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明,黄欣,邓峥,何祖光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萍乡 337000)
泌尿系感染是病原菌在泌尿道内大量繁殖所引起的尿路炎症[1],占医院感染的30%~40%[2],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细菌的耐药性是治疗泌尿系感染失败的原因。因此定期监测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我院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笔者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临床符合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回顾,现报告如下。
1.1 菌株来源 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住院经确诊为泌尿系感染患者(即患者具备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送检的清洁中段尿或导尿尿液标本分离菌株,同一患者相同时间分离的相同菌株只按1株计算,删除重复计数株。
1.2 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对送检尿标本接种、分离均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3],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均采用珠海迪尔生产的鉴定和药敏复合板进行测试。
1.3 质控菌株 ATCC:25922、ATCC:25923、ATCC:27853来源于江西省临床检验中心。
2.1 病原菌在科室分布 257株在科室分布是:泌尿外科44株,普外科42株,重症医学科(ICU)38株,神经外科32株,骨科30株,肿瘤科28株,神经内科20株,其它科室23株。比率分别为17.1%、16.3%、14.8%、12.5%、11.7%、10.9%、7.8% 、8.9%。主要来自外科系统和重症医学科。
2.2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构成比 见表1。
表1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2.3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 见表2、表3。分离大肠埃希菌115株,产 ESBLs菌 71株,比率 61.7%。
表2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
表3 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
泌尿系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在我国泌尿系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排列第2位[4-6]。由于手术、尿路置管等侵入性操作开展,加上长时间广谱抗菌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分离的病原菌主要来自泌尿外科、外科、ICU、神经外科等,与泌尿外科、外科等手术需要尿路置管以及ICU、神经外科等患者病情严重不能自主排尿需要长时间放置导尿管而引起导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有关。
本次分离的257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02株比率78.6%、阳性球菌16.7%、真菌4.7%、与李杨报道的一致[7],分离的病原菌中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68.5%,肠杆菌科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全部分离株的44.7%与杨俊报道的44.3%一致[8],说明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对复方磺胺、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耐药率大于70%,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1.3%,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与相关报道相符[9]。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为7%,与丁士标等[10]报道的敏感性92.5%一致,说明呋喃妥因尽管经济便宜,仍是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泌尿系感染的首选药物。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比率61.7%,高于相关文献报道[11]的48.8%,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患者病情不同,用药习惯等相关,此次实验中我们统计了所有标本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比例为62%,尿标本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比例61.7%,结果两者无明显差异,产ESBLs菌株可通过质粒结合、转化、转导等形式使耐药基因在细菌菌株间扩散[12],因而要警惕其耐药性传播、流行,必要时选择亚胺培南进行治疗。本次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还有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明显低于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高于肠杆菌科细菌,与该菌产金属酶相关,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性低于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高于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100%耐药,对呋喃妥因耐药率为55.6%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可能与菌株间结构不同和产酶量多少相关。研究表明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感染有日益增长的趋势[13]。
本次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中主要为肠球菌,与侯利剑、江玮等[13,14]报道一致。屎肠球菌无论分离率还是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均为100%。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耐药性均大于80%。提示要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未发现耐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菌株。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可作为肠球菌感染的经验性用药。分离的真菌主要为白念珠菌,主要与导尿管留置时间长,易污染,抗菌药物广泛使用相关。
总之为减少医院感染,临床医护工作者要严格遵守尿路置管指征,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环境监测和手卫生,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