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文本的人文指向

2018-12-21 03:14温旭
现代交际 2018年18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温旭

摘要:阅读推广活动文本,具有“双边价值导向”的人文特征,在书写和使用时,人文元素的齐备程度决定了阅读活动项目成效与价值的大小。当今社会信息科技发展迅猛,高校图书馆作为阅读活动的运营主体,应切实考虑阅读推广活动文本在时代特征、推广规律、读者需求面前可能出现的“人文性”漏洞,以便把准厘清其人文向度,让阅读推广活动文本更具人文本色地为阅读活动服务,从而实现阅读活动“服务读者”的目标最大化。

關键词:高校图书馆 阅读推广活动文本 人文指向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188-02

早在20世纪90年代,程焕文等图情领域的学者即探讨要如何在图书馆空间布局和业务经营环节不断注入人文思想;本世纪初,随着信息科技飞速发展,也有专家提出“越是科技进步的时代,越不能忽视图书馆人文主义本质”的警诫。[1]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号召,承担校园人文建设的重任,在充分借助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互联网+阅读”优势模式推广各项阅读活动时,也应有意识地关注当中涉及的“人文性”问题,尤其要综合时代特征、推广规律、读者需求,把握阅读推广活动文本的人文向度,真正惠及师生。

一、“阅读推广活动文本”与阅读活动

(一)“阅读推广活动文本”的对象界定

阅读推广活动文本,是指图书馆实施某个阅读活动项目前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由语言文字构成的材料,可包括项目从部署到执行的整体方案,活动具体内容的宣传文案,活动回顾的新闻采写、报道内容等。此三个阶段的文本,均围绕阅读活动项目所确立的思想主题、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受众的反馈情况逐层提炼出来,以声音、书面等形式给予呈现。

(二)“阅读推广活动文本”的人文特征

所谓人文,即是在人类繁衍生息中留下的一切有益、健康、先进、优秀的,“以人为本”的文化现象的总和。阅读推广活动文本,具有“双边价值导向”的人文特征。一方面,它是“阅读文化”的反映及其创新发展的有力依据。阅读活动本身是一种旨在通过创设某种知识获取的环境和途径,来达到启人心智目的的文化建设事项。作为阅读活动的运营主体,高校图书馆经过长期、系统的探索与实践,不断丰富这种既固定又亮点迭出的事项,乃至形成个性和可持续的文化存在,如历届举办读书月、资源宣传月等主题月读书活动,即是其鲜明表征。阅读推广活动文本,则可在该文化项目取得良好收益时提供优势借鉴,遇到实施瓶颈时提供突破思路。从受众立场上看,阅读推广活动文本的另一个价值,在于可借助各种传播载体,引导读者加深对某个阅读活动主题的正向认知,使其更加迅速有效地理解并接受其带来的人文熏陶,强化该项阅读活动的深刻意义,实现“阅读”这一人文行为提升人类修养、改变人类前途的终极使命。

(三)“阅读推广活动文本”在阅读活动中的角色

由阅读推广活动文本的人文特征可见,在阅读活动策划部署、发展完善时期,阅读推广活动文本是该文化建设事项的“参谋长”,在活动推广时期,则是事项本质的“布道者”。简言之,阅读推广活动文本既能够指导阅读活动良好有序开展,也对阅读活动的传播普及和其意义的深入人心起到重要作用,其书写和使用时人文要素是否齐备,决定了阅读活动成效与价值的大小。

鉴于此,高校图书馆应于当下阅读活动中,及时发现阅读推广活动文本在标题、内容和表达上可能会面临的“人文性”模糊、错位甚至缺失等情况后,提出清晰的解决方向。

二、“阅读推广活动文本”的人文指向

(一)标题遵循人文属性

阅读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个好的选题。而策划好的选题,落实在阅读推广活动文本中,即首先直接呈示为便于记忆的各类标题。要做到选题转化为文本标题之后思想内容的精准,应当从语言本体论的角度,探讨标题如何遵循语言的人文属性。[2]

