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AIDS患者负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18-12-22 10:59邱卓芳陈恩容郭丽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5期
关键词:服药依从性心理护理干预负性情绪

邱卓芳 陈恩容 郭丽华

【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AID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74例AIDS患者,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7例。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服药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周后,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为94.59%, 高于对照组的75.6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AIDS患者负性情绪, 提高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加以推广。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艾滋病;负性情绪;服药依从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100

AIDS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传染病,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3], 截止2015年, 我国有近55万AIDS感染者。由于科学技术所限, AIDS属于无法治愈的一类传染性疾病, 临床上主要以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多年来受媒体宣传误导, 多数患者在心理上存在焦虑、抑郁、沮丧等负性情绪, 产生自暴自弃心理, 有的患者甚至拒绝接受治疗, 这些心理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4]。随着社会-生理-心理医学模式逐渐深入人心, 对于AIDS患者加强心理疏导, 促使其建立自信心, 提高服药依从性, 对于AIDS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观察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AIDS患者负性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为临床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74例AIDS患者,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7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 女18例, 年龄22~48岁, 平均年龄(37.3±3.7)岁。对照组男20例, 女17例, 年龄23~49岁, 平均年龄(37.5±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即健康用药指导及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 住院期间日常用药护理、安抚患者焦虑情绪等基本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①做好患者入院宣教工作, 详细介绍AIDS的性质、治疗进展及注意事项。②全面评估患者基线资料情况, 包括受教育程度、爱好、性格等, 针对性地制定心理疏导措施。③每周组织1次AIDS健康知识讲座, 帮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及时认知负性情绪对治疗的不利影响, 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④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及时通过专门的心理医生对其进行疏导, 同时发动患者家人及朋友主动陪伴鼓励患者,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两组患者均护理随访6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负性情绪评价, 采用SAS和SDS于护理前后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程度进行评分, 计分方式为:标准分=总分×1.25后所得整数部分。SAS、SDS评分均为评分越高代表负性情绪程度越严重。②服药依从性评价, 护理结束后由护理人员填写服药依从性调查表, 结果分为:完全依从:患者按照医嘱自觉按时服药, 不随意改变用药剂量;基本依从:患者虽然存在一定抗拒心理, 但仍能够按时服药, 服药剂量和时间偶有减少或拖延;不依从:患者治疗期间随意停药或增加用药剂量, 完全无法按照医嘱执行。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基本依从率。③护理满意度评价, 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 结果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義(P>0.05);护理6周后,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AIDS作为一种严重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具有病情复杂、致死率高、无法根治、病程长等特点, 多数患者会出现自暴自弃、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严重者会导致患者轻生、拒绝接受治疗[5, 6]。患者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 加强AIDS患者的心理疏导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 心理护理干预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开展, 其主要注重心理方面的疏导作用, 通过与患者的主动交流, 全面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和内心困扰, 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疏导, 降低其不良情绪, 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临床实践表明[7], 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在外科急性病及内科糖尿病、冠心病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采用心理疏导护理模式, 通过前期全面了解患者基本情况, 由接受过心理培训的护士针对性地进行疏导, 同时让患者家人、朋友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从情感方面给予患者支持鼓励, 帮助患者建立其对生活的信心, 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结果显示, 护理6周后,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的本质是一种注重患者舒适性的一种护理方式, 在护理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如下:①要主动与患者多沟通交流, 以一个聆听者的姿态鼓励患者主动宣泄自己的情绪;②发动家人及周围朋友多鼓励关怀患者, 使其感受到与周围人群是一样的, 不被区别对待;③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的指导, 督促患者改掉以往不良习惯。国内蒋丹兰等[8]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 其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缓解, 患者對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较高。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AIDS患者负性情绪, 提高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万彬, 曹燕, 金燕, 等.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孕产妇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5, 9(4):516-519.

[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 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1, 4(6):321-330.

[3] 陈琼. 舒适护理干预在急诊胆石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18):262-263.

[4] 李玉华, 孙盈红, 张宏伟.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海南医学, 2016, 27(7):1195-1196.

[5] 潘春莉. 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用药依从性的干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35):160-161.

[6] 徐莎莎.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27):5423.

[7] 杨文艳. 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双足与保健, 2018(6):120, 122.

[8] 蒋丹兰, 尹丽红, 陈锁玉.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心理医生, 2017, 23(36):240-241.

[收稿日期:2018-07-06]

猜你喜欢
服药依从性心理护理干预负性情绪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利培酮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