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政
浅谈如何加强银行预算管理
文/陈政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银行的经营规模、盈利增长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去取决于一个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进行风险评定与调整后的银行资本收益率是一个银行盈利能力最核心的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深入,我国银行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我国银行适时引入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或者私人银行先进的预算管理理念,深入学习探索当今时代下银行经营管理新模式。本文重点阐述我国银行业加强银行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如何加强银行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
银行;经济全球化;预算管理;经营模式;对策建议
我国银行的每一个分行都是在一级法人管理体制下进行独立经营的主体,并能够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但必须要求一级法人也就是总公司要为整个公司的资本充足水平负全部责任。这就要求银行达到资本充足,做到资本充足率,要达到以上要求就必须要求银行加强预算管理能力。通过实施预算管理方面的管理政策和运用预算管理工具,将资本充足率指标要求下传达各个支行,同时要求各子公司也就是每个支行依据一级法人制定的资本充足率进行独立的经营活动,这样才能保证各级经营主体在资本充足率上协调统一,能够保证全行范围内保持较高的资本水平以防备特殊情况的发生。现阶段我国金融业还尚未具备完备的资本金补充机制,虽然实现了全行业资本充足率的统一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看,我国的资本充足率并不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值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国家金融业不断加强预算管理机制,对各分行的经济资本量进行严格的计量,并对各支行进行预算控制,才能有效提高资本充足水平。
积极转变资源配置的模式,以经济资本配置作为资源配置预算,把综合业务经营计划编制作为起点。资源配置的方式将由经济资本的增长率来决定,资本增长率较高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风险投资资产的规模,并调整资产结构配比。银行各项业务的实施计划都将与资本配置方式挂钩。银行的一切财务收支计划都要根据自身经济资本回报比进行科学的计划,这样才能平衡协调银行经营中风险与收益的科学配比和协调发展。加强银行预算管理能够实现对银行收支的客观分析,能够通过将银行资本进行科学配置,形成以资本制约为主的业务增长模式,将银行资本资源合理配置,科学配比才能够有利于银行的平稳发展,控制经营风险。
通过加强银行预算管理能够建立更加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这种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是建立在经济资本增加值和资本回报率为基础上的。加强银行预算管理能够对银行经济资本做出有效调控,而经济资本是计量经济增加值和资本回报率的基础,通过经济增加值这个指标作为银行经营状况的核心评价指标,能够帮助银行在追求经营利润的同时控制经营风险,解决风险、效益之间的矛盾。习性经济资本的银行预算管理是国内外银行普遍认为的科学的业绩考核评价方法,通过这种评价体系可以实现银行资本预算管理,将银行的效益最大化融入到创造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金融业对于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银行的发展是最为重要的,实行银行预算管理有利于建立以数理模型计量这种数据化科学化的基础方式对银行的经营与运行进行风险管理。银行风险水平的评价量化实际上是通过对经济资本的量化实现的,量化过程需要数据模型的计算与支持,这项指标是一个由积累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额和期限等风险要素进行综合评定的具体指标。风险评定系统对银行系统的风险管理并不是静态的,在风险发生后进行资产损失规模和资产结构的评定,而是一种动态的,可以实时监控预测的风险量化系统,是一种可以提前预测表内与表外资产风险的有效管理手段。对于银行的风险评定量化系统不仅需要内部评级等数据模型的支持,还需要银行预算管理模型的基础。所以,金融业应该持续加强管理银行预算管理,有利于银行发展的长远利益。
目前我国银行采用预算管理的模式是通过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为基础的,也是国际上最为先进的银行管理核心技术手段。银行在评价自身盈利情况时,应该考虑自身受益是建立在多大的风险基础上获得的。风险率越大,银行的收益状况就越不健康。银行在收益和风险两者之间有一个最佳平衡点,在平衡点时将会实现第一法人经济价值的最大化。银行资本预算管理的评定指标中,必须对银行的基本概况做出详细的数据化,具体指标有收入、指出、预期损失、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资本金等。其中抵御非预期损失资本金是用来抵御银行突发状况产生损失的资金,这项数据也是计量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指标。通过科学的银行预算管理能够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率,建立银行收益与银行经营风险直接挂钩的评价机制,能够明确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能为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银行资本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包含:银行经济资本总量、银行资本预算范围、信用风险评级、经济资本占用架构、经济资本总量的确定和计量方法、经济资本配置方式等等。通过对各项内容的预算管理确定银行内部各部门分工明确,确定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方式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方法等等。资本预算管理的主要方法是内部系数法。这种方式是我国现行会计核算科目和统计项目的基础。目前我国金融业经济资本系数的确定没有科学统一的方式,计量公式内的各技术指标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确立科学的风险损失指标量化和经济资本系数。
一是规定各分支机构建立统一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合理安排银行的经济资本目标。实现银行预算管理的系统化和制度化。二是进行综合业务评定考核要求,通过银行资本预算管理对各支行业务分配和配比进行科学要求,经营利润必须与银行的综合业务计划管理进行匹配。三是通过银行资本预算管理对银行在行业、产品、客户等方面做出战略性的规划和调整,制定长期和短期经营计划目标,使风险资产的资本得到控制和约束。
[1]郭慧芳.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完善对人民银行的财政监管[J]. 经济研究导刊,2009.
[2]邢恩先.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 动态监管财政资金[J].中国财政,2009.
[3]项有志.现代商业银行应加强战略、预算和绩效管理[J]. 财务与会计,2009.
[4]潘小明,李杰.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动态预算管理机制研究[J]. 金融论坛,2010.
[5]成丽莉.完善人民银行预算管理体制的思考[J].南方金融,2010.
[6]张珠清.国有商业银行加强预算管理及成本控制的途径[J]. 商业会计,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