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宇
1979年,我16岁。那一年,我离开家乡浏阳来到湘潭,在红旗农场子弟学校当代课老师。四十年过去了,我的身份从代课老师、师范生、小学教师、中学团支部书记、教导主任、副校长,直到今天的乡镇中心校校长,见证了湘潭教育的变迁。
刚到红旗农场子弟学校当代课老师的我,期望着三年以后去考师范学校。学校的领导照顾我这个外地人,将教学楼原本放置体育器具的楼梯间腾出来给我做宿舍。楼梯间比我的身高仅仅高那么几厘米,尽管看书久了可以伸直腰站一站,但每次进门时,我还是不自觉地低下头,生怕撞到了门槛。同事们闲聊时嬉笑着说:学校楼梯间有“五个一”,即一床、一桌、一椅、一人高,外加一个年轻小伙子。虽然住的条件太寒碜,但精神生活还是很丰富的,代课之余,我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复习上,准备参加师范学校的考试。
1982年,我顺利地被湘乡师范学校录取。现在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成为正式教师后第一个月的工资是36.5元。入校后,我住的是学校的单身宿舍。校长看到我是外地人,住在单身宿舍极不方便,就在学校大礼堂的一角用废旧红砖帮我搭了一个简易厨房,让我在里面开小灶。
1991年,我调入云湖桥中学任教,先后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教导主任。当时,农村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初级中学,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考取中专的人数。有一年,我所在的中学有22名学生考取了中专,一下子全县闻名。
调到中学以后,我除了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还兼教一个班的数学。当时湘潭市正在进行一项课题研究,推广使用一套新教材《掌握数学》。县教研室数学教研员袁天一老师征求我的意见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参与课题研究。拿到《掌握数学》这套教材后,一个晚上的时间,我就将新教材认真地看了一遍。《掌握数學》是在人教版《数学》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一套非常实用的教材。第二天,我就拿着新教材走进了教室。第二年,学校里十几位数学老师都跟我一起参与了《掌握数学》的课题研究。
1993年,学校有了第一台电脑,是那种大块头的台式电脑。电脑的添置,让学校的老师告别了用铁笔一笔一划在蜡纸上刻写试卷再用油墨复印的历史,电脑打印比铁笔刻写干净清爽了许多,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1998年,我从中学教导主任的位置上,调任联校负责业务的副校长。当时,各所学校都在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主管业务的我,积极组织老师们参加各种赛课活动,当年参加赛课的老师如今都已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2004年,我调任湘潭县锦石乡联校校长。当时的锦石中学已有多年没有学生考上过县一中。为了实现“零”的突破,我带头上课。经过全体老师的努力,当年就有11名学生考上了县一中。
2011年,姜畲镇、响塘乡由湘潭县成建制划入雨湖区,我先是在姜畲镇任中心校校长,2015年元月调入响塘乡(现已改名鹤岭镇)任中心校校长。近几年,通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创省合格学校等民生教育项目的实施,姜畲镇、鹤岭镇的20多所学校旧貌换新颜,每一所学校都可以与城市学校媲美。
一路走来,我发现自己的成长经历正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教育发展的缩影。感恩时代,促我成长。(作者单位: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