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喜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当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外,也要在结合具体的场景下培养他们相应的专业技能。服装英语属于专业英语,含有大量的专有名词,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促进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分析专业中学生的特点,中职学生学习服装英语的情况和中职英语教师教授服装英语的情况,结合体验式学习的概念和理论依据,提出它在实际教学中可运用的三个原则。
一、前言
新一轮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10年版)要求中职英语教学以“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和实践导向”为原则,不仅保证了可操作性,而且也强调了其科学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以学生的能力为本位,重在培养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实践为导向,让他们在“做中学”。至于服装英语的开展,不但满足他们在服装设计与工艺方面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以达到为未来从事的职业发展服务,更是延续了基础英语的学习以便开发他们在与服装专业相关的专业发展甚至是拓展了他们在以后的升学和专业中的发展。
与其他专业的中职学生对比,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动手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有较强的自我实现能力、有创意、有个性、随意性大、标新立异以及情绪丰富而细腻也不稳定,尤其坐不住。因此,他们更愿意通过“做”来学习和获得知识,通过实际行动来不断积累经验、联系背景和更新知识。由此可看出,体验式学习对他们学习中职服装英语能起到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二、体验式学习的文献综述
不管是中西方,还是从古到今,体验式学习的观念一直都有所体现。《荀子·儒效篇》有这样一句话:“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同时,语言学家富兰克林有这样一句名言:“Tell me and I forget; Show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而杜威在1983年出版的《经验与教育》中,提出“从做中学”的经验学习理论,奠定了体验式学习的坚实基础。经过学者和专家的反复验证和研究,可以得出体验式学习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一)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David A.Kolb,1939—)于1984年在他的著作《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发展的源泉》(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把体验式学习完整地提了出来,继约翰·杜威(John.Dewey)、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890~1947)和皮亚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经验学习模式,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经验学习圈理论(experiential learning)。
这理论包括了四个阶段:具体体验(concrete experience)、反思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抽象概念形成(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和积极实验(active experimentation),在循环往复的学习过程中让学习者在体验中“创发”知识。随着时间迁移,在1990年较为著名的有波德(D.Boud)、柯恩(R.Cohen)和吴尔克(D.Walker)共同在1993年出版的《运用经验进行学习》(Using Experience for Learning)及伊凡斯(Evans)在1994年出版的《全面的经验学习》(Experience Learning for All),与体验式学习相关的理论还在不断地演化和持续地研究当中。
(二)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依据
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依据主要可以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景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来共同探讨。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刺激与反应”间的结合,基本假设是学习者在环境刺激下做出的反应就是行为。把环境看作是刺激,随之而来的是个体的行为,也就是反应,这些行为都属于习得。用在学校教学教育上就是让教师通过创造和修正的方式让学生在预先设定的环境下最大限度地给予适当的行为强化,尽可能调整不适当的行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不是教师单方面直接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单方面接受内容,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整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这种建构不是他人可以取代的。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筛选外部信息,整合、加工和处理从而达到获得知识和技能。也就是新旧知识、经验甚至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复来达到整个建构过程。
3.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学习并非独立的实践,而是与情境有所结合的。知识不是分离的一件事情或者一组数据,而是一种动态的组成。学习者与环境中相互作用下联系、组合甚至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不仅是人类一系列的协调行为,更是适应动态发展的一种能力。情景认知学习理论是基于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而来的,结合具体的情景让学习更有针对性。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显示,学习者通过学习开发潜力和实现自我,其中一个基本假设就是每个人都能优秀地展现自我和发挥潜能,强调参加活动的重要性,以“学习者的发展为中心”。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不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而是經过参与活动激发学习者潜在的能力。体验式学习不仅满足以学生为中心,而且也促进人的成长。
三、中职服装英语教学现状
《服装英语》这门课目前开设在职二的第二学期,结束在职三年级的第一学期。目前同学们的升学意愿比较强烈,对他们而言,他们有可能放弃就业而选择升学,因此这门课会不断地优化和调整,整合成适合本校使用的校本课程教材或者相关的选修课资料。之前是没有固定的服装英语教师,专业课老师对英语不太熟悉,对服装专业知识非常熟悉;英语老师对英语熟悉,对服装专业知识不太熟悉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优化,固定了服装英语教师。这门课在本校开设了八年,现在是第九年,已有一定的积累。当前的教学现状主要是从中职学生学习服装英语的情况和中职英语教师教授服装英语的情况来分析:
(一)中职学生学习服装英语的情况
1.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学生在初中时的英语水平不高,即使是初中毕业,但是远远未达到毕业的标准,分数大多在50分左右,至于口语,更是难于开口。《服装英语》是在基础英语完成之后开设的,学生虽然已经完成了质量检测,但是他们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以我校15服装2班为例,共有34人,通过2015学年广州市中职英语(基础模块)全市质量检测的仅有1人,通过率为3%。
2.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
学生本来对英语缺乏自信心,学习的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在英语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他们对开设的《服装英语》课程怀着既害怕又好奇的心情。同时,他们看着与服装相关的专业名词,不管是读音还是句子,都感到陌生与厌烦,更不用说开展与服装英语相关的听、说、读、写活动。尤其当对不懂中文意思的篇章和语句或者较多的全英授课时,他们就表现得很迷茫和无奈。
