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娟
升格支点
读书,实际是一场思想的对话:与作者对话,了解其心路历程、价值取向;与文本对话,随情节跌宕起伏,与人物同喜共悲;与自己对话,在书中发现并反思自我;与世界对话,用阅读智慧烛照过去和未来。对话的过程,就是感受、思考、评价的过程。选择对话的某些方面,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写下来,就是读后感。“感”的前提是阅读,关键是思考,重点是生发。扣“读”写“感”,常常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可以先叙后议,如茅盾《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就是先概述所读内容,然后逐项表达阅读理解和评价,最后小结整体感受;另一种是夹叙夹议,如《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就是一边引述读的内容,一边发表读的感想。无论哪种写法,都应以“议”为主,以“叙”为辅。
原文呈现
三个头脑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这样风趣地比喻:“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确实,头脑是智慧的核心,无时不刻不在运作。然而,你有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完人,却需要有三个头脑。
第一个头脑是父母给予我们的,象征生命,代表天资,存储记忆。人们常说的IQ,也就是智商,就源于大脑的载荷量和运作速度。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他的学生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量表,将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为100,正常人大多在85~115之间。可以说,这个头脑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当父母发脾气责怪你“有没有脑子”的时候,不要生气,因为你有没有脑子,他们最清楚。
当我们上学以后,大部分时间都在跟书打交道,那真是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事物。爱,是因为通过书本的学习,可以把知识慢慢存储到那个天生的大脑里面;恨,是恨它的过程那么漫长,有时候甚至是痛苦。然而,当自己逐渐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甚至成为硕士、博士,再回头看那些与书为伴的一个个夜晚,都是值得的。和书打交道,让大脑充满了奇思妙想,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这就是第二个头脑存在的意义。
光读书可不行,有一句话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书里的知识进入到我们的头脑里,就要找一个机会实践,从而更牢固地记住它。21世纪,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事件发生,需要被我们了解、思考,因此,我们得拿出第三个头脑来收集生活中的经验。当然,这样的经验要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它最好的作用,不至于变成经验主义。
想必人生中追求的完美,便是能够占有并使用这三个头脑。三脑合一,成就了一个人成功的人生。
综合点评
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并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写好读后感的前提是认真阅读,深入思考,开展多方位的对话,这样才能言由心生、有感可发。因此,修改上文,可从以下三点着手:1. 反复阅读契诃夫的话,从作家的角度思考、从自己和他人的角度思考“三个头脑”对于人的作用和价值;2.在行文上,可以先整体阐述“三个头脑”的内涵和特点,再谈谈“三个头脑”之间的关系、综合运用的效用和意义;3. 阐述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把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两点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
升格指津
本文抓住契诃夫所说的“三个头脑”逐一阐发,说明人的智慧、能力来源于天资、读书和实践,基本观点是正确的,但思考还不够深入。比如这三个头脑有什么关系,有没有主次之分,了解这些有什么意义等,都值得进一步探究。在与作者、文本、自我、世界的充分对话中,我们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的境界,思路会更开阔、情感会更充沛,从而写出更有价值的“读后感”。
佳作出炉
三个头脑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风趣地说:“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注意,是“头脑”不是“脑袋”。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前者象征着思维、智慧和能力,后者则是长在脖子上的物体。契诃夫说“人要有三个头脑”,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智慧和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来源于先天的遗传、后天的阅读和实践。
天生的头脑是父母给的,人们常谓之“天资”。天资聪颖、天赋异禀的人当然有,但大多数人智商差不多。根据法国心理学家比奈编制的智力量表,正常人的智商在85~115之间。可见,这个头脑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当父母发脾气责怪你“有没有脑子”时,不要生气,因为有没有脑子,他们最清楚。
第一个头脑先天注定,第二个、第三个头脑却可以靠后天获得并日益丰富。比如读书。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一个人在阅读中,生命的根基深入土壤,枝叶则朝着自由的天空舒展。在书的世界里,我们穿越古今,与贤者对话,发现自我,成长为精神明亮的人。当然,光读书也不行,鲁迅先生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些事情一定要亲身经历才能懂,才能深入理解。英国学者说“经验包涵着珍贵的学问”,生活是离我们最近的老师,给予我们宝贵的经验和阅历。不过,经验也要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它最好的作用,不至于变成经验主义。
契诃夫作为一个作家,父母给了他第一个头脑。据说他的父亲对东正教十分虔诚,而母亲经常讲她和商人父亲在俄国旅行的故事,为他走向作家之路和形成悲天悯人的思想奠定了基础。所以契诃夫说,他的天赋源自父亲,灵魂源自母亲。长大后的广泛阅读和四处游历,又给了契诃夫审慎的目光、深刻的见解和博大的情怀,同时也给他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因此,他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作为学生,天生的头脑给了我學习的基础,书中得来的头脑让我在诗意与理性中行走,而生活实践使我切实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我想,一个人智慧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确实需要这三个头脑。即使天生聪颖,也需要向书本、生活学习,否则就会像仲永一样最后“泯然众人矣”;如果智商和大多数人差不多,也不要怨天尤人,我们可以发掘自己的长处,用读书和实践将之发扬光大,从而在平凡中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愿我们都拥有这三个头脑,用好这三个头脑。
综合点评
升格后的文章首先揭示了“三个头脑”的实质,接着逐一阐述了三者的内涵、价值,然后联系契诃夫的经历和自己的体会验证了“三个头脑”对人成长的重要性,最后补充说明读书和实践更为关键。整篇文章一气呵成、思路清晰。相较于原稿,小作者的思维既向纵深处挺进——由原来简单解释“三个头脑”的特点到分析三者的关系及作用,又横向发展和扩张——查阅契诃夫的生平经历以追溯其“三个头脑”说法的由来,还联系自身实际谈体会,因此,折射出多方位的对话,闪耀着理性的光芒,令人信服。
小试牛刀
读了《陋室铭》《诫子书》两篇短文,你一定有很多人生感悟。从中任选一文,写一篇读后感,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