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文柳
基于互联网的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研究
文/蔡文柳
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教学实践环节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实践教学如何顺利开展,如何将实践与就业相结合,满足社会需求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本文旨在分析实践平台的应用,注重实践效果,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践平台;互联网;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发展,毕业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导致当前的就业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地方高等院校,人才的培养要符合企业对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理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对创新性人才的个性化需求。
学生的素质不仅表现在其扎实的理论功底,也体现在他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印证理论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实践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高校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本身的社会实践较少。高层次的学历决定了这些教师的理论水平比较扎实,为学生接受理论知识提供了保障。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专职教师工作前一直在高校深造,专心于理论研究,在实践教学方面往往缺乏经验。而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一般都是专职授课教师,无法将真实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
尽管学校与实习单位签有实习基地的合作协议,但许多合作项目只具有形式意义,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习基地所能够容纳的学生数量不也能满足当前学生规模的要求,基地教师因其关系不在学校,且未经相关培训,教学效果有些不尽如人意。
实习安排有时与其他教学活动冲突,比如考试,不能专心的进行实践活动,从而降低了实践效率。而大四的毕业实习往往与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冲突,为此还有些学生托关系伪造相关资料,实际上并未参与实习。
实习过程一般不在教室进行,对学生的考查仅仅是最后的报告或总结上,对于其在实习单位从事什么工作,工作态度如何,工作效果怎样不能及时和全面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实习就是为了拿到学分,保证顺利毕业,实习期满,上交实习材料即完成实习任务。对学生是否真正参与过实习,实习与专业是否相关则不会过问。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学生的学习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而突破已经习惯的思维模式接纳新的思维是教学改革所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在物联网、大数据袭来的时代,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成为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实践环节也应适应这一时代变化,成为融合新旧思维的“联络员”。通过利用“互联网”创新实践环节,让实践环节成为创新教育模式的突破点。
实践教学对互联网的应用只是辅助性的,过渡性的应用。利用互联网熟悉工作流程,了解在实践中哪些是利润点,自己还需要准备哪些知识。作为学生利用互联网实践的主要目的不是“挣钱”,而是学会如何利用互联网增长知识,提升自身素质,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持久的工程,人才培养要融合多种资源,不断投入。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模式改革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可以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良好的平台和层次,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在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有兼有职业素养。
高水平的实践教学也要实践理论紧密结合,当前的实践教师队伍普遍偏理论,实践是软肋。这就要求学校要根据师资队伍情况引进实践教学的师资,对学历可以降低要求,提高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也可以采取兼职的方式招聘兼职教师,以满足学校正常的实践教学需求。
学生的感性认识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借助已有平台,与平台合作为学生的互联网实践活动创造条件,通过任务完成度评价实践效果,使学生多元化接受信息,拓展思路,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从学校的培养方案入手,灵活安排学生的实践学分。鼓励学生进行互联网实践,让学生切亲身体会面临问题与困惑时,应有的思维方式与素养,形成勤于思考,善于思维的习惯,形成个性化的培养模式。通过建立学校、教师、平台的联动机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兴趣入手,从企业需求入手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高的应用动手能力的人才。
[1]张韵.“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学习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7(1).
[2]陈爱雪.“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4).
[3]罗娟,张武平.经管院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
2017年华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Y166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