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妮
“修行”二字源于宗教,是指宗教中教徒的修炼或修养德行,通过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达到境界更高、胸怀更广、视野更宽的修养水平。对一个青年教师来讲,坚持参加不同层级的赛教,无疑是最好的修行!赛教对一个教师意志的磨炼、专业的提升、认知的提高等都是无法估量的。
参赛缘由
站上讲台以来,我一直排斥赛教,觉得此生都不会参加。一是认识不够,觉得既然是比赛就一定有胜负,无论胜负心理都多少有点阴影。一是畏难,总觉得需要提前吃透所有教材,在短时间内裸备出一节让自己满意的课太难,于是尽量躲避。调入瑞泉中学后,语文组大咖不少,省级教学能手很多,我也亲历过身边老师通过艰辛的准备到获得省级能手称号的过程,他们很快就能就一节课做出巧妙的教学设计。马立峰老师多次鼓励青年教师:要把每一节课都当成赛教课去准备,而她自己虽是省级学带却依然每节课都以赛教的姿态去备课。我也希望通过长期的积淀加上短时间内刻意训练的努力,在拥有专业自信的同时,又能通过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于是,在浓郁向上的教研教学环境中,我慢慢做起了赛教的准备。从2015年9月准备到2017初次参加赛教获得区级教学能手称号,再到2018年取得市级、省级教学能手称号,一路艰辛不断,一路收获无限。
参赛收获
◎ 意志的磨炼 ◎
2015年9月,我带高一,从那时起,我刻意做起了赛教的准备。我每天坚持背诵或复习诗词、读书,增加积累;有时间就写随感、下水作文,以期提高语言表达的精准度和形象性。因为储备和经验还达不到裸备,所以每一节课都花很多时间去研读网上的教案、教参、实录、解读,思考怎么导入巧妙、简洁,还能紧扣文本、抓住学生的心,对于重难点怎么切入能深入浅出……经常到深夜才能艰难地理出自己的教学思路,一节课备下来觉得当一个语文老师甚是辛苦。现在想来,需要感谢那些机械、辛苦的坚持。一个人,无论天资如何,一件事要做好,需是要下一番苦力不可的。
进入2018年的省市级赛教阶段 ,各种纠结接踵而来。每一年的赛教都需要通过学校、区上、市上的层层选拔,每一次面对的对象都是不一样的,这样教学内容的确定和设计就完全不同。区上比赛没有学生,只是面对评委在规定的时间内说课、讲课,这样我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稍微偏向内容的厚度、深度和丰富度;市上、省上赛教分别在五月初和七月初,选用教材学生都已经学完。所以,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问题、活动的设计上,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已学的情况下获得新知,还能引导学生主动突破重难点。
备课的过程异常艰辛,时间紧迫,区级到省级每一级赛完公布结果到下一级的赛教时间不到一个月,因为带高三,教学任务也比较繁重,每天要做大量的题,忙起来根本没有时间深入备课。于是,我把4本教材的篇目进行了统计,强迫自己每天完成3课的设计并写出来,有的篇目熟悉能顺利完成,有的生疏,有些教学内容的确定、知识点的切入、问题的设计真有种“山重水尽疑无路”的抓狂,甚至有种想要放弃的绝望。问题不解决始终是硬梗,冲动过后硬着头皮翻阅大量资料,看过大量名家课堂实录后,终于一点点找到自己上课的感觉,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和惊喜太愉悦了!
有时候,花一天时间备好的课在看到一篇文章后又全部否定,那种所有努力付诸东流的毁灭感是难耐的痛苦。意志上不断跌宕的磨砺也让内心更坚定、从容、踏实,有了解决拦路虎的心理体验之后,后面也就能按住躁动,不动声色地化解了。有限的准备时间里,庞杂的知识系统、深奥的教学理论都要有一定的钻研,所以赛教准备的过程漫长纠结而又疲惫,但是又伴随着成长,觉得太阳东升西落是那样飞快,慢慢地内心也不再慌乱,充满喜悦。
◎ 专业的提升 ◎
各级赛教对参赛教师对文本、课标、教学理论的解读、学习都是有要求的,于是我认真地研读了新旧课标,买来多本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如李镇西的《心灵写诗》《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袁卫星的《听袁卫星老师讲课》、于漪的《教师的尊严》、王荣生的《听王荣生老师评课》、钱理群的《解读语文》、《黄厚江讲语文》,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訊》《陕西教育》……这些都给我理性的思考和理论的指导,加深了我对语文教材的理解。看了有启发的一些论文,在短时间内我就反复研读,进行教学设计时就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前两次备课前,我深入阅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研究教参、课后题,力求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且指向性更明确的问题、更巧妙有趣的导入、更简洁生动的语言,累了,就在休息、运动时不断寻找灵感。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一个历史老师说过的话:我一辈子都在备这节课。在不断的研读文本后,后面几次备课不用参阅资料就能准确把握文本的重难点。
有些课文在反复琢磨还找不到头绪时,我就抽出时间去听课,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有时候其他老师简单的一两句话就会带来很大的启发。省级赛教前几天,《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的备课很不理想。我向马立峰老师请教,她建议我研读刺客文化、古人宴会的座次安排。深入研读后,我从刺客文化去客观分析荆轲的行为,从座次常识和司马迁对宴会中人物的称呼去设计教学,课堂一下有了新意、深度,同时也教会学生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去看待问题。一次次的备课、修改、磨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以前备课总舍不得删减,总怕讲少了,什么都讲,课堂满而凌乱。现在大部分备课都在能力范围内做到层次清晰自然、简洁而重点突出。整个备课过程既有行到水穷处的无奈,更有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 心智的成长 ◎
赛教一路走来,内心也更加强大。很多次赛前磨课,面对新的老师、学生不会再心跳加速,更能淡定去做应该做的事。
参加比赛前,我总觉得赛教只是为了获得能手称号、取得名次,只要取得了以后就不用努力了,但是深入过程才发现赛教只是打开了另一扇大门,里面别有洞天,而我更像是一个无知的孩子。备课的过程中,情感随着文章内容起伏:敬佩中生出自卑,崇高中生出渺小,时而心生敬畏,时而开口大笑,时而咬牙切齿,时而优美陶醉,时而伤心落泪,复杂的情感体验让我切身感受到赛教过程的收获已经远远大于结果,这样的体验、认识还会随着不断的学习而获得更多,也让我体会到人的认知、心理、身体是可以不断突破极限的。
赛教是向内的,是一个人的修行,但是在路上会有很多温暖伴随着。同事每隔几天就会发几段话鼓励我;学校教研室的领导总是给我减压,让我放下心理负担、轻松准备,学校领导、教研室安排了详细的磨课、说课的机会,马老师总是能一语点醒“梦中人”……这些鼓励、支持也是我排除艰难执著前行的力量,是赛教过程中珍贵的收获,也给我更大的信心、力量继续努力
唯有寒彻骨,方迎扑鼻香。赛教是这样,做其他事也是这样。在迷茫、不满意的时候,专注下来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磨砺自己,不断努力,惊喜会接踵而来。在修行的路上,我愿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