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8-12-21 11:10彭思凤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蝌蚪出题正确率

彭思凤

实施新课改以来,教材加大了口算和估算的比重,提倡用不同的算法计算,对一些难度较大的计算不再要求,取消了运算速度的指标,于是,常有教师抱怨学生的计算能力直线下降、正确率低、速度慢,算术技能严重退步。实际上,计算在小学数学阶段仍是基础技能。计算能力体现的不仅仅是算术技巧,更是数学思维的外在反应。这种能力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一、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掌握算理

倘若计算教学只是机械重复盲目操练,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就会慢慢降低,甚至产生反感。计算只有回归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在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慢慢展现出自身魅力,让计算变成一种迫切的需要,使学生通过计算体验到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如用编排故事引入:例1:一件香飘飘速溶奶茶共计24杯,妹妹拆开纸箱喝了其中的1杯,这箱奶茶还剩多少杯?我们知道此题的答题目标是:纸箱里还剩几杯没有开封的奶茶?从总量24杯中减去被妹妹喝掉的1杯,用减法计算。

例2:一群小蝌蚪去找妈妈,为了尽快找到妈妈,它们兵分两路,5只小蝌蚪一路朝西寻找,13只小蝌蚪朝南寻找,一共有多少只小蝌蚪?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十分准确,就是求两队小蝌蚪的总数,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编故事:有一群蝌蚪出外郊游,其中有5只蝌蚪擅自离队迷失了方向,其余13只蝌蚪一起寻找它们,一共有多少只蝌蚪出门郊游?学生明白就是把两拨蝌蚪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尝试讲明算理,这样就会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二、手脑并用,提倡另类算法

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之所以难以提高,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高度集中。研究表明,一年级学生完成一般的简单计算需要1分钟,而这1分钟里学生很容易在连续复杂的逻辑思考中走神或者思维中断,而口算的即时性会在短时间内对学生造成思维紧张,维持思维紧张的时间约为10~20秒钟,这个时间达到的思维质量刚好做出口算结果。

就一年级学生而言,口算的重要价值不可轻视,它省时高效,易于接受,同时能够训练学生的瞬时反应力和判断力。在教学中,不妨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听写本”,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在“听写本”上列出相应的算式并快速写出得数。当然开始施行这个方法时,少数学生会跟不上,但坚持一段时间,所有的学生都会适应这一教法。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提高难度,例:15-( )=8,13-( )=7,14-( )=5,让学生同桌之间一对一进行听写对答,然后互相评议。这样做可以训练学生手、口、脑综合运用的能力,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相监督,出题和答题都是对于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你追我赶带有竞争性的游戏,可以有效培養学生的数感,口算速度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长时间单一的竞答模式容易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疲劳,而口算形式的多样性则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变换答题模式、题型,转换问答角色,可以使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并能在不同的算法中深化对加减运算的理解。

三、找出错因精讲错例,规范计算要求和习惯

笔者专设纠错课,搜集一些学生常错易错的题型,按照“判断正误→找错因→诊断病根→改正”的步骤,细致排查,对典型错例精讲细评。在改错之后,布置类似错题来进行免疫检测,根据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来检验改错课的效果。改错课上还可以开展“比比谁的医术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比、学、赶、帮、超中获取知识。另外,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做题的效果与做题的数量没有必然联系,出题做题贵在精准到位,要有针对性地体现重难点,根据出错的频率调整练习的次数。

对计算提出严格要求,既有利于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又能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做到数字精确,流程规范有条理,还应做到书写清晰工整易辨认。如小学生往往对“规范要求”觉得别扭,前期难以适应,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倦怠期采取累计积分、评比、奖励的措施鼓励学生持之以恒,这些激励措施还可以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待计算的态度。久而久之,就能习惯成自然。

一年级小学生的自觉性、自律性较差,而数学计算又是精细化很高的基本技能,因此需要教师长期耐心督导,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巩固的效果。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临沂市胜利小学

猜你喜欢
蝌蚪出题正确率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蝌蚪
神探大脑门(1)探长出题考徒弟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棉和绵
生意
生意
青蛙和蝌蚪
她负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