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丽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农技站,甘肃 武威 733000)
食糖是食用食糖的简称,主要包括以蔗糖为主要成分的白糖、红糖和冰糖,其加工方式大同小异都是从甜菜、甘蔗等糖料作物中提取制得,属典型的季节性生产。因其所处地理环境和经纬度的不同,我国主要产糖区集中在沿边境线的18个省区,南方主要产甘蔗糖,北方主要产甜菜糖,其中甘蔗糖占全国食糖产量的80%以上,在生产时期上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4月份[1]。定时定量的糖分摄入是人类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我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食糖进口国、生产国和消费国,食糖消费在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国内生产量还远远赶不上每年所消耗的食糖总量。我国这种特有的食糖消费方式恰好有利于发展食糖的期货投资,但是期货市场的供需格局变动频繁,导致食糖的市场价格变动,给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契机。根据制糖企业套期保值和规避风险的心理需求,制造投资机会,成为了食糖期货贸易市场的主要运作思路。鉴于食糖期货贸易活跃的情况,国内各大制糖企业生产的食糖,被大量投入到了期货贸易市场,加之价格高低起伏,投资者的捂盘惜售和期待翻盘心理的影响,导致市场上可流通的食糖数量日益减少,国内食糖供应依赖进口贸易现象严重。为此,本文就我国食糖生产、销售、贸易、需求状况和对国内制糖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完善食糖供应生产的策略,以期为促进食糖的生产供应销售提供一定的参考。
受现货价格、销售淡旺季价格以及天气对制糖原料的影响,食糖期货交易时,食糖期货价格和上市食糖价格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成为了各投资者竞先逐利的焦点。除此之外,食糖期货市场对食糖品质的要求、贮存条件的要求和制糖原料品质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着食糖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向、交易量的变化、国内需求状况和对外依赖量。在实际食糖期货贸易操作时,投资者套期保值思想的影响也是造成产品亏损的潜在因素。
表1 2008-2010年度我国食糖市场产需情况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到,全国的食糖产量从2009年到2012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3年略有上涨。究其原因是我国的食糖组成主要以甘蔗糖和甜菜糖为主,甘蔗的种植集中的南方的边缘地带,且管理粗放,受自然因素和气候状况的影响较大,影响着蔗糖的正常生长;甜菜糖是以北方地区的甜菜主产区而生产建立起来的,甜菜的种植系人工种植,但是伴随着国内大部分地区农业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水资源的匮乏和一系列农业产业主导优惠支持政策的出台,加之甜菜糖生产企业均系上世纪60年代建设,设备老化,加工技术力量和产能跟不上新形势下甜菜产业发展的需求,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全国食糖产量逐年递减。
食糖消费在我国呈小幅波动的稳定局面,这是因为从我国的饮食结构来讲,不偏喜甜食,食糖在西餐等甜食加工上的应用较少,多应用于饮料和休闲小食品生产。同时因过多的食糖摄入导致的肥胖症、糖尿病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食糖的消费群体缩减,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全国食糖的消费需求现状。
国内食糖生产量距离消费需求状况还有一定的差距,加之期货交易的需求,大部分的食糖需依赖国外进口。从统计表可以看出,食糖的进口贸易程度与食糖的国内生产量、期货交易量等指标密切相关。在期货贸易介入下,国内食糖需求总体上涨,对外进口依赖程度加大。国外食糖生产工业化程度高、糖料作物种植气候条件适宜、食糖进口价格普遍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食糖进口贸易的发展。
受食糖加工季节性强,对原材料依赖程度高的影响,食糖登上了期货交易的舞台,且占据了期货交易名录中的农产品之首。加之,投资者对于国外欧美等国食糖需求前景看好,短货奇居,推动者食糖期货交易的逐年上涨。但是就现阶段而言,食糖价格的波动起伏、投资者套现保值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推动着食糖期货交易的上涨。
实行进口大宗农产品报告管理制度,将食糖纳入大宗农产品目录,合理的控制了进口规模,维持了市场平衡,保障了国内糖业的健康发展。联合海关、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形成高压态势,打击食糖走私,维持稳定的经营秩序。对进口食糖的配额管理,优化进口配额分配使用,合理配置分配比例,探索公开竞拍的市场化管理模式,限制配额额度,充分发挥进口配额调节市场的保障供应功能。
简化传统的土地流转程序,改善市场信息、交易费用、资讯平台等对土地流转的影响,降低土地在流转过程中所需的成本,互通信息渠道,形成公开透明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土地流转交易信息网络平台,及时更新土地流转信息,为供需双方提供完善的信息来源渠道。通过整合土地供需信息来源、代理客户土地流转需求,提升业务量,减少双方因亲戚、朋友等熟人之间关系影响土地流转受益。利用中介服务组织,改变传统的单个农户单打独斗的弱势地位,使土地流转者抱团发展、联合行动,保障土地流转受益,进而扩大糖料作物种植面积、规范种植操作技术规程,增加农户收入。
2.3.1 出台补贴补政策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支持优势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的建设”;广西省在2014年启动了50万亩优质高产糖糖料基地的建设[2],并出台了相应的补贴补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食糖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了糖料生产的规模化。实行中央和地方食糖收储定额政策,及时的更新和完善临时收储条件,减轻小型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制糖企业信贷资金链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制糖企业收购原料时所需的信贷资金,强化对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和贸易流通等方面给与贷款贴息。降低制糖企业的税赋,保障我国食糖供应的自给能力,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2.3.2 设立糖业发展基金
食糖属季节性生产产品,但就其需求来说又属于年销产品,消费相对于其他产品来说刚性较大,又不宜进行长期存放、气候因素对生产原料的影响比较显著,所以价格浮动较大。借鉴世界上其他蔗糖生产国的经验,在相应的蔗糖主产区设立糖业基金会,用来稳固地方制糖业的产业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基金会的调蓄功能,在市场糖价较低的时候,由糖业发展基金进行食糖的收购储存,保持糖价的合理、维持食糖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通过规避市场现货的交易风险,建立现货和期货市场之间的对冲风险运行机制,实现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风险转移。合理利用期货价格,在糖料种植环节,实行“订单+期货”的交易种植模式,稳定食糖价格,把现货市场的危险转移到期货市场上去,稳定正常的食糖生产经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