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

2018-12-21 09:43王骏哲
赢未来 2018年19期
关键词:人物性格傲慢与偏见分析

王骏哲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丁的成名之作。用时10余年,以班纳特一家五个女儿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她们不同的感情观念与经历。本文选取了《傲慢与偏见》中四位性格特点各异的人物,通过具体多角度分析小说中的语言行为等方面,突出其性格特点。以期加深读者对于《傲慢与偏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理解。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分析

前言: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所有著作中影响最大、传世最广的一部巨著。创作于1796年,1797年8月正式完成。由于题材新颖但过于前卫,多次被出版社拒绝出版,但凭借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及艺术价值,最终于1813年1月正式发售,一经推出便轰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被列为世界十大经典小说之一。小说主要讲述十八至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班奈特一家五个女儿各自为追求感情而奔波的故事。故事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情节一波三折,内涵意味深长。不同于当时英国文学主流的“伤感小说”和“哥特式小说”,简·奥斯丁开辟先河,以女性对爱情的不同态度为写作视角,文字诙谐幽默,这亦是《傲慢与偏见》时至今日仍活跃于文坛之上的原因之一。本文主要分析班奈特先生、伊丽莎白、韦恩和莉迪亚四位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从内部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与表达倾向。

一、班奈特先生的性格分析

在《傲慢与偏见》小说中,班奈特先生作为为数不多的正面男性角色,被作者赋予了目光长远、机智的性格特征。并且在小说中与愚蠢的班奈特夫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目光长远体现在:在女儿们选择伴侣时,班奈特先生不像班奈特夫人一样只注重物质层面,因为他知道夫妻携手相伴一身并不能只看重金钱,更应注重两人兴趣和志向是否相投。而在班奈特先生的语言中,往往隐含着他机智的一面。班奈特夫人听闻新搬来的邻居多金且单身时,便急忙张罗着前去拜访,好为自己的女儿觅得金夫婿。此时,班奈特先生用反语让班奈特夫人带着去,或者只让女儿们自己去,以免“她们哪一个都不能胜过你的美貌,你去了,彬格莱先生倒可能挑中你呢?”班奈特先生了解夫人目光短浅,唯利是图,但如果直接批评不仅没有效果,而且会破坏家庭的和睦。所以此处班奈特先生就运用了讽刺与反语,表面上赞扬妻子美貌过人、行为得当,实是对妻子行为的耻笑与讥讽。寥寥几句话,就将班奈特先生的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伊丽莎白的性格分析

伊丽莎白是《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作者以伊丽莎白为蓝本,寄托了对英国女性爱情自由、独立的美好愿景。伊丽莎白的主要性格特点是:自尊自爱、有勇气、有主见,但是又存在一定偏见。当她一事无成的表哥科林斯向她进行求婚时,她不顾及封建制度气愤地说道:“但要我答应绝对不可能!我无法说服自己。......请明白我是一个很有理性的人,讲出的是出自内心的实话。 ”在当时的英国,许多婚姻都是被父母一手包办,子女并没有发言权。而伊丽莎白的勇气支撑着她突破了传统封建思想的禁锢,提升到了追求自我完美的高度。她不为金钱物质而活,更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只是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爱情。这为当时的英国女性树立了一个自强自尊的好榜样。伊丽莎白的偏见主要是针对达西的,达西出生贵族,家境殷实。但达西第一次见到伊丽莎白时,他的傲慢与出言不逊让伊丽莎白产生了偏见,认为达西是一位不为他人考虑的纨绔子弟。直到达西向伊丽莎白第二次求婚之前,这种偏见一直存在。这也是作者对女性固执思维的一种批判,敢爱敢恨固然是一种好事,但一直心存芥蒂,不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也是存在缺陷的。在小说的结尾,伊丽莎白与达西喜结良缘,这种美满结局也是作者对伊丽莎白这类自尊自强女性的由衷祝福。

三、韦恩的性格分析

韦恩在文中以不求上进、虚伪、当人一面背人一面的小人形象示人,作者想借韦恩的例子告诫女性千万不要被男性的外表和言语所迷惑。韦恩一开始追求的是伊丽莎白,他先以军人的身份接近女主人公,妄想骗取信任,之后便用尽花言巧语诱骗伊丽莎白。可伊丽莎白早已看透了他的虚伪,一口拒绝了他。韦恩只好转移目标,开始追求班奈特夫妇的小女儿莉迪亚,并成功地拐骗年幼无知的莉迪亚和他一起私奔,徒有军人的外表,干着小人的勾当。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韦恩的虚伪、不到达目的绝不善罢甘休的性格特点。对于伊丽莎白的拒绝,他同样怀恨在心,四处散播达西的谣言,这也是伊丽莎白对达西心存偏见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莉迪亚的性格分析

莉迪亚是文章中争议最高的一位人物。一部分讀者认为她只有16、7岁,所表现出的是女孩的天性;另一部则分认为她缺乏得体的管教,做出了与年龄不相符合的鲁莽举动。而笔者认为莉迪亚是因为无知以及缺少管教,才导致其做出了既不为自己负责毁坏家族名声的举动。莉迪亚受妈妈的宠爱过多,因此养成了如同母亲一般虚荣、轻浮的性格。在面对韦恩的谗言时,被其外表及虚假的承诺所蒙蔽,最终和他一起私奔。她对于婚姻的理解和伊丽莎白形成了鲜明对比:莉迪亚追求刺激、及时享乐的婚姻,而伊丽莎白追求的婚姻则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两者孰对孰错不能妄下定论,但足够引起读者对其进行认真反思。

结语:

《傲慢与偏见》作为国外文学经典,值得人们细细品读。其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经典形象,从伊丽莎白的独立到莉迪亚的任性;从班奈特的先生的机智到班奈特夫人的虚荣。作者简·奥斯丁通过这一个个鲜活人物,开创了独特的写作方式。以女性的爱情与婚姻这一永恒的话题为核心,阐述了自己的感情观念。本文意欲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其意图表达的深层次含义。《傲慢与偏见》是作者在19世纪发出的一声温柔的怒吼,唤醒人们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与人生,不要被他人左右。这也是《傲慢与偏见》的核心价值体现以及流传至今的原因。

参考文献:

[1]简·奥 斯 丁. 《傲慢与偏见》[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2]陈小叶.礼貌原则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话语分析[D ].四川师范大学,2010.

[3]满蓉. 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人物性格塑造及语言解读 [J]. 作家 ,2013(02).

[4]牛会娟. 由合作原则探析《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艺术[J]. 语文建设. 2017(20)

[5]姜欣,薄淑艳. 论《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艺术魅力[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1(08)

猜你喜欢
人物性格傲慢与偏见分析
歌剧表演中的“移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效果透视——兼谈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表达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基于人物图像视觉特征的人物性格隐私分析
话语情态与人物性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