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良 赵岩 王朋
摘要: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杜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沿阵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关乎时代发展和社会走向。许多高校非常重祝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结合黑龙江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电类专业特点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际情况,学校对专业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等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电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他们在各类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择业、创业中具有较强的竟争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
2015年10月,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长春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大赛做出重要批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他们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当前,“双创”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发展,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与社会海量创新资源,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促进了机会公平和就业扩大。结合黑龙江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电类专业特点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际情况,学校对电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合理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
根据培养方案和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学校对现有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增设有益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课程,相应地对一些选修课安排学生课下在线学习。
2.选择适合的教材
学校电类专业实行除经典教材外选取近5年最新教材的原则,所选的教材紧跟时代发展与学生特点、需求。教材的新颖性与实用性非常突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自编优秀教材,经评审通过后可以作为课程的教材用书,这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合理調整专业课程的学时数
学校适当地增加了与考研相关的专业课的学时,如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等,要尽量覆盖所有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的课程,如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课程、DSP原理及应用课程等,学时可以适当减少,但要增加课后实践环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打下基础。对于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实验设计、验证的课程,如电机学课程、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等,要合理调整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的比例,适当增加实验学时,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4.增加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
学校聘请管理学院的教师,以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开设创业系列课程,为学生系统讲授创业知识,如创业学课程、创亚经济学课程、管理学课程、市场营销课程等。管理学院的教师为电类专业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感受,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创业理论。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收现成的知识,这样的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要改革教学方法,把教学活动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近年,电类专业许多教师尝试把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1.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等,教师主要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多方面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讨论、探索课程的重点、难点。教师会督促学生在课下认真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作业,并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今后升学、就业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2.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针对不同的课程,电类专业教师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适合讨论式教学法,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和DSP原理及应用课程宜采用PBL教学法,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课程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据专业课教师反馈,学生的学习能力比以往明显增强,他们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联系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适当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实验的类型有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许多电类专业课程都有实验环节。电保护课程、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等都需要较多的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环节,但现有的实验学时无法满足课程的要求,因此要增加融合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二)定期开放实验室
学校实验室是定期开放的,教师布置的实验题目也多与科研项目结合在一起。实验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按照科研论文的形式完成报告,并对结果做出自己的分析、总结。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过程中能运用已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投入更多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三)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基地
学校在大学生科技协会实验基地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创新与创业实验基地。学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进入基地学习,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在实际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与理解。基地定期有教师、高年级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这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与科技人员合作进行课程设计
学生完成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后,学校会聘请本地企业的科技人员与本院教师一起来为学生讲解、布置延伸性的课程设计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与科技人员合作迸行课程设计,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接触生产实际,认识生产工艺,为学生毕业后快速融入企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与企业合作进行专业实习
实习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电类专业的实习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构建新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大学生实习基地,可以为电类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在向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行业前沿的生产工艺、生產设备以及新技术,这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三)用企业的横向课题指导毕业设计
电类专业教师要深入企业,用企业的横向课题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许多电类专业教师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深厚,创新意识也较强。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不但能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而且可以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开展科学研究与开发新产品。横向课题的研发使学生有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取得成效
近年,电类专业学生在创新科研项目、学科竞赛获奖、论文、专利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生共完成科研项目100多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20余项,黑龙江省电子设计竞赛获奖50余项;学生参与发表论文、获得专利10余项;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发了氧气浓度检测装置、液氧泵调速装置等,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五、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电气专业课程体系、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总体得到了提升,他们在择业、创业中其有较强的竞争力。电类专业学生近3年的签约就业率都在95%以上。
参考文献:
[1]席在芳,吴亮红,周少武,等.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6).
[2]单海欧,王国良.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括),2017,(2).
[3]温步瀛,陈荟芳.电气工程研究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9).
[4]刘德君,段慧达,白晶,等.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7).
[5]肖根福,尹溪,邹杰慧,等.地方院校电气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科教文汇,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