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博,费洪新,柏青杨,韩丽君,张晓杰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目前,齐齐哈尔医学院已经实施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1-2],将会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翻转课堂结合微课[3-5]已经在很多高校的课程中广泛实施,它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网络检索能力、灵活应对能力、彼此配合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可见,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翻转课堂结合微课应用于齐齐哈尔医学院的实验教学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探讨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翻转课堂结合微课对病理学实验成绩的干预效果。
选取2016级口腔医学31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11人)、实验1组(10人)及实验2组(10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实验1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实验2组采用翻转课堂结合微课教学。各组年龄、性别比、基础知识、文化程度、通信工具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1 对照组 采用李玉林教授主编的《病理学》第八版规划教材及曾思思教授主编的《医学形态学实验》第一版教材进行常规教学,统计分析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轮实验课的实验成绩及各轮平均成绩。
1.2.2 实验1组 采用李玉林教授主编的《病理学》第八版规划教材及曾思思教授主编的《医学形态学实验》第一版教材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学流程包括课前准备、布置病例、预留思考题、宣讲病例、提出问题、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小测验、总结内容等。统计分析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轮实验课的实验成绩及各轮平均成绩。
1.2.3 实验2组 采用李玉林教授主编的《病理学》第八版规划教材及曾思思教授主编的《医学形态学实验》第一版教材进行翻转课堂结合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结合微课教学流程包括检索微课视频、制作微课视频、课前准备、布置病例、预留思考题、宣讲病例、提出问题、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小测验、总结内容、综合点评等。统计分析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轮实验课的实验成绩及各轮平均成绩。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与实验2组各轮实验成绩及平均成绩更高(P<0.05);与实验1组比较,实验2组各轮实验成绩及平均成绩更高(P<0.05)。见表1。
表1 各组实验成绩比较(±s,分)
表1 各组实验成绩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实验1组比较,#P<0.05
平均成绩20.01±0.50 21.61±0.31*22.79±0.50*#104.291<0.05组别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FP第一轮20.07±0.88 21.33±0.62*22.85±1.04*#27.1510<0.05第二轮19.20±1.21 22.08±0.91*23.38±0.64*#52.1310<0.05第三轮20.43±0.70 21.38±0.63*22.90±1.04*#24.837<0.05第四轮20.34±0.78 21.68±0.46*22.05±0.97*#14.6350<0.05
高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遵循医学教育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符合医学教育标准,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高层次及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齐齐哈尔医学院秉承大学至善、大医精诚、崇尚学术及追求卓越办学理念、弘扬自强不息和甘于奉献齐医精神,教学、医疗、教研、科研、管理及培训等各项工作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进学院更深层次发展,经过领导和广大师生长时间调研、分析、讨论、总结及反思等,适时提出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着眼于医学生职业身份的形成,对医学生进行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以社会适应为导向的身心素质养成教育,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高尚职业精神、初步执业能力及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这就要求进行医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病理学实验课是对理论课的有益补充,将帮助医学生掌握病理学知识。通常病理学实验室适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翻转课堂结合微课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还可有效激发医学生对病理学实验的学习兴趣[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与实验2组各轮实验成绩和平均成绩更高(P<0.05),说明实验1组采用翻转课堂、实验2组采用翻转课堂结合微课后医学生的实验成绩明显提高,预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结合微课对于医学生是有益的。与实验1组比较,实验2组各轮实验成绩和平均成绩更高(P<0.05),说明翻转课堂结合微课教学模式要好于单独使用翻转课堂模式,这是因为翻转课堂结合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医学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最终有效提高医学生的实验成绩。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结合微课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实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