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8-12-22 10:59李柳香黄敏仪梁嘉瑜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5期
关键词:护理对策时间

李柳香 黄敏仪 梁嘉瑜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发生跌倒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分析发生跌倒的原因, 包括跌倒时间、跌倒地点、用药情况以及跌倒前症状等。结果 增加精神病患者跌倒风险的药物是镇静安眠药、抗精神病药以及多种相关治疗药物的联合使用。80例患者中使用镇静安眠药物所致跌倒6例, 占7.50%;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跌倒9例, 占11.25%;联合用药所致跌倒13例, 占16.25%。分析患者的年龄、跌倒时间、跌倒地点、跌倒前症状等情况发现, 年龄65~74岁、夜间、厕所、下肢乏力占比最多, 分别为47.50%(38/80)、67.50%(54/80)、40.00%(32/80)、52.50%(42/80), 说明跌倒患者主要为老年人, 跌倒时间多为夜间, 主要跌倒地点为厕所, 患者跌倒时多伴有下肢乏力症状。结论 导致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的时间主要为洗漱、如厕等活动密集的时间段, 另外抗精神病药等相关治疗药物也会相应增加患者跌倒风险。因此,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活动时间密集期间的看护工作,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引导患者积极参与跌倒预防活动, 减少发生跌倒的情况。

【关键词】 住院精神病患者;时间;跌倒原因;护理对策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107

跌倒是指非故意、不自主、未预见的体位改变, 倒向地面或较之更低的平面上。跌倒是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较为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调查显示, 有高达1/3的跌倒不良事件导致患者出现损伤, 其中出现严重损伤的患者占比为3.9%~5.7%[1]。对于住院精神病患者而言, 跌倒不但会损伤患者身体, 而且会对其造成严重的情感伤害,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增加患者住院时间。本文分析研究了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本院住院期间跌倒的80例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关护理对策,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本院住院期间跌倒的8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49例, 女31例;年龄22~74岁, 平均年龄(43.79±18.24)岁;病程4~45年, 平均病程(21.0±8.1)年。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分析致使患者发生跌倒的相关药物, 包括年龄、跌倒时间、跌倒地点、用药情况以及跌倒前症状等。用药情况主要指跌倒时正在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等相关药物。

2 结果

2. 1 药物相关所致跌倒分析 增加精神病患者跌倒风险的药物是镇静安眠药、抗精神病药以及多种相关治疗药物的联合使用。80例患者中使用镇静安眠藥物所致跌倒6例, 占7.50%;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跌倒9例, 占11.25%;联合用药所致跌倒13例, 占16.25%。

2. 2 8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年龄、跌倒时间、跌倒地点、跌倒前症状分析 分析患者的年龄、跌倒时间、跌倒地点、跌倒前症状等情况发现, 年龄65~74岁、夜间、厕所、下肢乏力占比最多, 分别为47.50%(38/80)、67.50%(54/80)、40.00%(32/80)、52.50%(42/80), 说明跌倒患者主要为老年人, 跌倒时间多为夜间, 主要跌倒地点为厕所, 患者跌倒时多伴有下肢乏力症状。见表1。

3 讨论

3. 1 跌倒原因分析

3. 1. 1 联合使用多种药物 典型药物和非典型药物会致使患者产生迟发型运动障碍、锥体外系反应、抗胆碱能作用、直立性低血压、认知障碍和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 因此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跌倒的发生率。苯二氮类药物被广泛应用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 其主要作用是镇静催眠和抗焦虑, 但同时也会引起患者诸如步态不稳、四肢乏力等不良反应 [2]。80例跌倒患者中, 同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镇静安眠药等相关药物的患者42例, 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跌倒。有数百种药物都有致使患者跌倒的潜在风险, 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在增加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同时, 会大大的增加跌倒发生的风险。相关研究显示, 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发生跌倒是单一用药患者的1.929倍[3]。

