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难点所在,学习如何解答应用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本文主要对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应用题教学方法的运用很难适应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以解决当前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费时费力、收效不佳”的问题,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题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历来应用题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纵观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应用题教学中忽视了语言教学的内容,对语言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鞥努力;第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其教学形式非常单调,缺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锻炼与培养;第三,数学应用题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的,如果解答应用题不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对于解答应用题是非常不利的,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采用传统题海战术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容易会使学生感觉教学枯燥、单调,长此以往,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应用题的核心主要在于它所反映出的数量关系,不管是多么复杂的应用题,都是由不同简单应用题组合起来的,因此可以将其分解成不同基本数量关系。为解答复杂应用题奠定基础。
2.1注重对小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对于提升其解题能力非常重要,与优秀生相比,学困生普遍缺少对题目中中间状态条件、隐含条件的分析,由此来看,在分析阶段两组学生分析的内容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解决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发现解题方法,也就是说需要从“问题——条件”中找到某种关系,通过分析题目的含义明确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再深入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以便实现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将题目解答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利用可以观察到的条件解决问题,建立起抽象的数学模型,在其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
2.2加强思维训练,注重对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解答计算时,最重要的就是明确解题思路,通过一些训练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而解答应用题时学生应先了解题意,然后分析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存在着哪些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找到解题方法。从审题到列出算式其思维过程少则几步,多则十几步,这些步骤都是利用“内部语言”进行的,因此有下面几种应用题解题的训练方法:读题。通过读题学生可以明确题目中的事理与情节,通过分析已知条件明确直接条件、间接条件是哪些,问题是什么,条件与条件、问题与条件存在何种关系,通过讀题了解题意;作记。就是思考分析题目中的重点词句,利用文字、符号标出判断的结果,以帮助学生了解各数量的含义,明确各数量之间有何种内在关系;画图。通常都是利用线段图将题目中各数量、相互关系标出来,将应用题内部各数量关系反映出来;说理。目的是让学生将自己解题的思路说出来。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更好的解决问题。
2.3解题时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应用题都是来自于生活的,因此教学中有必要引入一些生活化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拉近数学科目与生活的距离,同时还能利于学生接受。这种呈现方式更加亲切,同时还能激发出学生对应用题解题的兴趣,以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在“长方体面积计算”教学中,笔者结合“沙包”游戏举例,同学们都喜欢玩沙包,提问学生自己会不会制作沙包呢?制作一个5cm边长的沙包需要多少布料呢?利用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加深思考。
结语:
综上,应用题教学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数学素质的提高。为此,应用题教学应注重思维训练,同时教授学生思维方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分析及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并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李小娟.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思路[J].新课程(中),2017(12):175.
[2]李琴.应用题 连接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浅见[J].考试周刊,2017(A5):96.
[3]关玉仙.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与应对方法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7(12):98.
[4]王周菊.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以连续求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应用题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