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 涛 乔立远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8·21”重要讲话精神,锻炼新媒体采编队伍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宣传中央扶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中国记协组织了“强四力 助攻坚”新媒体陇南扶贫报道活动。10月22日至28日,由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王冬梅同志带队,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和扶贫办共同组织中央新闻单位新媒体记者一行16人,深入甘肃陇南地区特别是自然条件差、脱贫攻坚难度大的文县等地开展调研采访。截至11月4日,本次采访播发各类报道1900多篇(幅、段),累计阅读量1.7亿次。当地宣传部门反映,这次集中采访发稿最多、形式最多、点击量最多、转载评论最多,在橄榄油榨季、旅游黄金季最需要宣传助力的时候,迅速形成了热点效应,反映了陇南脱贫攻坚成就,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农特产品销售,极大地鼓舞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自信心、自豪感。
本次采访集中了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人民网“国务院扶贫办两微一端”、新华社现场云、新华网“飞阅中国”无人机团队、中央电视台短视频、光明网“钢铁侠”多信道直播、经济日报新媒体“抖音”“快手”运营账号、中国青年报微信公号等,形成新媒体品牌传播优势。
人民日报新媒体矩阵联动发力传播广泛。10月23日,人民日报微博、客户端选择对甘肃武都油橄榄加工、甘肃文县纹党制作过程进行直播。人民日报微博发布直播【#人民直播#:油橄榄加工!你餐桌上的美味,正助力这里健康脱贫】,阅读量达295万次,直播观看量33万次;人民日报客户端同步首屏发布,直播参与人数达151925次。甘肃文县直播同样取得良好传播效果,人民日报微博发布直播【#人民直播#:你见过纹党是怎么加工的吗?】,阅读量达320万次,直播观看量达34万次,人民日报客户端同步发布直播【以药治贫奔富路!一起看甘肃纹党加工】,并在直播间同步进行图文直播,进一步丰富了报道内容。人民日报微博发布【爱吃火锅的你知道花椒在树上长啥样吗?这里的花椒,翻山越岭上了你的餐桌】,阅读量达270万次,转评赞近5000次。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头图图集稿件《小小花椒树,成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阅读量达19万次,刊发《家门口就能赚钱!“扶贫车间”助力留守妇女就业》,对甘肃文县的产业扶贫政策进行宣传推介,阅读量达16万次。客户端发布文字+视频稿件《家门口就能赚钱!“扶贫车间”助力留守妇女就业》,对甘肃文县的产业扶贫政策进行宣传推介。通过视频对文县天池及其对于当地发展旅游产业扶贫的意义进行报道,相关微博阅读量达336万次,引发群众热议。
国务院扶贫办客户端首战告捷。人民网承办的国务院扶贫办客户端上线不足一周,部门负责人选派得力人员参加报道,积极协调前后方密切配合,做到前方报道稿件与后方微端上线同步进行,推出了《文县天池尽显俊秀之美 乡村旅游扶贫显成效》《油橄榄扎根“陇上江南”助力脱贫攻坚》《大山深处药飘香“纹党”助力摘“穷帽”》《“筑巢引凤”甘肃陇南文县脱贫路上的“扶贫车间”》等一批图文报道及短视频节目,在国务院扶贫办客户端首页、国务院扶贫办客户端官方微博、人民网发布,总阅读量突破1600万次。
新华社新媒体无人机团队大显身手。此次新华网无人机走进官鹅沟、扶贫车间、文县天池、黄林沟、碧口水库、中寨镇等地,以俯瞰的角度向读者介绍新闻现场,给人耳目一新,让新闻图片电影大片的感觉,共航拍图片、视频1393幅/段,分别在新媒体、融媒体团的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央视、《中国旅游报》等新媒体终端发布。他们推出的航拍稿件《航拍文县天池:遗落深山“蓝宝石” 保护开发提“颜值”》《航拍甘肃碧口水库:高峡平湖碧波如翠》《航拍“人间仙境”官鹅沟 彩林翠海 绚丽缤纷(视频)》等,用独特角度、多方视野,展现了当地景区的建设情况和旅游产业对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起到的显著作用。其中,新华社客户端采用稿件《甘肃陇南:天池美景醉游人》单篇稿件阅读量超过40万。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现场云、新华网、手机新华网、新华网甘肃频道同步发布原创航拍稿件《【“飞阅”中国】甘肃文县中寨镇:以药“治”贫拔穷根》《【“飞阅”中国】航拍千年美丽官鹅沟 如今已成万家致富路》《航拍甘肃文县:文化旅游助力白马人脱贫致富》《航拍西北产茶区甘肃碧口:茶韵飘香茶农富》等一批图文、视频报道很好地推介了当地特产及旅游资源,总流量突破1000万次。
