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静秋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学校课堂教育逐渐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了小组合作式教学在西部地区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经验,指出选择具有探究性的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任务、合理的分组分工和恰当的评价对小组合作教学的重要性,指出小组合作式教学还存在部分生物教师教学理念陈旧、班级人数偏多等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对西部地区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中生物 教学方法 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c)-0149-02
小组合作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组成的异质学习小组为形式,围绕一定的共同目标展开,以生-生互动交流为主体,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使不正确的结果或看法及时得到纠正,也可使不愿意思考的学生因为失去了“依靠”而不得不思考问题,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学科更加注重实验,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因此较物理、化学学科更适合小组合作式教学[1-4]。西部地区教育理念和方式较东部相对落后,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小组合作模式在西部地区生物教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1 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
1.1 必须依据教学内容确定是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例如,人教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这一小节的教学中,涉及到达尔文等多位科学家的实验,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因此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激发学生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达尔文等多位科学家进行的实验以图片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针对不同科学家的实验,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学生结合图片与设问,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讨论每一个实验的目的、过程、结果、结论。通过探讨,先在组内达成共识,然后每一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针对展示的结果,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再讨论,再交流,最终全班达成共识。在这一环节的进行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层层设问,步步递进,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总结,最终完成本环节的教学目标。在“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这一小节的教学中,同样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进行。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交流,教师通过补充、总结,最终完成教学目标。最后,小组间可合作探究完成课本中的“技能训练”,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在整个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无论哪一个环节,学生的主体性都应得到充分的保证,教师只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适时的给予指导。这样的合作学习既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能,又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2 科学设计、合理分组分工,引导学生进入合作和思考模式
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的设计,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合作小组的兴趣,也可以使合作探究顺利有序地进行;而布局合理的小组划分则会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学习、探索过程,避免课堂中看似热热闹闹的虚假繁荣。结合教学实践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最忌学习小组内成员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质相似,小组和小组之间的学习水平差别较大,否则会使生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得更快进而产生自满之情,而本来已经学习上后进的同学更加难以追赶,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受到打击,最终造成“两极分化”局面的产生。分组也要尽量避免将同桌两人分到一个组,避免影响课堂秩序。小组组建之初教师要建议和鼓励各小组制定小组内的纪律。教师则可布置一些簡易的任务方便组员相互认识和熟悉合作学习的流程。另外,为了保持小组的“活力”,一定时间后要将小组成员进行轮换,如女生不动、男生顺序轮换等形式。
1.3 恰当评价很重要
评价在小组合作式教学中起到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不断完善的作用。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要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觉得小组合作是非常有价值的,自己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确实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和乐趣,教师对小组中每一位同学的评价则会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也能让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的缺点,便于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好的扬长避短。
2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落实,尚未真正认可小组合作教学的重要意义
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仍然整体落后。西部地区地处偏远,难以吸引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投资,因此教育水平整体偏低,这种状况导致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育仍然全部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对小组合作式教学不理解、不支持,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因此,西部地区的学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引导,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为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服务,而不是新课标的作秀手段。学校校本教研要加大对老师的引导、监督和培训,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引导生物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2 学校硬件设施不足、班级人数偏多影响小组合作教学效果
目前西部地区大多数高中班级的学生人数在50~55人,小组内人数过多,造成一些同学在别人讨论时,无事可做,就会出现闲聊这样的现象;在每组人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小组太多导致教师在学生讨论时的指导就有可能跟不上,组织难度大、影响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因此推进小班制教学是提高小组合作式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5]。在目前暂时无法立即实现小班制教学的情况下,有空余教室的学校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组,交替轮换进行小组合作式教学。学校管理部门要更新教学设备设施,采购可拆卸型圆形书桌、3D教学模具灯光,为小组教学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3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且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教无定法,在和传统课堂教学、导学案等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后小组合作学习会显得更具生命力。小组合作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中的教学效果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得到了验证,西部地区,特别是有条件的西部城镇地区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标、迎头赶上,提升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实现新课标制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赵占良.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中学生物教学,2007(11):4-8.
[3] 李文荣.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术研究,2012(12):45.
[4] 王芳.高中生物有效互动教学研究——以探究教学为例[D].江苏:苏州大学,2011.
[5] 黄锋.生物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调控策略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