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妍昱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异地疾病、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的模式,通过远程医疗的方式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特别是医疗条件差的偏远地区,此模式能为异地医生提供手术等方面的指导和咨询,有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
远程医疗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医疗模式,第一代远程医疗系统是以固定的有线电话线路传输心电图,血压等常规的电信号,医生根据电信号判断病人的病情,具有不确定性,不能足够的了解病人真实的情况。
二代远程医疗是通过微波通讯和卫星通讯实施的,对于病人有更大的活动范围,覆盖偏远地区,有效的处理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的医疗事故和难题,适用的范围更广,能够将病人的视频影像和音频信息传输到医生手中,具有真实性,能对病情做出较为准确判断,但有一定的延迟性,传输的数据量不够。
三代远程医疗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创建全新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不局限声音服务,能够更快的进行数据传输,以4G TD-LTE标准为例,可实现大范围快速移动的交通工具上,有50mbps的上行传输速率,能够在短时间内上传大量的数据,而且能在任何地方自由上网,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事故突发地有着重要的作用。远程医疗系统发展将会多样化、专业化和小型化,远程医疗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和医学图像档案进行一体化,在远程医疗和其他各个方面都能进行通用。专业化指的是按照医学专业涉及和应用,将系统分割成子系统,具有单个功能,如远程病理学系统,远程超声诊断系统等。小型化是按照和人病症监护和其他特殊需要进行设计的,如家用孕妇胎心遥控监测装置等,都是未来远程医疗发展方向。
运用远程医疗技术实现对异地对象的诊断,称为远程诊治,是远程医疗中的重要功能,针对一些特殊环境下的患者采用远程诊疗的方式,如极地探险人员患病,医生无法及时赶到患者身边提供诊断和治疗,通过远程通信网络,病人将患病信息输送到医疗中心的医生手中,根据病情信息进行诊断并给出相关医疗建议。在远程医疗过程中,对异地病人做出诊断后需要进行会诊,保证病人病症诊断的正确性,通过网络信息传输技术进行医学图像的高清传输,医生能够详细的了解病人的病情,远程专家会诊得出结论,对病人的病症做出正确诊断,提出优化的意见。
在大型手术过程中,难以在短时间内汇集外科专家进行共同手术,无创和微创外科手术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外科手术通过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多方面技术进行结合,将医疗外科机器人手术和远程医疗进行结合,远程医疗专家会诊得出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以医疗机器人的稳定操作性能进行手术治疗,能有效进行手术。在应用两种技术后能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缩减患者的恢复时间,降低开销提供一种全新的医疗技术理念。
远程监护通过信息传输网络对患者的生理信息和医学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给出诊断结果和意见。通过此模式能减少医生和患者的距离,及时的为患者提供帮助,减少患者病情的恶化。在对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的远程监护中,能随时了解监护对象的日常健康状况,而且监控的环境为患者熟悉的环境减少心理压力,能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提供真实的服务。
远程监护中,主要是对监护对象的生理信息,如心电图、心律、血压、脉搏等一系列信息进行收集和传输,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其他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传输,监护中心具有将数据还原的设备,有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配置专家系统,医护中心设立在大医院内的专门监护室,有利于病人的监护。
远程医疗还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远程咨询,可以非实时地进行咨询,一般远程咨询是在有固定服务关系的医院之间进行的,可以进行多方位的咨询,如病例咨询、远程医学影像咨询等,远程咨询随着社区医疗体制的完善而逐步推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教育学领域,有远程医学教育等多个方面,通过通信网络将医学资源进行上传、下载和传输,促进医疗知识的传播,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教育,提升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为将虚拟现实技术和医学教育结合在一起,对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有着更多的帮助,远程医学教育应用广泛,为传统医学教育和工作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创造新的医学道路。
远程医疗已经覆盖医学中的大部分学科,处于发展的状态,通过在多方面的应用能够将医疗事业的格局进行调整和改善,伴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医疗将作为重要的模式进行推广,为社会提供更便利快捷的就医途径,发挥重要作用。
[1]康晓梅,顾民,冷锴,张雪静.远程会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与探讨[J]. 中华全科医学. 2011(10)
[2]崔晓燕,周丽娜,丁孟霞.浅析远程医疗会诊在医院应用中的问题[J].中国实用医药. 2010(36)
[3]盛洁,胡建华.探讨远程医疗在我院的应用管理和发展[J]. 医学信息.2008(02)
[4]张睿,罗绯,童玲,兰世龙,王攀.我院远程医疗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 西南军医.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