光明网“钢铁侠”多信道直播平台正在调试信号(乔立远 摄)
经济日报新媒体全景新闻、快闪视频、配乐短视频火爆“抖音”“快手”。《经济日报》一方面在“两微一端”平台开设“强四力 助攻坚 陇南行”专栏,共发布图文、视频10条,包括【油橄榄还有这些产品,买买买起来】【一起来看特级初榨橄榄油如何生产】【陇南的秋天,总有不一样的色彩】【这里,是“中国油橄榄之乡”】【你吃火锅的花椒有可能就来自这里!】【直播:带你看陇南文县纹党收购加工全过程】【直播:带你看陇南文县纹党收购加工全过程】【陇南文县河口新村:“筑巢引凤”助推脱贫攻坚】【戳视频,带你看纹党如何加工】【让更多的纯天然山味“背出大山”】;另一方面,在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中国经济网发布720度全景新闻,有超过300个微博公号转发。根据采访素材,结合“抖音”和“快手”的平台特点和音乐制作多个角度的短视频,累计播放点赞评论量超过2600万次,目前仍在持续增长中。他们制作的快闪视频《别眨眼,带你看甘肃陇南美景》,该视频累计阅读量超过2000万次,网友评论点赞超过50万次;短视频还结合陇南文县扶贫车间的建设情况,制作了《带你探访扶贫车间》,在各平台累计播放点赞评论量超过230万次;拍摄当地橄榄油、纹党参生产制作过程等短视频,在秒拍,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100万次。
光明网“钢铁侠”多信道直播云台立体播报。“钢铁侠”是光明网最新打造的全媒体报道单兵设备,该云台集新闻信息采集、发布于一体,现场只需一名记者即可快速实现视频、全景、VR等内容的同步直播与录制,可以一键同步实现PC端、新闻客户端及H5页面等跨16种传播平台的内容分发。由于设备研发经费所限,目前投入使用的只有一台样机,主要用于重点会议、大型活动的综合直播。此次“钢铁侠”首次出京,下乡进山,两位业务精湛的副主任轮流背负着30多斤重的采访器材,所到之处引起群众围观,也成为当地媒体报道的热点。光明网原创推出系列直播《钢铁侠直播:你餐桌上的美味,助力这里健康脱贫》《钢铁侠直播:这里有金丝猴大熊猫,还有300多种脱贫良“药”!》等,将直播流同步推送给人民日报微博、客户端,经济日报客户端等官方平台及一直播等商业平台,实现了多终端、多渠道覆盖的融合传播效果。系列直播视频场均超过百万次观看。并以技术扶贫、产业致富等主题,先后推出《全面屏视频·手速如风!“快手”蒋勤花家门口脱贫 八分钟挣三块钱》《全景视角中的文县天池:碧水青山大美仙境 全域旅游助脱贫》《全景视频·幸福因“大红袍”而绽放》《花椒助力脱贫 电商增收致富 “大红袍”让老百姓日子红红火火》等报道,该组报道集合了全面屏、VR、全景视频、直播等多种传播形式,充分发挥了“钢铁侠”一次采集、多种产品输出的融合传播优势。
中国青年报新媒体推出交互式游戏产品。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官方微博推出的微博稿件【带着陇南花椒去吃#港珠澳火锅#】将陇南花椒产业与当日热点相结合,以青年话语讲述陇南花椒产业的发展,单篇稿件阅读量超过85万次。《中国青年报》在本次新媒体陇南行采访调研活动重点策划推出H5作品《闻名世界的陇南橄榄油为何这么牛?点进来一看便知!》,由前方记者采访、拍摄、撰写文案,后方团队设计合成,“前后联动”打造而成,由中青在线网站、中国青年报APP、中国青年报官方微博同步推出。整个作品采用动画风的设计风格,以橄榄油作为切入点,突出观众交互体验,采用网络流行、青年喜爱的“游戏通关”模式,将橄榄油制作过程中的“采摘”“进料”“融合”“灯检”四个步骤,制作成特色关卡,观众可以在观看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后,了解橄榄油的制作过程,进行闯关答题,答题结束后,动图加文字讲解的形式避免了画面内容的枯燥,同时便于观众理解内容。
