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2018-12-21 10:43吴奕璇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人文素质提升路径

吴奕璇

【摘要】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提升,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构建、完善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显性课程体系、隐性课程体系,建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评价体系。智慧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社会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主要体现在基于MOOC学习资源的“半翻转式”教学和依托“雨课堂”的智慧课堂构建两方面。

【关键词】智慧教育 高职学生 人文素质 提升路径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内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表现为一个人的创新力和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互联网+”时代,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迅速发展,呈现出网络化、智能化特点,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多新型教学模式和更为多元化的教育手段。

一、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人文素质类课程主要有高职语文、德育类课程、心理学课程、体育等,有些院校甚至取消了某些专业的语文课,以每学期举办几次大型文学类讲座的方式替代。《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历来重技能,轻人文,但不具备基本人文素质的高职毕业生是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企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据用人单位反馈,与毕业生专业技术能力相比,企业更注重毕业生的德行和修养,因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人文素质类课程,开展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智慧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提升路径的探索实践

(一)明确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目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价值,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人文素质教育应该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方面,人文素质类课程作为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也应形成体系纳入整体课程系统之中。

(二)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

1.显性课程体系

“所谓显性课程是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的,与一定的学科、实践相联系的育人媒体,它包括学科课程和实践课程。”人文素质类显性课程一般涉及政治、历史、文化、心理、艺术、法律、就业等几大方面。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首先应当在了解学生需求和师资力量的基础上,结合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统一规划、开设课程。以传统文化类课程为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可以作为核心课,配合开设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国学、经典诵读等系列课程,形成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分年级、分阶段,循序渐近的开设课程,以满足不同文化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教师结合地方特色及院校学生特点研发新的人文课程,院校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在师资比较紧张或学校本身缺乏精品课、名师课的情况下可引入MOOC。智慧教育背景下,学生对MOOC等新型学习资源非常感兴趣,学校可结合自身的课程设置情况,酌情选择购入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网络课程,纳入人文素质培养课程体系之中并配备专门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2.隐性课程体系

“所谓隐性课程即那些没有在课程计划或学校政策中显现,但却是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结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组成部分”。隐性课程体系主要由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非行政班课程活动构成。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在实践活动中熏陶渐染学生的人文素养,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际行动。健康的校园文体活动、校园物质与精神环境、校风、教风、学风等,对学生人文素质养成有着重要影响。联合校团委和实习实训基地,以学生社团或企业为依托,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与职业素养,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评价体系是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应构建全方位、过程性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任课教师外,还要增加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学生、社会实践单位人员、校团委等;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人文知识、思想品德、个人修养、行为规范、责任感、职业道德、创新创业精神等;评价方式可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网络测评方式。另外,可联合校团委为学生定制《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手册》,学生可以向校团委申领,手册将记录学生在校期间修习人文素质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及参加各种讲座、社团、实践活动情况,毕业时由学校统一评语鉴定。

三、智慧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手段飞速变革,传统课堂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智慧课堂”是以社会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构建的信息化、智慧化、高效互动的课堂。

(一)基于MOOC学习资源的“半翻转式”教学

MOOC学习资源减轻了某些高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压力,学生在“无门槛”的情况下学习到许多名校的精品课、名师课,可以说是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但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课程都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职院校在选择网络课程时首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现有知识经验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教学实践证明,完全的翻转课堂并不适合高职学生,教师指导下的“半翻转课堂”更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实际。课前,任课教师将预习视频或资料发给选课学生,要求学生针对预习内容每人至少提一个问题。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分享、讨论,并适时抛出重点问题引导讨论方向。对于比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课上组织学生共同观看、研讨。课后作业的批改可采用学生网络互评、教师审核的方式。

(二)基于“雨课堂”的智慧课堂构建

“雨课堂”,是一款基于PPT和微信的免费在线教学工具,这种轻量级智慧教学工具可以基本实现智慧教室的基础功能,构建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它的出现迅速变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前,使用“雨课堂”推送预习PPT、视频等学习资料。课上,“雨课堂”软件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PPT同步到学生手机端,推送习题、随机点名等功能便于教师随时检验学生学习情况,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投票、弹幕、投稿等功能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的全过程实时数据分析掌握整节课的数据,如学生答题情况、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学生也可以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

MOOC和“雨課堂”等智慧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课堂上的教学效果,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的双重优势是构建优质、高效的人文课堂的重要保障,提高学生学习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兴趣和效果,进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王森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M].山东:泰山出版社,2010.

[2]欧阳光谱,刘谦.文明以止,人文也——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J].大学,2010,(08) :4.

[3]周娇,张卫国.高校人文素质选修课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5,(25) :92.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

[5]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1998.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人文素质提升路径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