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价值分析

2018-12-22 10:59赵莹宋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5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应用价值

赵莹 宋静

【摘要】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价值。方法 6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按照入院号奇偶数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实验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指标分别为(74.49±22.70)min、(55.50±25.69)ml、(22.13±5.21)h、(2.11±1.22)d、(5.16±1.35)d, 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4.27±41.29)min、(79.56±24.67)ml、(28.13±5.20)h、(4.71±1.54)d、(8.05±1.46)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50、3.881、4.682、7.602、8.349, P<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 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3.03%、9.09%,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30.3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95、4.694, P<0.05)。结论 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上, 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缩短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应用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03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位置的妇科疾病[1]。有统计发现, 每10例育龄期女性就有一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2]。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痛经、月经异常、不孕及慢性盆腔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旦发病可波及患者身心健康。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该病的方法, 为缓解患者疼痛多采用手术治疗[3]。本文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采取传统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 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4]:经检查均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入院前6个月均未服用过任何激素类药物;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者。本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入院号奇偶数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33例。实验组年龄20~44岁, 平均年龄(33.26±5.02)岁;病程3~7年, 平均病程(3.81±1.45)年;临床表现:痛经11例, 性交痛8例, 月经不调8例, 不孕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Ⅰ期4例, Ⅱ期8例, Ⅲ期13例, Ⅳ期8例。对照组年龄21~43岁, 平均年龄(33.25±4.96)岁;病程3~7年, 平均病程(3.76±1.41)年;临床表现:痛经12例, 性交痛8例, 月经不调8例, 不孕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Ⅰ期5例, Ⅱ期7例, Ⅲ期14例, Ⅳ期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即:患者在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后, 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 并进行盆腔内子宫内膜情况观察, 彻底去除结节, 缝合切口, 充分消毒皮肤即可。术后行常规抗生素治疗, 以抗感染。

1. 2. 2 实验组 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为:对患者行持续硬膜外麻醉, 垫高臀部, 使患者处于膀胱截石位, 建立气腹, 在患者脐部下方1 cm处行穿刺孔, 以CO2气腹机将CO2以1~2 L/min速度充入患者腹腔内形成气腹, 至患者腹腔内压强达到10~13 mm Hg(1 mm Hg=0.133 kPa)。在患者下腹部左右两侧及麦氏点做切口, 在左侧切口将10 mm左右长度套管插入, 在右侧切口将5 mm左右长度套管插入, 通过腹腔镜探查患者子宫内膜情况。将患者腹腔表层粘连组织通过电凝术或粘连分离术充分分离, 待盆腔内组织暴露出来后, 采用手术刀一并切除结节、囊肿、病灶组织。在切除小体积病灶后, 可采取电凝术止血;在切除较大体积病灶后, 可用3-0可吸收线进行缝合。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盆腔, 为避免子宫组织粘连, 可适量注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溶液及庆大霉素[5]。术后, 行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6]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等。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用抗生素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临床疗效分三个评定标准, 具体为: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除, 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 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各项指标未有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資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4.49±22.70)min、(55.50±25.69)ml、(22.13±5.21)h、(2.11±1.22)d、(5.16±1.35)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抗生使用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4.27±41.29)min、(79.56±24.67)ml、(28.13±5.20)h、(4.71±1.54)d、(8.05±1.46)d。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50、3.881、4.682、7.602、8.349, P<0.05)。

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显效20例, 有效11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94%(31/33);对照组显效10例, 有效15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75.76%(25/33)。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 P<0.05)。

2. 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对比 术后, 实验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1/33);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 盆腔粘连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6/33)。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5, P<0.05)。实验组复发3例, 复发率为9.09%(3/33);对照组复发10例, 复发率为30.30%(10/33)。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4, 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及难治疾病之一, 目前尚无明确发病机制[7]。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理变化, 该变化可导致异位结节, 致使患者出现月经异常、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等症状。病变可波及肾、肺、脐、胸膜、乳腺、膀胱、输尿管、手臂、大腿等所有盆腔组织和器官, 但大部分发病于以卵巢、宫骶韧带为主的盆腔脏器和壁腹膜, 也可见于子宫、其他脏腹膜、阴道直肠隔等组织或器官[8]。有约3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并发不孕, 因此临床在治疗该病上主要以缓解疼痛及保证生育为目的。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两种手术方法, 有数据显示, 采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率>60%,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孕情况[9, 10]。此外, 腹腔镜手术能够准确判定病灶, 甚至极其微小的病灶, 且切口小, 可行多次反复手术。

综上所述, 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上, 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缩短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惠娟.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临床进展.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 4(23):5.

[2] 李立兴.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3):161-162.

[3] 梁美燕, 罗一平, 连蔚, 等.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治疗效果分析.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4(8):735-737.

[4] 鲍二臣, 施卓钰, 于楠. 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及评估.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51):9987.

[5] 陆玉霞. 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6):104-105.

[6] 邓叶舟. 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9):144-145.

[7] 刘凤云, 周国珍, 唐桥莉. 补肾活血组方结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3, 10(6):41-43.

[8] 陸惠琴, 陈继明.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全科护理, 2012, 10(22):2029-2030.

[9] 王爱平.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药物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21):2587-2588.

[10] 邹丹.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12例临床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15):70-71.

[收稿日期:2018-10-29]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应用价值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