰疫苗免疫新策略
兽医之死
今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事宜
猪群免疫如何合理选择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