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胸椎旁阻滞对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2018-12-24 10:06洪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26期
关键词:术后镇痛超声引导

洪波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胸椎旁阻滞在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患者中的镇痛作用。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行肩胛骨骨折内固定的患者。对照组为常规全麻,观察组为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胸椎旁阻滞全麻。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84.31±20.67)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92.67±23.54)mL。两组术中指標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PACU停留时间为(60.52±5.14)min,对照组在PACU停留时间为(69.47±5.28)min。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2.53±0.53)分,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为(5.78±0.48)分。两组在术后VA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在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胸椎旁阻滞,可以充分改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缓解患者麻醉后和术后的疼痛,对于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 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肩胛骨骨折;术后镇痛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26-0107-04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combined with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on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 the patients with scapular fractures receiving internal fixation

HONG Bo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Yueyang Hospital of TCM in Hu'nan Province, Yueyang 41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combined with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in the patients with scapular fractures receiving internal fixation. Methods 50 patients undergoing scapular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for clinical study.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general anesthesia.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combined with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184.31±20.67) mL, 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192.67±23.54) mL.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tra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PACU reten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60.52±5.14) min. The PACU retention tim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69.47±5.28) mi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VA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2.53±0.53) points after surgery. The VAS scor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5.78±0.48) points after surger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surgery(P<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combined with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in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scapular fractures can substantial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urgically-relevant parameters and relieve post-anesthetic and post-operative pain. It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promoting the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with significant value.

[Key words] Ultrasound-guide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Scapular fractures; Postoperative anesthesia

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的时代下,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与此同时,肩胛骨骨折发生率日益上升,流行病学显示,肩胛骨骨折已经占到全身骨折的2%[1]。目前,对于肩胛骨骨折患者,多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而在内固定手术治疗中,不同的麻醉方式,其对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不尽相同。多数学者认为,在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胸椎旁阻滞,能够取得突出性的镇痛效果[2-3]。为此,本研究选取50例行肩胛骨骨折内固定的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行肩胛骨骨折内固定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下,临床主治医生根据其麻醉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25例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0~76岁,平均(38.51±5.16)岁;体重47~76 kg,平均(54.16±2.58)kg。对照组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1~77岁,平均(39.73±5.27)岁;体重46~78 kg,平均(54.29±2.74)kg。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肩胛骨骨折;(2)所有患者均行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手术;(3)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异常和颈椎病手术史的患者;(2)严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3)其他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4-5]。

1.2 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实施麻醉手术前,医护人员首先要对患者实施宣教和指导。首先,向患者讲述麻醉的重要性。为患者播放麻醉手术治疗的视频,结合视频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实施麻醉对于患者手术的重要性。此外,向患者与家属讲述麻醉的流程。在此基础上,告知患者应注意的事项和问题,提高患者对医生的配合水平。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 患者进入麻醉准备室后,在麻醉师的指导下接鼻饲氧,采用型号为PHILIPS的MP5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视。在此基础上,直接对患者实施全麻诱导插管,术中吸入2%七氟醚,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适当调节芬太尼的用量,通常情况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波动,在正常范围值的20%以内,是正常现象。因此,麻醉师可以根据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波动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追加维库溴铵药物维持肌松。

1.2.2 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胸椎旁阻滞全麻 患者进入麻醉准备室后,在麻醉师的指导下接鼻饲氧,采用型号为PHILIPS的MP5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视。在此基础上,建立静脉通道,在患者神经阻滞前静脉处,注射剂量为0.03 mg/kg的咪达唑仑,浓度为0.5 μg/kg的芬太尼。其中,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10980025);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42022076)。指导患者采取侧卧的姿势躺于病床上,患侧朝上。同时,采用二维便携式超声检测仪(美国SonositeM-Turbo)对患者进行定位[6-7]。首先,在患者锁骨上窝部位设置超声探头,由此获得锁骨下动脉的超声短轴图像,以了解患者锁骨下动脉的情况。其次,在了解患者锁骨动脉基本状态下,用22 G的穿刺针,在锁骨平面内技术性的进针,将针尖定位于患者的锁骨下动脉外部的上侧与外部的下侧,完成两点注射;注射完毕将针尖抽回,若无血则在每点注入容量5 mL的0.5%的罗哌卡因,罗哌卡因(AstraZeneca AB,进口药品注册证号为H20100106)。最后,将超声探头放置在患者的C7~T1、T3和T4之间的水平位置上,对其实施正面切面平扫,采用平面外侧进针的方式,将穿刺进针至患者的肋骨横突韧带和胸膜之间。同样,若回抽无血,在每点注入5 mL的0.5%的罗哌卡因[8-9]。在神经阻滞完成后30 min,对患者实施全麻诱导插管实施手术。

在两组患者实施手术完毕后,将两组患者均送往PACU,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在拔管复苏期间记录患者主诉难以忍耐的疼痛时间,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实施芬太尼注射治疗,注射剂量为25 μg,若取得的镇痛效果不够突出,则再次重复上述剂量,观察其药物对术后疼痛改善和缓解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的各种指标,包括芬太尼所用剂量、术中的输液量、术中出血量以及整个手术的时间等,对相关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比分析。

