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是进行手术治疗的常用麻醉手段[1],在全身麻醉过程中予以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在全身麻醉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2-3]。本文研究针对来我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分别选择不同手段进行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于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和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0~68岁,平均(38.1±7.6)岁;手术类型:12例为妇科手术,20例为胃肠手术,6例为其他手术;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0~69岁,平均(39.5±7.1)岁;手术类型:11例为妇科手术,21例为胃肠手术,6例为其他手术;两组基本资料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观察患者心率、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变化情况。
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行麻醉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手术前:患者因过于担忧病情或手术效果,容易产生焦躁、紧张等情绪[4],因此需要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以及交流,稳定患者的负性情绪,指导患者适当发泄负性情绪,使患者能够以较为良好的态度去面对手术治疗。(2)手术中:对患者的隐私部位进行遮挡,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情况,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立即告知医师,并对患者进行干预,保障手术的正常进行,提升手术成功几率。(3)手术后:①护理人员要及时清理患者皮肤血迹、残留药液,以温水擦拭皮肤,减轻患者不适感。为患者整理头发,盖好被单,既能保证患者的体温恒定[5],也能保护患者的隐私。当患者意识恢复清醒时,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结果,通过轻柔关心的语气,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对全麻醉患者拔吸痰插管时,要尽量保持动作轻柔,坚持无菌操作。唤醒全麻患者时,护理人员声音要响亮而温柔,与患者亲切交流[6],了解患者的术中感受和清醒后感知的身体情况,了解患者术后身体恢复状态,告知患者手术成功只是治疗中的一部分,还需要在术后遵医嘱用药,术后接受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②若患者产生疼痛感时,需要予以适当的转移注意力方式,若依旧存在较为强烈的疼痛感,则需要给予药物进行镇痛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还可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尽量选择平躺体位[7],固定好患者四肢,避免发生坠床。当患者逐渐苏醒时容易发生呼吸道不适,要及时为患者吸氧治疗,减轻患者不适感[8-9]。
统计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在苏醒期有1例患者发生躁动,发生率为2.63%,对照组在苏醒期有7例患者发生躁动,发生率为18.42%,观察组苏醒阶段不良情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94,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83,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n,%)
手术治疗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而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予以适当的麻醉干预,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躁动,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躁动的发生率, 还能减少并发生的发生。本研究中,两组患者都进行了全身麻醉手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麻醉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他人研究相符[10]。在护理基础上行麻醉护理效果较好,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实施的护理干预,及早评估患者的不良情绪,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取得患者家属支持后,对情绪低落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引导[11]。术后,由于麻醉药效会随时间推移不断消退,护理人员对患者各项指标做好监测工作,若疼痛剧烈无法忍受时,护理人员要将患者情况及时上报医师[12],满足患者的舒适度需求。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实施麻醉护理效果理想,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