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怨恨情绪的教育疏导与干预

2018-12-25 12:24贾婀娜韩一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20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内心心灵

贾婀娜 韩一

2014年5月30日,陕西省某中学六名高三学生因撕书宣泄压力被教师制止,心生怨恨,围殴教师,造成教师头部受伤(2014年6月2日《华商报》)。因争执生怨恨,汕头市一名16岁少年拔刀杀死初二学生(2014年4月11日《信息时报》)。江西省一名初中女生遭多人围殴,原因是部分学生怨恨学生干部管理所致(2015年6月24日《南方都市报》)。湖南省某初中女生遭几名女同学殴打骨折,原因是此女生太漂亮遭到其他同学的嫉妒和怨恨(2016年2月4日搜狐新闻)。可见,青少年的怨恨心理已经成为影响校园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青少年怨恨心理的成因

青少年学生怨恨心理的产生主要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委屈或不公,造成内心极度不平衡,这种情绪得不到有效的疏解,长久累积便产生怨恨心理。青少年学生的怨恨心理是导致人际交往紧张的根源,也是导致人际交往暴力、犯罪的根源。当学生内心集聚的怨恨情绪越来越深,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丁·多拉德等人的“挫折—攻击”理论,这种怨恨心理很容易转变为攻击性行为,即通过复仇达到宣泄内心怨恨的目的。

学生怨恨心理的疏导和宣泄对社会稳定有积极的作用,能起到“安全阀”的作用。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让青少年学生的敌对和不满情绪被疏解,能够有效地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1]。因此,学校要对青少年的怨恨情绪进行干预,从内因上發展学生的自我人格,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从外因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青少年学生的怨恨得到宣泄和化解。

二、发展学生的自我人格

怨恨心理会让青少年的心理扭曲变形,价值观错位,放大自私自大的性格缺陷,导致学生人格不健全。因此,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学生健全人格至关重要。

1.引导学生发展宽恕思想

宽恕在人际交往中具有积极的道德意义。宽恕既可以让学生从怨恨中脱离出来,也可以让学生摆脱嫉妒的心理[2]。一是引导学生发展自身的心智模式,改变自身对外界的固定认知模式和固定的情感、思维方式。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会遮蔽学生对人对事的评价,让学生更加主观化、情绪化。引导学生转变认知模式,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事实和认识到人性差异,有利于学生做出客观、积极的评判,防止怨恨心理的产生。二是减弱自我中心的倾向,内修宽恕之德。宽恕是心灵的解脱,“有容乃大”,放下怨恨,宽恕别人,心灵的空间就会放大,对己和对人的伤害都会减少。三是引导学生不以怨报怨。复仇不是解决问题、治愈心灵创伤的正确方式,只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怨恨。正如茵霍德·涅博尔所说:“我们最终必须与我们的敌人和解,否则,我们双方都将在相互仇恨的恶性循环中死去。[3]”

2.引导学生树立自信

自卑是青少年滋生怨恨心理的重要因素。自卑让学生羞于表达内心的想法,长久的压抑让他们更加倾向于用暴力、伤害、报复等来宣泄怨恨情绪。要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以积极的自我评价消除怨恨。一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赞扬学生的优点,包容学生的缺点。二是需要学生悦纳自己,获得自我价值感。生活在群体中,青少年会和周围同学比较,如果总是拿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和怨恨。因此,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会发掘自身的价值,鼓起勇气,重拾自信,学会欣赏自己。

三、合理疏导学生的怨恨情绪

怨恨情绪具有扩散效应,教师应及时发现怨恨的苗头,对学生的怨恨情绪进行合理疏导。

1.创设对话空间,让怨恨无处可藏

怨恨是长久压抑内心而形成,引导青少年将内心的不愉快、不满意进行倾诉,能有效地使不良情绪得到疏导,防止其演变成怨恨。因此,学校需要设立心理咨询室,让师生交流处于自由、平和的环境中,让学生有空间抒发内心的情感、宣泄内心的不平,让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针对学生的心理郁结,在倾听中给予学生认同,在沟通中给予学生帮助。

2.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情绪,让心灵充满阳光

要有效地疏解青少年学生的怨恨心理,首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视怨恨心理的存在,认识到怨恨情绪的危害性。班主任通过开讲座、开班会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怨恨情绪产生的根源和危害,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怨恨的危害性,引导怨恨情绪走向正能量、正方向。合理宣泄怨恨情绪,让心灵充满阳光。教师通过主题班会告知学生怨恨心理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正确处理方式,引导学生正视怨恨,积极看待遇到的不满、不公。其次,引导学生通过沟通、交流把心中的不愉快及时宣泄,预防怨恨心理的产生。最后,让学生多和正能量、积极向上的同学交往,摆正心态,减少抱怨,自立自强,防止个别学生怨恨心理的扩散演变成为群体心理。

3.引导学生转换心境,让人生充满正能量

青少年产生怨恨心理将后,将极易被被这种负面情绪所“绑架”,其心情将无法“美丽”,日积月累,怨恨情绪会导致学生心理扭曲,滋生复仇心理,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转换心境是有效消除怨恨情绪的良好方式。转换心境的实质是让学生的心理活动从怨恨中解脱,让阳光照进心灵,让心灵不再阴霾。采取转换心境的最好方式是引导青少年积极参加对身心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宣泄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情绪,并反思消极情绪的危害,从而达到消解消极情绪的目的。具体方式包括引导学生多参与文体活动,让学生在文体活动中转移视线、宣泄情绪、培养健康的人格。同时,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日记、博客、QQ聊天等方式,来排解消极情绪。

参考文献

[1]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335.

[2]傅宏,宽恕: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80-87.

[3]罗健.不生气的智慧[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95-96.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内心心灵
静心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例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消极情绪的调节策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心灵小语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
一块生锈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