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课题组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宁波升级打造“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客观需要,有助于宁波加快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名城名都”建设。本文在利用传统的统计指标和重点企业监测指标数据的同时,结合公共信用信息和互联网招聘等相关大数据监测指标,对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发展、生产经营、人力招聘等情况作了多维度解读,并与杭州、青岛、南京等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
1.产值规模总体偏小,对二产发展的支撑能力有限。2016年,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241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8.11%,总量规模约为杭州的1/2,青岛的2/3,占GDP比重分别低于杭州、青岛14.18和5.94个百分点。从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看,宁波市一个单位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对应0.54个单位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与杭州、青岛、郑州等相关城市的差距较大,对第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相对较弱(见图1)。
图1 2016年五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二、三产业增加值及GDP比值
2.批零、商务服务业占优,信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看,2016年宁波市批零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最大,占全行业的41.6%,比例远高于其他城市;位列第二的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9%,与青岛相近,低于杭州3.1个百分点;流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15.5%,仅高于杭州;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14.8%,比例明显高于其他4个城市,凸显了宁波市商贸服务发达的优势;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5.6%,远低于杭州的37.1%(见表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服务行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3.产出效率不高,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同类城市。2016年,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为0.84,明显低于佛山、杭州等城市,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投入的单位产出偏低,技术含量有待提高。其中,五个行业中批零服务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低,仅为0.63,是拉低全行业整体比较劳动生产率的主因;信息服务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为1.63,仅为佛山、杭州的一半左右(见表2);商务、流通、科技服务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均高于杭州。
1.2010 年以来企业出现爆发式增长,大量新企业进入批零服务、商务服务、流通服务等领域。从企业注册时间看,2009年是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总数激增的重要节点。2009年之前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增长比较平缓,2010年开始企业注册数量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各细分行业出现明显分化,大量新企业进入批零服务、商务服务、流通服务等领域。截至2018年4月底,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累计注册企业56.95万家,其中,批零服务业40.87万家,占71.76%;商务服务业6.91万家,占12.14%;流通服务业4.76万家,占8.36%;科技服务业2.58万家,占4.53%;信息服务业1.4万家,占2.45%;金融服务业0.43万家,占0.76%。
表1 2016年五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
表2 2016年五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2.企业规模以小微企业为主,批零、流通服务等领域尤甚。从企业规模看,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中注册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到近85%,注册金额在5000万以上的大企业比例仅为1.17%。细分行业中,批零服务、流通服务、信息服务等领域集聚了较高比例的小微企业,注册资金在100万以下占比均在60%以上;相对而言,金融服务业的中小企业比例明显较低,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企业占比达到44.94%(见表3)。
3.个体户是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最主要的市场主体类型,个体经济活跃,外资参与度低。从企业类型看,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个体户占到企业总数的57.67%,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类型,体现出民间资本参与度高。内资公司及其分公司的比例为35.11%,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比例为3.38%,企业法人占比低。外商投资企业及相关机构的比重仅占1.05%,说明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和开放程度不够高,对海外资本的吸引力相对不足。
4.盈利水平有所好转,信息服务和金融保险领域的企业亏损情况相对较严重。2013年以来,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亏损企业占比不断下降,总体比例控制在30%以下,企业经营状况优于服务业整体水平。从细分行业看,科技服务业企业的经营情况相对较好,亏损企业占比长期低于20%;商务服务业与流通服务业的亏损企业占比小幅下降,大致在20%至30%之间;批零服务业企业近两年的盈利状况明显改善,亏损企业占比下降至30%以下;金融保险和信息服务领域的亏损企业比例较高,近三年都在30%以上。
1.招聘规模较小,人才需求结构同杭州等城市基本一致。2018年一季度,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互联网招聘人数为8.06万人,总量约为南京、杭州的1/2,苏州的3/4(见图2)。五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用人需求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信息和金融服务业的用人需求量较大,科技服务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均低于1%。宁波最大的特殊性在于,批零服务业的招聘人数占比最高,约占生产性服务业的1/3。其他行业方面,信息服务业占1/4,但总量远低于杭州和南京;金融服务业比例为17%,规模与无锡大致相当;流通服务业比例为7.38%,无论招聘规模还是占比均远高于其他4个城市。
表3 宁波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按注册资本分类(截止2018年4月)
图2 2018年1季度生产性服务业互联网招聘规模
2.整体薪酬竞争力不强,行业间收入差距明显。2018年一季度,宁波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互联网招聘的月平均工资为7372元,略高于无锡,较杭州和南京分别低了1359元和687元,整体薪酬竞争力不强(见表4)。其中,金融服务业薪资最高,月薪接近万元,五城市中仅低于杭州;科技服务业薪酬8143元,仅低于南京;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批零服务业的平均工资与苏州、无锡等城市相近,但与杭州存在一定差距;流通服务业的薪酬水平仅为金融服务业的51.8%,低于杭州、南京等同类城市,较低的薪酬水平与较大的招聘需求形成鲜明反差,有可能加剧宁波市在运输、仓储等领域“招人难”的困境。
3.用人需求以大专学历为主,偏重应用型人才。从招聘的学历要求来看,五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均以大专学历为主,其中宁波市为54.74%,明显高于其他4个城市;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需求为16.78%,略低于杭州和南京(见表5)。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以应用型人才需求为主,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
成本上涨快、人才短缺、税务负担重、市场需求不足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面临的四大难题。2018年一季度,针对全市344家生产性服务业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关于“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困难或问题”的选项中,样本企业选择最多的三项是“经营成本上升过快”、“相关人才或用工短缺”、“税费负担较重”。其中,经营成本上升占比57%,人才短缺和税费负担较重占比分别为42%和38%。
表4 2018年一季度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平均薪酬(单位:元/月)
表5 2018年一季度生产性服务业招聘需求学历分布情况
表6 企业“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困难或问题”的选项占比
分行业来看,流通、商务和科技服务业面临的成本上升压力相对较大,占比在60%以上;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等技术含量较高行业面临的人才困境较为严重,占比分别为67%和57%;流通服务业还遭遇市场需求不足的难题,对应的选项占比达到44%;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发展面临着“企业创新乏力”的瓶颈,对应的选项占比分别达到45%、34%和30%(见表6)。
下阶段,宁波要紧紧抓住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契机,充分激发制造业智能升级带动的科技、信息、金融等市场服务需求,以需求升级拉动供给改善,注重统筹谋划,强化政策引领和要素保障,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扩量提质。
1.强化政策引领。针对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共性问题,研究出台专项政策,着力突破融资、人才等瓶颈。加快完善新兴产业孵化培育发展体系,利用“退二进三”、“退三优三”等政策收储厂房或新建办公楼宇,建设众创空间,大力引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园区,为工业园区等提供配套服务支持。
2.鼓励创新发展。鼓励宁波市服务业企业紧紧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采用原始创新或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等模式,结合实际进行行业创新,培育新业态,打造新的增长点。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构建和扩展服务框架,高效整合资源,加快向信息咨询、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延伸。
3.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切实帮助企业减负增效。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大力培育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服务机构,鼓励发展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营造宽松的创业创新氛围。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争取产教融合国家试点,鼓励高校与地方共建特色学院和协同创新中心,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打造专业型企业大学,利用多种渠道、各类资源大力培养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