3.学生几乎不敢开口
学生大多在17-18岁之间,他们的中文比英文强,在害怕的情况下,更是几乎不敢开口。他们害怕在同伴中“丢脸”,害怕说错,不够自信。在老师带读时,他们不屑一顾;要求他们朗读课文时,他们读得不流畅。一周的课时很有限,课后能自觉地预习和复习的同学不多,因此只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根本不足以刺激他们开口说英语。
(二)中职英语师资队伍的情况
服装英语的教学工作主要是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担任,他们有较为扎实的听、说、读、写的语言功底。但是他们对服装专业知识、专业术语就显得有点无力苍白,因为没有相关的知识架构和功底,不了解企业、行业的需求和实践,甚至是此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标准等的相关情况,让他们讲起课来没有那么足的底气,只能现学现卖。只有任课老师通过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发展适合他们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让他们在中职学习阶段对服装英语有初步的了解。服装专业课程建设尚不完善,服装英语课程有所忽视,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科研水平有待重视等等方面的改进来推动整个服装专业组的发展。
四、体验式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服装英语的情况,基于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来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知行结合、举一反三和循序渐进。
(一)知行结合
专业英语的学习里有大量的专业名词,服装英语也不例外,例如:与服装专业有关的职业单词,有designers,pattern cutters,sample machinist,quality controller,merchandiser等。除了让学生知道这些单词以外,还要把这些岗位的日常责任和接触的人员,甚至是日常对话的句型都有所涉及,而不仅仅是知道,还要行动起来,笔者在这些章节的教学中创设了场景,让学生角色扮演,尽可能做到知行结合。
在Unit12的教学中,笔者布置了课前任务,让他们收集信息,这些工种是做什么的?是否能望文生义?尽可能刺激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让他们尽可能自己去解决问题,通过上网查看相关资料等方式获得更加的信息,把母语的正迁移利用起来。同时配合有效的课堂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和小组交流合作,在体验中综合运用语言。
What are the names of jobs?
What you should have?
What you can do?
Designers
Assistant designers
Pattern makers
Cutters
(二)举一反三
在知行结合后,让学生把学到的新知识与自己之前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相联系,尽可能做到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因为他们对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不管是学生新接触的还是已有的,要重新整合和整理才能有所连接。在领子专题,除了掌握典型的领子款式,如a button down collar,a tab collar,wing collars,convertible collars等等的领子款式,还要让学生掌握其使用场合,甚至是制作的方式或者是与具体衣服的搭配等的相关问题。
在Unit 5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展示任务,整合了整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认知水平,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落实任务。一系列的活动链接,在他们能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制作用料时,有更多足够的自信和材料去支撑他们的所思所想。在学生以后的工作岗位中,会有向客户或者同事以及工作伙伴介绍自己见解的时候,结合服装英语,把语言和实际联系,尤其是具体的场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三)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原则包括六个部分,通过整体感知、仔细观察、尝试模仿、做中获得、反思自己和合理评价,我们使整个教学里的各个步骤能更加有序地开展,也尽可能做到环环相扣。例如,在量体的专题,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实的实际操作,小组任务是量体。要求他们把数据先写下来,用英语跟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核对。然后是小组展示,反思自己量体的方式或者是用语是否得当,小组成员是否明白。最后评价与总结,不仅是自评还是互评,都是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以达到共同进步的。
在Unit 10的教学中,笔者把全班同学分成6人的小组,小组根据任务要求完成整个小组的品牌以及设计的建设与构造。中职生是有个性的,尤其是这个专业,让他们学会合作,通过共同的努力去完成属于他们想要打造的公司甚至设计,包括品牌标志的设计、设计理念、销售人群、产品打造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他们去解决,用英语怎么去介绍,驱使他们去查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及方案以便让学生体验品牌与设计打造的过程。
Items
Expression
Pictures
Name of the company
Trademark of the company
Style of the design
…
五、结论
在教学中,我们按照这三个原则——知行结合、举一反三和循序渐进优化课堂和促进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例如一些小组不活跃、组内成员讨论不通畅、内驱力不足等问题。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尽可能地多让学生体验,小组内如何活跃气氛、平衡和调剂?怎么包容不同个性的小组成员?怎样的讨论才是有效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可能会出现,除了大家都给予包容以外,我们可以通过多方的努力,共同交流、反思和讨论去解决这些问题来搭建学习平台。
我们都是共同学习的个体,生生间的摩擦或者师生间的摩擦是进步的一个现象。教师允许同学们犯错误,同学们也允许自己犯错误,这也是学习的其中一个方面。让同学们在体验中总结经验,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尽可能避免这些情况。如量体,在允许误差的情况下,有些同学量体的数据可能会存在很大差别,用英文表达时,那些部位怎么用英文表达?有哪些单词可以使用?如何避免誤差?有哪些好的方法可以使用?从中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改进的地方?每个人的习惯和说法可能会不一样,我们在这些分享中互相学习和取长补短。诚然,有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和标准,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去发现和解决,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完善自己。
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可能记住;让我参与,我才能学会。”让学生参与进来,他们的印象会更深刻,感受会更深,真正地做到“实践出真知”。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英语教学中采用体验式学习模式,不仅让他们以职业为导向,联系了他们在服装专业方面涉及的实际操作,强化了他们的操作技能,不单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突显了以学生为主的中心地位,教师引导,真正地让“学习发生”。它也丰富了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服装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这不仅能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深化了专业与英语的结合,加强了学生对此的实用性,驱使他们去学习、运用和交流,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