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018-12-24 08:42刘明光方守云孙培毅陈大伟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刘明光 方守云 孙培毅 陈大伟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9-038-01

摘要 霍邱人民勤勞智慧,传统手工艺如柳编、泥塑、剪纸、宫灯制作蜚声海内外。皮影戏、花鼓灯等民间文艺保存着几代人的美好记忆。加强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 文化繁荣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意义

霍邱县古称蓼国,历史悠久,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境内文化古迹众多。有扁担岗、红墩寺、城东岗等新石器时期遗迹;有孙叔敖主持修建的千年古塘——水门塘泽被子孙;霍邱又是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英勇的霍邱人民为保卫红色政权作出过巨大牺牲,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霍邱人民勤劳智慧,传统手工艺如柳编、泥塑、剪纸、宫灯制作蜚声海内外。皮影戏、花鼓灯等民间文艺保存着几代人的美好记忆。加强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本课题调研的方案及基本情况

(一)调研的方法步骤

1_到本县的临水、马店、城西湖、河口、长集、临淮等十余个乡镇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农户家中采访年长的农民、民间艺人、工匠,亲临农村庙会及重大活动现场,掌握第一手详实资料。

2.到乡镇文化站了解农家书屋运行维护情况、农村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体育活动等运行和开展情况。

3.采访县文广新局领导,了解本县乡村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及经费保障情况。

(二)了解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的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比,与广大农民对文化生活的热切期盼相比,任显滞后。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县财政每年投入农村文化事业方面的经费达5000多万元,但由于全县有30个乡镇,平均到每个乡镇的经费就显得相对数量太少,加之前些年欠账较多,县财政下拨的资金仅够乡镇文化站正常运转和有关的人员工资,因而相关活动难以开展。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足,利用率不高。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依然十分缺乏,半数以上的乡镇文化站只有几间房子、一块牌子、几张桌椅、几十本图书,电子阅览室,网上学习的平台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3.农村文化人才缺乏,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整体而言,我县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文化队伍素质不高,高学历、高水平的文化人才很少,农村文化专干不专职、不专业、不专心现象突出,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很少选择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现有的农村文化工作者由于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经费匮乏,很少有机会接受培训,文化素质难以提高。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文化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使得本就缺乏文化人才的农村雪上加霜。

4.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存在供需错位现象。一方面,乡村财力有限,农村文化产品供应总量不足,无法满足农民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统一规定种类,统一配发,供给模式单一,农民对农村文化产品的消费是被动的,因而无法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三、推动农村文化繁荣的具体措施

(一)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农村文化多元投入机制

首先,政府要强化投入保障责任。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主体是政府,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各级财政的支撑作用,确保对文化建设的增幅不低于同期财政收入增幅。加大对农村财政投入的倾斜力度。其次,政府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实施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促进社会力量投资、资助、捐助、赞助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单位要强化“造血”功能,通过创业增加收入,实现“以文养文”“多业兴文”。再次,要建立城乡文化建设帮扶责任制,把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单位的基本条件,既提高城市主体帮扶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又推进精准帮扶,提高帮扶成效,促进城乡文化共同发展。

(二)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为补齐农村文化短板提供人才支撑

一要整合现有的职能交叉的部门,充分挖掘现有的人才资源,把懂文化、爱文化的人安排在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岗位上。二要强化对现有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管理,提高他们的待遇,使他们既有能力又愿意从事农村文化工作。三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培养农民文化骨干,鼓励并扶持乡土文化能人等民间文化活动主体自力发展文化使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霍邱的剪纸艺人张玉柱、泥塑传人田孝琴正用他们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彰显乡村文化独特的魅力,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要强化农村教师的文化担当。农村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可以践行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领头羊作用,既传承文化,又改造和引领社会风尚。

(三)用活动复兴乡村文化,促进乡风文明

通过举办农耕文化节、农民运动会、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来展示农耕文化和乡村美景的独特魅力,结合乡村传统庙会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好媳妇”“好婆婆”“好女儿”“和谐家庭”等评选活动来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制定村规民约,抵制封建迷信,倡导勤劳节俭,反对大操大办,推动移风易俗,让文明之风吹遍乡村每一个角落。

(四)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使各级干部真正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村文化建设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实行农村文化建设问责制,细化考核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凡农村文化建设任务没有完成的相关领导干部,不能评先,不能提拔,所在单位不能评为先进单位。不抓或抓不好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干部都要被追究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著名学者钱穆说过:“中国文化是自始至终建筑在农业上面的”。乡村振兴,文化同行。加快乡村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兴盛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