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
【摘要】从课堂教学入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乐学情绪;设计多样有趣的练习,让学生百练不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由提问,自主学习。下面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去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构建和谐教学平台,让学生愿意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鼓励他们,使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它是经过人们不断总结,不断抽象形成的,而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纷繁复杂的,其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兴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数学课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特别喜欢比较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而且,氛围直接影响的学生的情绪,小学生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关系。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动手做的同时观察、学习,在做中学,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如在《观察物体》这一课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找生活中的物体并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想象,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并验证结果。同学选择电脑、茶壶、沙发、书包等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结果画出来加以验证。生活中的物品情境创设,学生自己选择并且亲自动手操作,这种方式能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所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设置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非得走“看图明意”这一条路,完全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境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地感受数学。如在学习《可能性》一课,教师创设一个情境在一个布袋里放入1个红色球5个黄色球和20个蓝色球,请学生从布袋里摸球,同时猜一猜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再如,学习《相遇问题》一课,教师创设活动,两名学生来表演相对而行的两位行人让学生亲自体验同时出发和相遇。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亲自操作、体验过程,很自然地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并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3.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它不但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数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克、千克、吨以后,我提出:举一些我们身边和它们相关的例子。学生举了“我的体重40千克”“一包薯片的重150克”“小货车载重1吨”……学生边回答,我边肯定,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评价。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能变枯燥为丰富,变无味为有味,变无趣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主动乐意去学。
三、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发挥主体性
1.课堂上要多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激发思考的欲望。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若能寓教学的内容于具体、生动、趣味的情境之中,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产生对知识的需要。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激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动探究,获得新知。例如,在认识了“圆”之后,让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三角形或方形的?”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探索。
2.课堂上要多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維就不能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
3.课堂上要多让学生动口表述。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表述数学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的地方尽量让学生自己说,给他们充分的发言机会,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教师不要强行学生去说,要多鼓励,这样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中,学生学会了整十数的试商方法,那么除数是两位数或三位数的试商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它们看作是整十位数,便很容易地说出其试商方法。
4.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批改纠正错误。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学生只有独立完成作业,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批改及时才能发现问题,并让学生自己找原因,互找原因,自己改正。
四、语言激励,创设氛围
要通过评价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真诚而坦率地赞美,不仅使学生精神振奋,上起数学课来更认真,变的友好而愿意合作,而且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近,课堂气氛融洽和谐。例如:在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已能模仿时,或者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意图时,教师就不妨慷慨地使用一些赞美之辞,以满足学生的荣誉动机,使其兴奋愉悦,积极性高。在评价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时,尽量不用否定性语言,而是适当降低一些要求,引导他们努力完成,并进行适时、适当的鼓励,让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热切的期望。教师少一份居高临下,学生就多一份自信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