中央电视台“抖音”官方账号推介影响广泛。中央电视台新媒体新闻部采写的《产业扶贫丰收喜 认识一下“致富药”纹党》,通过对当地政府、企业、种植户、贫困户的采访综合成稿,多维度地报道了当地扶贫政策和扶贫成果。此外,对扶贫车间、文县天池、黄林沟等也发布了一批短视频报道。除前方记者发稿外,平台矩阵号也对相关内容加强了推介。活动期间,平台前后方共发稿10篇,央视新闻抖音官方号推介3篇,总浏览量突破千万。
10月23日,采访组在陇南市武都区祥宇橄榄油公司采访(王天定 摄)
在为期一周的采访活动中,采访组深入宕昌县、武都区和文县3个县区8个乡镇,采访报道了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及橄榄采摘收货、橄榄油压榨加工,花椒产业,文县纹党参加工扶贫车间,河口镇新农村建设,玉垒乡冉家村,碧口镇何家湾精准扶贫,以及文县天池、黄林沟旅游景区、宕昌县官鹅沟旅游景区等15个报道主题。本次报道突出了新媒体“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平台传播”的特点,通过行进式报道、零距离采访、一体化传播,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将陇南的旅游资源和名优特色农产品推介到全国,将陇南群众摆脱贫困的艰苦努力和显著成绩传递到全社会。
一是行进式报道。自报道活动首日起,新华社现场云平台就开通了直播页面【花椒 橄榄油 中草药……瞧瞧“陇上江南”如何产业脱贫】,并同步在新华社客户端首页以及直播页面大图展示、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页面链接展示。新华社现场云实现了新闻现场的数字化、移动化、在线式、全息化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分发和展示,所有的报道将汇集在一个页面里,以H5的形式展示在“两微一端”、网站等平台和终端上。现场云在报道中,采编人员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全媒体覆盖报道全程,对于环境条件严苛艰苦的扶贫报道,能发挥更大优势。在这次报道中,现场云实时、集纳展示当地的油橄榄采收压榨、花椒农户合作社运转模式、中草药种植等脱贫产业内容以及“扶贫车间”等地方扶贫创新形式。对活动全程关键节点跟内容进行了行进式播发,做到随走随发,保证了内容的时效性和热度。前方记者编辑王生元、李佳巍、张钟仁生产内容,后方由相关负责同志全程统筹,编辑团队紧密配合。所有内容在确保发稿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做到了“秒发”。期间,内容涵盖了图、文、短视频、航拍等。根据时间轴,时时都有新内容,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展示空间。后方根据现场情况,重新编辑集纳了相关内容在新华社客户端上独立展示。如此次对文县旅游资源的展示推介,前后方联动,延时小视频【晒秋·美到窒息!打卡文县天池,小伙伴们快跟上】新华网航拍展示【甘肃陇南:天池美景醉游人】尝试用多维度,不同手段展现地方自然资源,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新华社参与此次报道的前方记者表示,此次活动不但在实践中考验了记者的“四力”,还在实践中检验了各种设备以及报道方式在不同环境情况下能发挥的效用,为以后的报道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能将新闻报道结合上扶贫实际本身就是一件既“落地有声”又有意义的事情。
二是融合式采编。本次集中采访报道,前方报道组就是一个媒体融合前线指挥部,实现了跨单位的素材共享、多平台的新闻融合、前后方的制作联动、中央媒体与地方宣传部门的融合配合,一方面通过原创首发,在各媒体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网页上形成热点,另一方面同步开设栏目,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信息聚合平台上形成二次传播热潮。钢铁侠多信道直播平台是光明网的设备,不但向光明网视频页面提供信号,而且同时向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华社现场云、经济日报新媒体平台提供了直播视频信号;又如,航拍无人机是新华网甘肃频道的设备,不但向新华网、新华社提供照片与航拍视频,而且向其他媒体单位提供图像资料。不同的报道内容需要不同的传播形态,同样的内容在不同平台也需要差异化的传播方式。如在对甘肃文县天池的报道过程中,人民日报微博结合微博平台短视频内容活跃的特征,专门制作视频,发布微博【这个天池,你不一定知道!】,展示文县天池及黄林沟景区的秀美风光,对文县天池及其对于当地发展旅游产业扶贫的意义进行报道。目前,微博阅读量达343万次,视频播放量达353.7万次。人民日报客户端平台发布图集《这个天池,美得很低调!》,目前该图集阅读量达12.4万次。中央电视台新闻新媒体部前后方统筹联动工作,记者在前方实地选题调研后,后方根据自身平台特点,进行资源整合,多平台发布,他们采用文字配合短视频《这一枚精准扶贫的油橄榄很特别》,对当地的扶贫举措和扶贫成果进行了有效展示。
