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封闭技术在整形外科难治创面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選取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为观察对象,pin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引流,观察组采用负压引流封闭技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引流封闭技术引流效果显著,能显著加快感染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大幅度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有效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
【关键词】负压引流封闭;整形;难治创面
【中图分类号】 R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0-046-01
负压引流封闭技术是通过利用泡沫材料包裹引流管的同时应用具有生物阀功能的半透性薄膜封闭引流区域的引流方法,其能够将引流区与外界进行隔离,在负压源的作用下实现引流并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技术。截止到目前为止,负压引流封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中,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行负压引流封闭来治疗各种难治性创面患者20例,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共选取样本40例,均为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各种难治性创面外科患者,根据是否行负压引流封闭技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39.9±9.9岁,创伤类型包括肢体大面积剥离伤、大面积烧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股外露、压力性溃疡等。观察组20例患者,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0.5±9.7岁,创伤类型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创伤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引流,观察组则采用负压引流封闭技术,具体如下:1)治疗方法:清理创面后去除坏死组织及附着异物。根据患者创面形状修剪海绵并置于创面,将引流管有侧孔一端插入海绵,另一端从创面附近皮肤引出,使引流管敷料与创面完全接触后使用透明贴膜完全封闭创面,将引流管与连接管接通并介入负压吸引系统,将负压源调整至合适负压值则可开始引流。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合适的抗生素。7-10天后拆除敷料,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如果患者恢复情况不良好,或发生感染则重新清理创面坏死组织及附着异物,进行第二轮封闭负压引流,直至患者创面新鲜、肉芽增生良好。2)护理方法:首先要准备好封闭负压引流的所有用具,对所有直接接触创面的材料进行无菌处理后再投入临床使用。完成所有准备和治疗操作后(接通负压源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并不断调整负压值直至合适档位,通常创面越大负压值越高,以此来保证创面区域内每个点均可实现负压引流,如果发现患者创面渗出物较多,则可在合理范围内延长引流时间。此外,在引流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引流管和连接管的通畅情况,适当调整患者体位,避免引流管受到压迫和折叠而影响引流效率。并且每天要定时更换引流瓶,并做好相应记录。
1.3 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无痛感,无感染,引流效果良好,创面愈合情况良好。
有效:患者有轻微痛感,无感染,引流效果较好,创面愈合情况良好。
无效:患者有明显痛感或感染,引流效果一般,需持续引流,创面未见愈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数表示,经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根据统计学处理结果可见,观察组疗效(90%)优于对照组(7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20例患者,共计8例发生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率40%,观察组20例患者,共计3例发生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率1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满意度对比
患者症状趋于稳定后,采用调查问卷获取患者的满意度信息,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整体满意度为88%,对照组患者整体满意度为7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外科难治性创面临床中,由于患者创面缺乏良好的血液供应,新生血管缺乏的同时容易在较封闭的环境下滋生细菌并诱发感染,最终导致瘢痕组织形成和皮肤、皮下组织萎缩,进而会形成不可逆的纤维组织损伤。因此在临床中通过引流方法改善患者创面局部环境,及时清理创面渗出物是保证创面血液供应的重要途径。
通过临床观察和本组研究结果可知,相较于传统引流方法而言,负压引流技术在外科难治性创面临床中应用效果极为显著,其能显著加快感染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大幅度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并有效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发生,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最终有利于患者医疗体验的提高及创面的愈合和康复。
参考文献:
[1] 修一平,孟庆延,李万同.常规皮瓣移植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对比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3):99-101
[2] 杨红志,冯亚高,陶忠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移植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0例[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7):52-54
[3] 刘志国,尚颖,陈阿鑫.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Ⅳ期褥疮皮瓣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5):53-54
[4] 侯 勇,冯伯志,任戈亮,等&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骨外露[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5):528.
[5] 胡翔,余国荣,刘兴邦,等.封闭负压引流对创面血管化的影响[J].医学新知杂志2008, 18(4): 211-2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