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萍红 康法宝 李飞泽
1 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院 浙江 舟山 316000
2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近年来,笔者运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4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住院脑梗死病人94例,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63.4±6.1岁;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35例,小脑梗死8例,丘脑梗死3例,脑干梗死1例。治疗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64.7±8.5岁;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29例,小脑梗死11例,丘脑梗死6例,脑干梗死1例。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标准[2],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中医症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气虚血瘀证[3]。
2.1 对照组:遵循指南予常规西药治疗并予丁苯酞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0041,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治疗2周。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药物组成:黄芪30g,当归、赤芍、川芎、地龙、桃仁各10g,红花5g。若大便不通,加制大黄、火麻仁各10g;若头晕烦躁,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白芍15g;若痰多黄稠,加胆南星、制半夏各10g。由我院统一煎药。每剂300ml,分2次温服。共治疗2周。
3.1 疗效判定标准:①在治疗前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②中医症候疗效标准。显效:主次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治疗后症候积分为0或减少大于70%;有效:治疗后症候积分减少大于30%;无效:治疗后症候积分减少不足30%;恶化:治疗后积分超过治疗前积分。
3.2 治疗结果:分述如下。
3.2.1 2组NIHSS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2组NIHSS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分)
表1 2组NIHSS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治疗组例数47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18.34±3.89 8.92±3.17△◆20.18±5.27 11.46±4.93△4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NIHSS评分21.39±6.93 9.24±2.19△◆22.14±7.27 11.82±4.27△
3.2.2 2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2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从临床表现看,脑梗死可归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发病机制多为本虚标实,即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血瘀气滞,脉络阻滞。故治疗上多以祛瘀通络,补气活血为主。补阳还五汤源于《医林改错》,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丁苯酞能改善侧枝循环以及促进脑梗后的功能修复。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药和西药合用能起到协同增效作用,能更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