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鹏 邢朝云
摘 要:为了培养出能解决随社会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各种各样的医学问题且具备创新能力的医学生,通过课堂、实验室、科研项目、传统文化的培养,使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社会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
關键词:医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c)-0192-02
我国医学教育是参照国际高水平医学教育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和特点新推行的一种医学教育体制。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主要基地,要担负起“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低不仅关系着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医学院校必须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所突破。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积极性,如何通过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开发达到师生共赢,促进整个学校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急需考虑与落实的问题[1]。
1 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医学生培养仍沿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比较注重理论基础的培养而忽视实践的学习,即使在实践环节也仅仅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少之又少。现在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新型医学人才,因此医学院校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医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改变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2]。学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也仅仅限于考试,学生为了应对考试而机械化的背记考试要点,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创新能力。
2 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从目前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医学生要想在激烈竞争中不会被淘汰,就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探索创新能力。医学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具有实践性强、风险性高的特点。对影响人类健康的各种疾病要进行优质、高效、低耗的治疗,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能应对各种挑战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创新型医学人才能够对复杂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进行恰当治疗,判断预后,减少风险,增加生存机会[3]。对于医学生来说,在初级知识教育——本科教育阶段,除了要积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以外,还需了解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和一系列科研成就与成果,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待目前的医疗水平。医学生接受教育多以传统型教师授课的教学模式为主,导致课程单调,在课堂上教师受传统模式的束缚,偏重于对学生进行医学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灌输,忽略了对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只是简单的交待医学科研所得结果,师生之间缺乏讨论和互动。然而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医学问题应运而生,需要培养出更多具有能够挑战医学难题、解决医疗实际问题的科研创新型医学人才。
3 医学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1 课堂教学中培养训练
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体质不同年龄的患者身体中发展不同,同样同一个治疗方案带来的治疗效果的结局不同,而授课过程中老师会提供大量的病案例进行讨论,可以对原来的治疗提出一个新的方案,组成团队对提出的新的治疗方案进行验证,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咨询不同的老师和临床指导,去其糟粕而得其精华,从而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掌握知识,提前培养锻炼科研能力,能为以后课题的研究积累经验,了解临床问题,提起对知识探究学习的兴趣,进而开发思维进行创新能力训练。
第二课堂训练是各所院校为大学生开设的一种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除了参与各类的文化社团活动,还开设创新创业训练班、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各种类的创新创业比赛,都是有相应的指导老师辅助,提升学生的创新认识和能力。第二课堂具有第一课堂不能比拟的优势,它独具组织的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在学生创新能力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
3.2 实验室操作中培养训练
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提出新的方法进行验证,如在实验过程中在不致死量的情况下改变注射量,或药物注射次序的改变都会带来怎么样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成立项目进行研讨和论文撰写,激发起对探究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动手是巩固知识和思维发散的好方法。目前,学生大部分都只是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少之又少,有些院校实验经费的投入又太少,实验室配置无法满足实际操作要求,这也是缺少创新能力培养的短板,可以提出在这类短板上的创新,比如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发、资源网络共享,一项实验操作课让所有的医学生同时观看,在互动过程中提出不同问题和方案进行论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又可以享受到名师的指导。
3.3 科研项目中培养
每所院校都会开设许多实验室科研项目,每位老师也有属于自己的课题研究,在这些课题项目中可以吸收一部分同学进行参与研究,也可以作为老师的助手或辅助老师进行项目研究,过程中经过指导练习和培养创新能力,在老师的“耳濡目染”的引导下,语言表达交流方面和理论知识的巩固方面都会有很好的收获。还可以参与各种各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大赛等活动,根据自己的发现或设计提出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组建团队,也是能力方面的锻炼与发展。
3.4 利用传统文化的培养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深远的文化理论体系。习近平在谈中华文化时就说: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所以医学生要了解传统文化并且还要懂文化、理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进行逻辑思辨,其中的很多内容在当时乃至现在都具有丰富的实践意义。例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传统文化包含有医生的职业素养思想。古代医者非常注重谦和好礼,《小儿卫生总微论》中记载:“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止和柔,无自妄尊[6]。”同时利用传统文化来影响学生医学伦理的问题也是含有一定意义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医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独特的创新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如今,已是创新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很好的文化知识,更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魄力,敢于突破专业知识的局限,作为一个医学生,更要敢于深入研究学术问题、创新科研,挽救被疾病所困扰的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涂师平,林章雅,杨立勇.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78-80.
[2] 陈瑶.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J].中国实用医药,2007 (36):175-176.
[3] 王萍玉,谢书阳,许金花.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5):341-342.
[4] 赵艳敏.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86-87.
[5] 肖建国,周飞虎,赵美娟.传统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