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给数学涂满靓丽的色彩

2018-12-21 09:42裴素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植树数学课程探究

裴素芬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数学课程的学习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走进生活,创设教学情境;结合生活,体验学习乐趣;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拓展思维,获得生活经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联系生活应用知识教材和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1]因此,数学课程的学习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加强数学与学生‘自我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数学学习背景需要我们教师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和挖掘教学资源的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这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数学教师的神圣使命和义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走进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的精彩描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教师善于收集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常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充满了期待。[2]如,笔者在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提前从学校带有护栏的草丛和花池中拍摄了几幅照片,让学生找出护栏有哪些形状,然后比较哪个大,学生交流讨论如何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大小,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校园里真实的场景,创设为本课的导入情境,学生们积极参与,乐于接受。

二、结合生活,体验学习乐趣

生活是数学问题永不枯竭的源泉。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实践对数学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数学作为一种文化,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1.采用课前调查提问的学习模式

数学课倡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课前结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课,帮助学生形成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3]如,笔者在执教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时,采用学生课前观察并找出学校的关于植树问题的几种情况:教学楼前的一排小树(两端都栽),还有学校图书馆和体育馆之间栽种的丁香花丛(两边都不栽),学校围墙前面的路灯(只有一边栽),学校的大礼堂前面的圆形盆花(封闭的环形),通过不同情况的植树问题,引导学生课堂上进行不同情况的探究学习。

2.采用课堂开放探究的学习模式

开放探究的学习模式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自主获取知识,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证明等活动,发现知识的特征和与其他知识的关系,再现知识的获取过程。[4]笔者还以植树问题为例,课堂上采用开放探究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画图,小组合作比较分析,得出植树问题的四种不同公式。如,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棵数=间隔数,间隔距离=长度÷棵数,棵数=长度÷间隔距离,长度=间隔距离×棵数。学生开放探究,自主学习得出的结论比老师讲好多遍都记忆深刻。

3.采用课后收集整理的学习模式

课后,学生要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收集整理生活中同类问题,再进行练习,会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笔者还是根据植树问题课后学生的收集资料进行举例,学生利用了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计算出家里来客人了,长方形餐桌要放10个凳子,每隔多少米放一个凳子才能平均放好。花店老板要在一圆形花束上每隔3厘米插一朵小花,计算出需要插多少朵。

三、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

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間体系,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校外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如,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有的自己在凳子腿间斜着钉了根木条,使之形成两个三角形,这样就结实了。如数学学习了统计图,就可以统计一下一个月家里的各种花销,明白买零食的零花钱应该节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举办“解决问题小能手”展示活动

通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班里每月都举办“解决问题小能手”活动。

四、拓展思维,获得生活经验

新的数学课程是指向真实生活的课程。数学就在学生身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5]例如,学生看到学校的电动伸缩大门,眼里看到的就应该是一个一个的平行四边形;看到阳光下长短不同的影子就想到比例等,这样才能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生活,用创新的思维爱生活。

总之,数学要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生活给数学涂满靓丽的色彩。教师应该认真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因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才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茹建文.关于构建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

[4]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植树数学课程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植树
植树真快乐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植树鸟的来信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