首先,语言的读取方式和人类思维习惯密切相关。新时代阅读讲求“短、平、快”,“读题”和寻求“吸精”题眼成为包括当代大学生在内的多数年青人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其次,阅读推广活动文本标题语法结构的完整性,影响受众对阅读活动的理解、兴趣以及阅读活动本身的推广效果。比如,作为一则用于报道某个阅读活动的通讯稿,其标题措辞平淡无奇,亦无涉及举办活动的主体、活动名称这两大要素,便无法驱使受众阅读文本的所有信息。信息的缺失将使受众陷入“活动谁举办?”“活动具体有哪些环节”等困惑。而该现象,恰恰与阅读活动“启人心智”的根本宗旨背道而驰。

所以,让阅读推广活动文本的标题遵循人文属性,即要求文本创造者根据现代社会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精心处理标题语言,或做到引人入胜,或做到开宗明义,最终目的是为让受众对阅读活动细节了如指掌。只有明确谁、何时、何地、如何进行阅读活动,才能进一步在阅读推广活动中,阐述(探寻)并宣扬(发现)“阅读”行为“以人为本,启迪智慧”的真谛。

(二)内容体现人文底蕴

面向大学生书写的阅读推广活动文本,不仅要具备传达阅读活动本身意义的功能,还应该具备作为被阅读对象传达阅读行为的意义的功能。简言之,即告诉学生阅读活动的益处和阅读“我”(阅读推广活动文本)的益处。这种阅读“我”的益处,就是要求在内容上,同样追求“阅读”行为的启智目标,注重在文本中设计并体现与阅读活动理念、主题相关的人文信息[3],如介绍支撑阅读活动开展的社会背景和系列数据,论述某项阅读活动架构仿照了哪个历史事件、空间,灵感来源于哪个人文典故等等。相较于常常直陈阅读活动事项,流水式叙写活动内容的文本,这些信息为文本增添人文底蕴,在被读取的过程中更是为学生提供了知识价值,可以说是阅读推广活动文本深层次的人文指向:从阅读意义的注解转向阅读意义的实现。

(三)表达彰显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其科学的核心内涵是要肯定人性,以及尊重关涉人类群体的共同利益与价值。于是,面向高校图书馆内部的阅读推广活动文本,如策划案、执行细则等,其撰写者在表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活动举办方的商讨结果,如实将每名负责教师的信息记录在案,写明职责。比起那些因历年举办阅读活动的人员组成固定,而对活动执行权职的书面表达有所偏废的情况,这种文本表达的态度,可确保文本的顺利使用(条目清楚,依章执行),更彰显人文关怀——对活动执行群体及其执行内容的尊重。另外,面向受众的阅读推广活动文本,如新闻报道等,其撰写者在表达时应当明确,阅读活动的传播对象、阅读意义的影响目标,主要是师生读者。[4]只有表达的论调、立场充分符合这一群体的利益,而不是侧重对活动组织群体的标榜,其文本才有机会受到重视、得到传播,实现“‘阅读行为和意义正面价值导向”作用的最大化。

三、结语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高校图书馆人文建设的功能不能衰变,承担人文建设重任的阅读活动必须永葆人文主义的生机与活动,反映阅读文化、解释阅读意义、实践阅读精神、指导高校图书馆进行人文建设的阅读推广活动文本,更加需要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时刻保持正确、清晰的人文指向,纲领性地为高校图书情报服务这一关乎人类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宏伟事业,铺开精益求精的人本道路。

参考文献:

[1]柳小望.图书馆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7-9.

[2]苗兴伟.语言的人文精神观照[J].外语学刊,2009(5):68-73.

[3]张俊本.基于大学生人文底蕴积淀的图书馆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9):105-106.

[4]陈静.高校图书馆利益相关者利益驱动力提升探赜[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5):88-92.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