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为 李海英 耿帮才
(1.湖北文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2.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3.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湖北 襄阳 441025)
目前,大学生创业基础课已经成为普通高等院校开展的公共必修课。在这门课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如何将教学与育人相结合,发挥教学道德的沟通、激励、调节功能,已然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议题。
能够获得永续发展的伟大企业一定是具有高远使命和责任的企业。创业者也要明确自身的创业动机,不能只见眼前利益而忽视企业长远的发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自我实现作为需求的最高层次,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的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的能力构成了这一层次的重要内容。在创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将创业知识和育人功能相结合,培养和建立追求卓越的人生信念和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培养学生顾全大局、善于协助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以及能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考验,并在失败中重新崛起的优秀品质。
在高教盟组织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会上,来自全国各地30所高等院校的老师齐聚。会上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声音就是,在创业基础课的课堂上抬头率不高的问题。很多老师总结这是部分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对创业基础课没有兴趣所致。通过这学期的亲身授课,我认为抬头率低这一问题不仅是学习态度的问题,还和课堂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如何能够做到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参与教学过程当中是非常必要且值得深思的。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思维开放,“说教式”的教学势必会被“互动式”教学取代。只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才能切实提高教育实效。
作为创业学院的教师,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的创业项目实施。本文发现目前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均偏向于服务行业,缺乏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更多的同学有创业想法,但没有好的创意,不能牢牢的抓住创业机会。在创业基础课上,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成为课程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这要求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同时具有尝试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将稚嫩的创业想法变为真实的创业实体,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就要加强连接。使在学生毕业后,如果想创业、有机会创业可以有章可循。
教学活动包括“教”与“学”的两个过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动态构建中形成的统一体。“教”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学”是教学效果的反馈,两者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在教学环节中,出现的“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很多,上课抬头率不高,教学效果差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改善教育教学活动调节的手段和途径很多,教学道德的调节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教学和育人相承一脉,精心的备课、按时上课、认真设计课堂活动、仔细批改作业等都是教学道德的根本体现。当然,育人教育对教学道德又有了更高的要求,育人教育的沟通、激励和调节功能,将有效的调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使其达到和谐的统一。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教学过程不能仅是知识的灌输,还要使学生获得创造性的本领,并且培养学生将高尚的道德情操内得于心。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教学活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并由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说过:“如果只传授点文化科学知识,而忽视培养方向,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由此可见,强调教师对学生德行的培养,要求教师既要精心教书,又要好好育人。
需求是创业机会发掘的起点,创业行为应该满足真实的、最广大的社会需求,利润的获得只是社会需求被满足的副产品。共享经济的产生就是基于互联网为媒介产生的,其深刻的产生根源是人们希望公平的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例如,共享单车项目的出现就是共享经济的一种商业模式,它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在满足最广大需求的同时获得利润。创业要以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为根本,只有掌握这一根本才能实现创业的成功和可持续的发展。也就是说,志存高远还需脚踏实地。
教师在人类文明传播和知识文化进步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终身学习,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探索最新的知识,是社会向前发展对教师职业劳动提出的必然要求。不断的更新知识,还是教师保持自身魅力的需要。负责教学的教师不能仅仅照本宣科,必须要进行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首先,应按照教学大纲,对教材进行通读。在深入掌握创业基础课的基本内容后,对每章的授课内容进行充实和延伸。其次,对于授课准备更有意义的是,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等,可充分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
在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活动就是一种求真,求善,求美三位一体的活动,是致力于学生全面、自由、充分发展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加强研课和教学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首先,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这样可以在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变教师的指令性教育教学为学生的自觉自重的主动的行为。为了使我们的学校教育能为社会培养一批有用的建设人才,就一定要改变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而将学生内在的动力转化为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已获得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教师应尽可能的与学生多交流,爱护关心学生,做到师生之间真诚相待。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学会欣赏学生是学校给所有新进教师上的第一课。欣赏学生、增进交流是提高上课抬头率的基础。师生关系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制约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影响着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和学习产生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努力所不能替代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有责任倾听学生的批评和建议,要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欢迎学生胜过自己,促进自己。
[1] 张忠华.论教育的道德性[J].现代大学教育,2006,(4).
[2] 周琪.思想政治教育的图像化转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7,(1).
[3] 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J].研究与探索,2015,(6).
[4] 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5,(7).
[5] 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