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探讨

2018-12-22 10:59杨小旺滕兆平褚小朋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5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杨小旺 滕兆平 褚小朋

【摘要】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7例存在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47例无认知障碍的腔隙性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 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受教育程度、病灶位置、颈动脉斑块,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受教育程度、病灶位置、颈动脉斑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均为腔隙性脑梗死病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轻度血管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病灶位置、颈动脉斑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 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018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约占脑梗死患者总数的20%~30%, 是因脑组织深部或脑干的小穿通动脉管腔闭塞, 引起相应供血区域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一组综合征, 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多较轻微, 故多不受到重视[1]。本次研究在本院接受治疗且存在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 比较并分析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348例, 均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符合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94例, 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2]进行认知功能评定, 47例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男27例, 女20例;年龄65~86岁, 平均年龄(65.84±5.66)岁;合并高血压31例, 合并糖尿病33例, 合并高脂血症24例。另选同期收治的47例无认知障碍的腔隙性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 男29例, 女18例;年齡64~87岁, 平均年龄(64.18±5.35)岁;合并高血压29例, 合并糖尿病18例, 合并高脂血症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入院后接受血、尿常规、血生化检验, 以及头颅CT或MRI等检查, 病灶最大直径<20 mm, 结合临床表现, 明确相应诊断;②本次发病前无认知功能障碍;③病灶单发, 病程<14 d;④所有患者、家属及法定代理人员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自愿参与, 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头颅影像学存在脑出血、中等程度脑萎缩及白质疏松的患者;②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精神系统疾病、营养不良、胃大部切除等存在认知功能影响风险疾病的患者;③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④有血液系统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及肿瘤的患者;⑤既往有颅脑手术治疗病史的患者;⑥有酗酒、吸毒及滥用药物史的患者。

1. 2 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查看病历及医院信息系统(HIS)等方式, 获得脑梗死病灶分布、颈动脉斑块位置等方面信息, 并在患者抢救后生命体征平稳时, 与患者、家属沟通, 并指导其填写一般信息及临床资料调查表, 获得其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既往不良嗜好史等信息;建立健康档案, 并将收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 便于查阅。

1. 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单因素比较

观察组的受教育程度、病灶位置、颈动脉斑块,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腔隙性脑梗死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受教育程度、病灶位置、颈动脉斑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均为腔隙性脑梗死病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并不少见, 若未能及时诊断并治疗, 甚至可进展为血管性痴呆, 所以提高腔隙性脑梗死伴发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并及时给予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有助于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5]。据文献报道[6-8],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伴发疾病以及梗死病灶位置等, 这可能导致患者额叶以及大脑皮质下环路损伤, 与记忆相关环路受损, 进而引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受教育程度、病灶位置、颈动脉斑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受教育程度、病灶位置、颈动脉斑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均为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这可能与颈动脉斑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共同提高了脑血管损伤程度, 进而影响脑组织正常供血供氧, 加大神经细胞受损程度等现象有关[9, 10]。

综上所述, 腔隙性脑梗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了解受教育程度、病灶位置、颈动脉斑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与其是否伴发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的影响因素, 有助于在其发展至痴呆前采取治疗措施遏制病情发展,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由于本研究中腔隙性脑梗死病样本数量相对较少, 临床观察时间较短, 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今后将加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以期得到更为全面、更具说服力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何丹. 腔隙性脑梗死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相关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 2017.

[2] 滕振杰, 冯静. 脑小血管病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7, 44(1):102-105.

[3] 王东枝.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29):52-55.

[4] 周幼峰. 吡拉西坦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观察. 中国药师, 2016, 19(5):917-919.

[5] 董哲, 张建军. 脑小血管病神经影像与临床.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5, 17(2):163-165.

[6] 何丹, 杜磊, 马建华, 等. 腔隙性脑梗死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9):1037-1041.

[7] 袁丹, 李冬华, 王海鹏, 等. 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实用医学杂志, 2017, 33(11):1770-1773.

[8] 龙翠英, 郑春玲, 曹新亚, 等.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脑梗死部位及TCD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22):44-45.

[9] 张文秋, 董静, 王巍, 等. 经颅多普勒右侧大脑中动脉检查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与梗死部位关系研究.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 19(11):1592-1596.

[10] 陈敬.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脑梗死部位及TCD的相关性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33):4645-4646.

[收稿日期:2018-07-05]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