3. 1. 2 时间及地点原因 在夜间(下午6:00至第2天上午6:00)发生跌倒的患者有54例, 占比67.50%。此段时间为患者跌倒高发的时间段。原因:此段时间患者如厕排泄活动较多, 早晨多为患者如厕、洗漱以及活动时间, 夜间发生跌倒的高峰时间多为休息前的时候, 比如排便或者洗澡等, 因此这两个时间段为患者跌倒高发时间段。

3. 1. 3 年龄原因 研究显示65~74岁是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最多的年龄段, 重复用药以及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致使毒副作用逐渐加大, 又加之老年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 对体内药物的处置能力下降, 使血药浓度升高, 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4, 5]。另外老年患者的细胞以及靶器官对所用药物的敏感性提升, 致使其对药物的反应相较于年轻人更加的强烈。还有就是随着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 往往会出现无法按时服药的情况, 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跌倒的风险。

3. 2 护理对策

3. 2. 1 加强健康教育 很多年龄大的精神病患者对引起跌倒的相关因素缺乏足够的认识, 比如疾病的影响, 所服用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影响, 以及密集活动时间会增加跌倒风险等。看护人员需要向患者提供“跌倒预防”的提示卡, 写明相关应对措施[6]。比如告知患者身体虚弱、稳定性差的时候, 需求助;如厕时蹲下或站起时, 动作放缓并紧扶扶手;路遇地面湿滑需绕行;急需帮助请呼唤;治疗过程中, 睡眠质量不好、身体出现乏力不适等情况时, 应让护理人员或者家属协助自己进行起床、如厕等相关活动;生活用品放置在柜子等固定位置, 保证过道畅通;尽量穿防滑粗糙的鞋子, 衣裤避免过大过长, 以规避发生跌倒的风险;另外医护人员需耐心向患者介绍药物特性, 使患者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用药物有何副作用。

3. 2. 2 需对患者用药后的状况进行密切观察 护理人员查房时, 要仔细询问有无下肢乏力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 如果有要及时报告医生适当调整药量, 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嘱咐患者尽量在用药前排便, 以防止所服用药物导致的肌肉松弛、乏力等不良反应而引发的跌倒;巡视患者睡眠状况及其他日常生活行为;嘱咐老年精神病患者睡醒35 s后再坐起来, 坐起35 s后再站立, 站立35 s后再进行其他活动。

3. 2. 3 引导患者积极参与跌倒预防活动 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 不仅需要护理人员的精心看护, 同时患者也要积极的参与到跌倒预防活动中, 双方互相配合, 最大程度上避免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医护人员的鼓励和积极引导, 使患者清楚的了解和认识所服药物的名称、类型以及产生的副作用;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产生不良反应时, 要及时的告知相关医护工作者, 以便对药物的剂量进行及时的调整, 双方共同努力, 以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

本调查研究显示, 跌倒患者主要是老年人, 跌倒时间多为夜间, 主要跌倒地点为厕所和走廊, 患者跌倒时伴有下肢乏力、头晕等症状;另外镇静安眠药、抗精神病药及联合用药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风险。原因是患者休息前服用了相关治疗药物, 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 导致其进行洗漱、如厕等相关活动时, 出现下肢乏力、头晕等情况, 进而引起跌倒事件。

综上所述,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活动时间密集期间的看护工作, 并加强对使用相关治疗药物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 对患者用药后的状况进行密切观察, 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引导患者积极参与跌倒预防活动, 减少发生跌倒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刘洪芳. 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跌倒致伤与抗精神病相关药物相关性分析.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13):78-80.

[2] 刘素蓉, 尹军, 张霞, 等. 101例住院患者跌倒造成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 15(4):118-121.

[3] 徐美瑛. 精神病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代医学, 2017, 23(10):171-172.

[4] 陈佳丽.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應用分析. 黑龙江科学, 2017, 8(17):82-83.

[5] 沈鸣雁, 王华芬, 封秀琴, 等. 住院跌倒患者的数据挖掘与跌倒防范对策分析. 中华护理杂志, 2017, 52(9):1087-1091.

[6] 张勋, 李桂萍. 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损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 24(9):34-35.

[收稿日期:2018-06-25]

猜你喜欢
护理对策时间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