10月27日,采访组在文县碧口镇何家湾村贫困户何发孝家采访(乔立远 摄)
三是团队式帮带。本次采访中,既有首次下基层采访的新媒体编辑,也有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更有特邀参加的中国新闻奖“两奖”获得者代表。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河南省摄影学会副主席王天定同志今年64岁,从《河南日报》摄影记者岗位上退休后转战新媒体阵地,在微博、微信上都开设了个人账号,3个月前,他在“今日头条”上开设了个人账号“王天定摄影新视野”。本次采访中,他常常一个人提前出发,天不亮就赶到拍摄地点,一天采访结束后,他总是编辑、写作至深夜,凌晨四五点钟发稿,保证图片第一时间与受众见面。有一次,为了寻找最合适的角度和光线,在满是碎石的工地上跪了20多分钟,最终成功拍摄组照《高山修路,助山村百姓脱贫,施工艰难,看后揪心,路通百姓展笑颜》,仅“今日头条”阅读量就达到12万次。他发表的组图《土房遮目,院内在变,留下由穷变富的印迹》,通过老房和新屋的强烈视觉反差,反映了当地山村种花椒致富后,居住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组图《秃山上冒出橄榄油,竟与原产地PK,中国西部崛起一座橄榄城,您知在哪儿?》通过风趣的“网言网语”,勾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本次采访,他个人发布原创摄影作品11组163张,成为“今日头条”热点账号。年轻记者也是好样的。在组织直播榨制橄榄油时,为了保障信号流畅,光明网记者逯成业、王恩慧天不亮就出发,提前到达现场进行实地测试,确保直播信号稳定流畅,中午才想起来没吃早饭。为节省时间,采访组多次谢绝回当地宾馆就餐的安排,在现场就近搭伙,蹲在农户的院子里吃大锅饭。秋风一吹,桌上碗里都有落叶,大家一边从碗里挑出树叶一边讨论工作,说说笑笑,没有一个人抱怨。
中国记协党组长期关注对口扶贫工作。近两年来,中国记协党组进一步明确了新闻扶贫的工作思路,党组书记胡孝汉和书记处书记轮番带队,多次组织中央媒体深入文县等地调研采访,刊播了一大批有分量、影响大的报道,实现了当地扶贫宣传“上大报大台,出专题专版”的突破,全面展示了当地扶贫开发的成绩和亮点。中国记协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亲自谋划,为完成采访任务打下了基础。
一是领导重视。9月27日晚,胡孝汉同志专程来到万寿庄宾馆新闻宣传干部培训班上,邀请来自甘肃省陇南的基层宣传干部座谈,总结以往经验和不足,请他们一起出主意想办法,确定了围绕当地扶贫产业特色,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开展重点新媒体优势项目“强四力 助攻坚”主题宣传竞赛的总体思路。此次采访活动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胡孝汉书记多次主持研究采访方案,逐家确定参加采访的记者名单,强调要以方便记者工作、提高报道效果为中心搞好联络服务,早出晚归的时间、采访的地点要按照摄影记者、新媒体记者的需求和特点来安排。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陈凯星、人民网副总编辑罗华、央视新媒体新闻部副主任唐怡、光明网总编辑杨谷、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总编辑闵捷等领导同志挑选精兵强将,要求记者当代表,团队做后援,协调前方后方做好统筹联动。在中宣部挂职宣教局副局长的陇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兴华多次过问活动情况,指导当地宣传部门优化采访线路,准备报道素材。陇南文县挂职县委副书记、中国记协服务中心主任阎成谦,陇南文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中国记协国际部主任戎昌海,联络员何怡蕙、乔立远认真做好联络服务,随同采访组深入临江镇羊二坝村、尖山乡河口新村、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黄林沟湿地公园、任和公司、代元公司、铁楼藏族乡草河坝村、寨科桥村、玉垒乡冉家村、碧口镇水蒿村、马家山等地。