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琰 舒畅
摘要:随着现代物联网技术不断应用及越来越快的发展,社会上对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也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并且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也就十分必要。在当前物联网专业教学过程中,为实现物联网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应当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利用,从而使物联网专业教学中人才培养取得更满意的效果,为社会上提供更多专业技术人才,使社会人才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关键词:物联网;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3-0162-02
物联网专业是在互联网技术上发展而言的一种现代化新型专业,在社会很多领域内均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当前物联网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物联网专业人才属于重要影响因素,因而对物联网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以实现物联网技术的更好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基于物联网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简单分析,从而使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将更多物联网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给社会各个方面。
1 物联网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
1.1物联网专业特点
对于物联网专业而言,其表现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多种学科交叉,其属于一门交叉专业,包含电子信息、计算机以及通信网络与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等相关内容,并且对互联网、传感网以及移动通信网等及技术进行综合利用。物联网专业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物联网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将促进就业及提升就业质量作为目标,对学生物联网方面技术应用能力及素质进行较好培养。在物联网专业教学中,其指导理念就是对与信息网络产业发展需求相符合的相关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其教学目标就是促进就业以及提升就业质量。在专业课设置方面,主要针对实际应用,对实践教学环节比较重视,重点对学生物联网分析能力及设计能力进行培养,并且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尽快成为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从而更好满足社会上的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
1.2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自然学科基础知识,且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对于网络工程建设、物联网建设及网络通信设备设置方法等相关内容熟悉,使其具备较强网络工程规划设计能力,并且较良好外语应用能力,使其将网络工程专业有关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更好地掌握,并且掌握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担任网络工程相关工作,包括物联网开发、调试及运行维护。通过对学生进行培养,应当使符合以下几点知识及能力要求,即能够将物联网技术基本原理、知识及技能系统掌握;符合基本数学及语言要求,在阅读、理解以及撰写外语资料方面具备良好能力;对于物联网应用及开发工具熟悉;对于物联网应用领域内相关工作均具备能力担任,从而使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实现[1]。
2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属于基础,也是重要的环节,因而需要课程合理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在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制定过程中,应当对社会上的人才各个方面能力的要求进行充分考虑。目前,物联网专业已经被纳入计算机学科类别中,因而在开设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上,还应当设置能够使物联网专业特色得以体现的课程,主要包括物联网导论、RFID技术以及无线传感器技术,还有微波技术及天线等相关课程,真正提高实践性课程所占比例,融入大型综合实训实验,从而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得以体现。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主要就是体现出对学生以下四个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基础知识与素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物联网设计、开发以及管理与维护能力培养;电子网络应用能力培养。
2.2转变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
对于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而言,由于物联网专业的开展背景比较特殊,因而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会超出常规,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推动其发展,需要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步系列教材、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以及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还有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及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共同入手,特别是对于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应当不断实行更新。首先,对于教学内容实行更新,保证其符合实际情况,同时需要保证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应当密切联系时代技术发展,对相关教学内容实行不断更新,并且还应当对相关教学设备及教学软件不断实行更新,以确保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能够更好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及需求。其次,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实行改革,对于教学模式应当由以往以教师、课堂及教材为中心转变成为讨论式、启发式以及研究式教学模式,定期实行专题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能力、交流能力及自学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基本实验教学任务得以完成的基础上,可设置相关规定项目实验,使学生能够对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等加强了解。另外,教师还可与学生学习兴趣及爱好相结合,对相关自选实验进行设置,从而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以提升,对学生进行较好培养,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及水平得以提升,也就能够使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得到理想的效果[1-2]。
2.3加强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
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建设及校园实训基地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及任务,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对于现有资源应当充分利用,目前有些高校内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电工电子工艺实验室,模拟电子及数字电子实验室,并且还有传感器及测试技术实验室、RFID实验室等。在进行实验室建设方面,可对这些资源进行利用及借鉴,从而在校园内建设新型实验室,通过实验室展示物联网新技术及新成果,同时可构建高频实验室、EDA实验室及无线传感网实验室,物联网综合实训中心等。其次,实行校企合作模式,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依据学校所提供相关场地支持和有关企业结合构建联合实验室,对于学校骨干教师及企业之间所开发合作项目,应当给予充分支持,可对企业所开发物联网实验箱以及物联网实验室产品进行合理选择,在此基础上对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相关物联网实验室进行构建,促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前沿物联网应用技术学习,积累物联网技术应用经验,促使其物联网技术水平能够得以有效提升,从而确保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使其得以更好實现。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物联网专业人才方面,教师水平及能力属于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人才培养模式会产生直接影响,因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就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由于物联网专业属于交叉专业,所涉及各个方面专业知识比较多,而目前高校中物联网专业教师数量仍旧缺乏,因而需要对物联网专业优秀教师加强培养,并且要引进专业素质及水平比较高的教师。在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入手点:
第一,实行导师制。也就是说对于每个年轻新教师,学校可派遣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作为其指导教师,并且还需要与兄弟院校之间加强学术交流,学校可派遣新教师全国各个院校进行进修学习,在新理念及新技术学习交流方面积极参与,也可邀请知名专家及学者到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及开班讲座。
第二,引进人才。可依据国家实施的“千人计划”以及学校人才规划,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从而使教学队伍能够不断充实,同时也可聘请物联网技术公司内部的优秀工程师到学生担任兼职教师,从而使教师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得以有效提升。
第三,加强教师培养。学校应当积极解决以往教师单独教学情况,在当前教师队伍中对物联网专业的不同教学课群组实行建设,小组内成员需要对自身研究方向明确,并且需要明确研究领域,在此基础上使不同课程组得以形成,从而为更好实施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较好的人才支持与基础。
第四,加强科研。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要以课程组或者学习小组等相关组织形式为基础,积极构建结构合理且教研能力较强的相关教学科研队伍,从而对物联网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为更好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理想的支持与保障。
2.5实行考核方式改革
对于物联网专业而言,其属于具有较强实验性的一门专业,因而需要对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培养及考核。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方面,需要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加强考核及监督,由以往单纯通过考试评价学生转变成为全过程跟踪考核,在课程综合成绩评价中纳入出勤率、实践操作能力及期末考试等全面内容,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学生实行训练,对于所选择相关考试命题,需要体现一定深度,可将综合设计类型的题目引入。比如,在射频知识课程教学及期末考试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实际设计能力进行考核,依据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并且给出适当成绩。另外,应当改变以往单方面测试方式,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测试,对于实践操作测试加强重视,在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方面,应当注重对其知识、能力及素质实行考核。比如,在单片机课程实际考核过程中,教师可给出相关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将查询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并完成题目以及撰写设计说明等相关内容独立完成,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较好培养,从而使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3-4]。
3结语
随着当前社会上物联网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物联网技术人才也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因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也就十分重要任务。在当前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相关专业教师应当对物联网专业特点及人才目标加强认识,并且需要通过有效途径及措施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从而使专业人才培养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及水平,促使其更好发展,以满足实际需求。
参考文獻:
[1] 任舰.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9):83-84.
[2] 王志岗,温显斌.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8(08):88-89+93.
[3] 赵静,陈昱.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1):157-158.
[4] 刘凯,张翠玲,谢涛.物联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9):7-8+14.
【通联编辑:光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