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停留时间,记录疼痛主诉患者的例数,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追加芬太尼的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评分(VAS)情况,依据该评分明确疼痛评分分数线为0~10分,分数越高说明其疼痛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兩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见表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84.31±20.67)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92.67±23.54)mL。观察组芬太尼用量为(43.25±7.48)μg,输液量为(1745.20±210.35)mL;对照组芬太尼用量为(12.69±3.81)μg,输液量为(1798.31±227.18)mL,两组术中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明观察组术中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见表2。观察组在PACU停留时间为(60.52±5.14)min,对照组在PACU停留时间为(69.47±5.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在术后镇痛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手术完毕后进入到PACU观察组仅有2例患者出现疼痛主诉现象,追加芬太尼的数量较少;而对照组则有13例患者出现疼痛主诉现象,追加芬太尼的剂量较多。

2.3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情况比较

见表3。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在术后VA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肩胛骨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科骨折类型之一,该骨折的病因较多[10]。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暴力、摔伤、砸伤等引起。通过对骨折的分析,明确骨折发生以后,患者的自主能动性降低,表现出明显的疼痛,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均具有不良的影响。目前,临床中对于骨折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在肩胛骨骨折治疗期间,也多采用手术治疗。而在手术治疗骨折时,通常会对患者实施相应的麻醉,以缓解患者术中的疼痛感,提高预后效果[11-12]。临床中常用的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此种麻醉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全身性麻醉,避免患者在局部麻醉中因感受到疼痛乱动而影响手术效果。而在将全身麻醉方式应用于骨科手术中,部分医疗机构采用了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胸椎旁阻滞麻醉的方式。多项临床实践研究证实,在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对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胸椎旁阻滞麻醉,能够充分缓解手术后的疼痛感,为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奠定基础[13-14]。基于此,本研究展开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完毕后进入到PACU中后观察组仅有2例患者出现疼痛主诉现象,追加芬太尼的数量較少;而对照组则有13例患者出现疼痛主诉现象,追加芬太尼的剂量较多。此外,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综上研究成果,观察组的麻醉方式取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分析上述研究成果的原因,主要为两组麻醉方式的不同。对照组在患者实施手术时仅采用了全身麻醉方式。其麻醉方式比较普遍,具有常规性。观察组在实施手术时则采用了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胸椎旁阻滞麻醉。其主要是在医学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在应用和发展期间,主要是对传统麻醉方式的改进。麻醉前,对患者胸椎旁实施麻醉阻滞的方式完成麻醉。通过分析发现,胸椎旁间隙主要位于人体两侧的狭小楔形间隙中,其内部的胸神经分支相对较多。一般情况下,采用此种麻醉手术是利用对间隙阻滞的精确,由此达到阻滞效果。在本次研究中,为明确此种麻醉对肩胛骨骨折内固定的效果,分析该麻醉方法的应用方法。麻醉期间采用的芬太尼是十分重要的麻醉药物。该药物属于阿片受体激动剂,是强效麻醉镇痛类药物,其药理作用类似于吗啡[15]。该药物肌肉注射见效率最快,通过与血液结合,不会释放出组胺,对患者血管功能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小。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芬太尼用量为(43.25±7.48)μg,输液量为(1745.20±210.35)mL;对照组芬太尼用量为(12.69±3.81)μg,输液量为(1798.31±227.18)mL,证明观察组术中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研究成果与学者曹春梅[10]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明确了该麻醉方式对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胸椎旁阻滞,可以充分改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缓解患者麻醉后和术后的疼痛,对于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金周晟,夏芳芳,陈鸿飞,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程序化间歇单次输注连续胸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17-120.

[2] 万政佐,阙彬,梁志鹏,等.肝癌射频消融术采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4):108-111.

[3] 张瑛,陈军,王爱忠,等.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于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16,18(10):591-594.

[4] 卢浩杰.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于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8):14-15.

[5] 周蓉,万政佐,张蔚青,等.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手术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6):95-98.

[6] 赵梓煜,陈非庸,张序忠,等.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血管旁臂丛阻滞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9):95-97.

[7] 葛叶盈,王秀珍,袁娜,等.超声引导自控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12):924-928.

[8] 葛继涛.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镇痛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1069.

[9] 庄海滨,许福生.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6,3(1):85-88.

[10] 曹春梅.单点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胸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5,17(3):136-138.

[11] 杨永刚,严海.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胸椎旁阻滞对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10):977-979.

[12] 胡伟.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阻滞联合持续胸椎旁阻滞在肺癌开胸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6):610-613.

[13] 于国军,陆化梅.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两种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7,20(2):227-229.

[14] 赵丽艳,张卫,陈可新,等.超声引导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骨折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7,37(7):781-783.

[15] 陈立成,罗富荣,廖荣宗,等.超声引导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8):1027-1029.

(收稿日期:2018-04-17)

猜你喜欢
术后镇痛超声引导
氯诺昔康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乳癌根治术后镇痛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不同方式的镇痛方法对于老年髋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小剂量氯胺酮术后镇痛的临床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