陇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海军、武都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建辉、文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惠平、刘二银全程陪同采访。中国记协干部、挂职文县碧口镇何家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宋晓明全程参与采访,集中采访结束后,还继续陪同老记者王天定深入农户,他履职尽责、帮助群众的场景也被记者摄入镜头。
二是服务精准。按照在新闻培训班会议上大家的建议,联络员和当地宣传部门联系,详细制定采访路线,准备背景资料。在采访前一周,联络员与各新闻单位记者、陇南方面负责同志建立联络沟通机制,建立资料库,做好信息服务。建立陇南采访“公共邮箱”:由当地宣传部门按照记者要求,汇集各方信息素材,统一发至公共邮箱,作为公共资料库。采访组成员共用共享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既是资料库的使用者,同时不断结合报道需要,发送自己挖掘的资料和线索,使公共邮箱内容不断丰富。建立“工作微信群”:充分发挥线上沟通随时随地的优势,即时沟通情况,第一时间反馈。把工作微信群作为作品展示场所,大家每天把发稿链接放到群里,互相品鉴、学习。开好“车上研讨会”:大家下车采访,上车研讨,面对面探讨采访中的亮点、问题,研究策划下一次的采访,群策群力,头脑风暴。以采访报道为中心,根据文字记者、直播团队、摄影航拍记者、新媒体记者的需要,安排不同队伍、不同路线、不同时段、不同对象的采访。如在采访文县天池的时候,摄影师和新华网无人机飞手早凌晨六点出发,提前上山,抓光线,找角度,在大部队上山抵达天池之时,已经结束天池的拍摄,转战黄林沟,晚上回宾馆还需挑选图片、视频,进行编辑、写作至凌晨。又如,在采访纹党参扶贫加工厂的时候,直播团队提前到达现场,测信号、发预告;文字记者和当地群众促膝谈心,挖掘好故事,摄影记者深入田间地头,抓拍农民喜获丰收的好镜头。在碧口镇报道时,何家湾村处在海拔1500m左右的半山上,山高路陡,大车难上。为节约时间,兵分两路,一部分同志乘坐三辆越野车上山去何家湾村采访精准扶贫与异地搬迁,另一部分同志乘坐大巴车抵达马家山茶园采访碧口镇茶叶种植与加工产业。这种安排方法,扩大了采访面、节约了采访时间。各家媒体利用品牌优势,扩大影响力,增强传播度,一个事件,多点采集,多家融合,多个出口,多方落地,有效地增加了这次报道的“笔力”。在本次报道中,组织了两次大型直播活动,一是武都区油橄榄加工全过程,二是文县纹党参的加工过程,都是光明网钢铁侠多信道直播系统提供信号源,向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的人民直播、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的现场云直播、经济日报新媒体直播提供信号。
三是总结经验,扬长补短。本次集中采访活动,是中国记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新媒体展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生动舞台,是展示新媒体采编队伍过硬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公开赛场。采访间隙,联络员组织各家媒体交流采访心得和经验,探讨做好本次报道的思路和方法,大家都感到此次收获很大。人民日报新媒体记者时雪说,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转变了重“编”轻“采”的观念,增强“四力”还是当好记者的基本功。经济日报新媒体记者李盛丹歌表示,新媒体记者不仅要具备采访、拍摄的基本功力,更是要有创意、策划、制作新媒体产品的本领。很多同志认为,采访要从细节入手,制作要在共鸣点上着力,才能赢得普遍关注。
同时,大家也谈到,有的媒体“一体化”流程还有待完善,前后方衔接不力,“快记者”遇见“慢编辑”,发稿数量相差不止一个等级。行业报全媒体传播能力弱,基本还是到采访结束,记者回到编辑部才能发稿,不能和中央重点新媒体形成同步互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