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2018-12-24 06:51陈丹丹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图表审题数量

陈丹丹

一、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口述促进审题

在小学数学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之中,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很多学生看到数学题目之后,没有认真理清楚题中所含的各种数量关系,而是一看到数字就“大笔一挥”开始解答,最后因为没有能够注意到题目中隐含着的条件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解题错误。更可怕的是:一些学生做题匆忙,题目都没有看完整,就解答了。试想:他们能做对吗?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审题的时候,应该先用心引导他们仔细对数学题目进行认真的阅读,起码阅读2~3遍,同时特别强调不能忽略题中的每个汉字、每一个数字。在他们读懂、读清题目的前提下,我们还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话把题目的主要意思叙述出来,尤其是讲清楚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的问题是什么,从而让他们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数量关系以及数量关系式。比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我利用展示台给学生出示了一个题目:甲乙两个小朋友一共捐款180元,甲、乙两人捐款的比是1/5,求甲、乙两个小朋友分别捐款多少元?题目出示后,我让学生自己阅读两遍,接着让他们把题目再说一遍给同桌听一听,然后让他们在班级中汇报自己获取的信息有哪些?

生A:我通过读“甲、乙两人捐款的比是1/5”知道,1/5不是两个捐款总数180元的1/5,应该是把“乙的捐款数”看作单位“1”。

生B:这个题目,已知条件是甲乙两个小朋友一共捐款180元;要求甲、乙两个小朋友分别捐款多少元;因为这里的1/5并不是两个人捐款总数的1/5,所以,一定不能利用180元乘以1/5来解答。

……

这样,我们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口述把题目的意思表达得一清二楚,使他们顺利找到了题目中隐含着的数量关系,也就是“甲乙两个小朋友一共的捐款”不是单位“1”,而是把乙的捐款看作单位“1”,所以不能直接用180元与1/5相乘求出结果。当然本题中单位“1”不是明显量,所以还能用方程来解答。

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促进审题

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如果他们不积极开动脑筋进行认真的思考,往往导致他们难以深刻理解题目中包含的一些数量关系,导致他们不能充分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解题经验来对题目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解答。所以,我们应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认真的思考。主要目的有:(1)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过去解答问题中积累的数学经验,促进他们利用经验来顺利解答新的问题。(2)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出并把握题目中的中心句、关键词,提升解题效率;(3)梳理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便于他们正确解决问题。如教学有关运算律时,笔者先让学生利用运算律来计算:125×88。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乘法的三个运算律,所以很多学生都想到了用乘法分配律来解决。为了能让学生学会使用多种运算律来解决这个题目,笔者在学生们动笔计算前,引导他们进行认真的思考:125与哪个数相乘恰好为整千数?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想到如何把这个两个数进行拆分,从而适合于进行简便计算。比如一些学生把88拆成80+8,那么这道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也就是:125×88=125×(80+8)=125×80+125×8=100000+1000=11000;也有一些学生是这样拆的8×11,那么这道题就变为了:125×88=125×8×11=1000×11=11000,有效地利用了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有效利用了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提升计算的正确率。

三、让学生通过自己画图表促进审题

因为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图表就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所以,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图表,有利于帮助他们逐步明确题目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在画图表的过程中渐渐明确解题思路,从而正确解答出问题。据此,对一些难度较大且相对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单纯依靠口述往往没有办法理解、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我们此时可以指导他们通过画图表来解决。比如有关“倍的认识”,“倍”这个数学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他们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常常会有比较多的错误。“倍”,如果单纯靠教师来讲述,学生往往无法理解透彻、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给学生示范画图表,让学生自己认真观察、思考,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语把看到的表述出来,并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接着,讓学生去画图表,给同桌说一说……这样的教学,既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并掌握倍数之间的关系,又能使教学的质量得以提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倍”的问题后,我们可以再说几个倍数关系,让学生在自己的稿纸上画一画,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加深他们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对数学题目的审题能力的培养,在相关的环节渗透审题的方法,同时耐心指导他们进行合理的运用,让他们通过自己反复的练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海州区建宁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图表审题数量
“三招”学会审题
统一数量再比较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