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 山东省实验中学西校
随着移动智能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例如微信支付、apple pay、支付宝等。智能手环作为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下文将浅析智能手环支付技术的发展现状、存在风险和技术应用。
智能手环支付,即通过智能手环来实现缴费、支付等一系列免密码小额支付的一种新兴电子支付手段。2014年6月18日问世的“Token”手环是第一款真正具有支付功能的智能手环。智能手环支付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刷刷手环为代表,类似于公交卡刷卡消费的方式,在公交出行、生活缴费和购物时进行支付,在少量金额的限额内可实现免密码支付。另一类是通过蓝牙技术将手机和手环绑定,在支付时通过与智能手环绑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的支付,此类支付通常也无需密码。
智能手环支付作为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在流通媒介、工作环境、便捷性和费用成本等方面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具优势和竞争力。首先,智能手环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款项流转,而传统支付则需要通过票据、现金、电汇等方式来完成支付,相比之下智能手环支付技术的效率更高;其次,智能手环工作环境基于开放的大互联网平台,而传统支付方式的工作环境较为封闭,且缺乏创新性;最后在便捷性和成本方面,智能手环技术更加方便快捷,成本也更为低廉,用户只需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即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支付,这些都是传统支付方式所无法比拟和实现的。
作为移动支付的新载体,智能手环在使用过程中也隐藏着诸多风险,存在一定的技术漏洞。因为智能手环技术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目前主流的支付方式如银联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apple pay和三星支付等都是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其使用安全也是以互联网金融安全为基础。互联网金融的经营环境比较开放和透明,其业务跨度较大,支付方式通常为虚拟化,使其具备一定程度的风险性,同时,其自身平台的信息技术风险和系统安全风险和基于虚拟金融服务的业务风险也普遍存在。
近年来,互联网应用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如黑客入侵导致网络系统崩溃、系统漏洞导致用户数据泄露、病毒和木马的攻击等互联网安全事件给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携程网漏洞门事件、二维码支付欺诈事件以及互联网安全协议漏洞事件等让互联网公司和广大用户遭受了重大损失。有业内数据显示,我国共有47%的网民遭遇过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其中以木马病毒入侵和账号密码被盗最为严重,分别占到26.9%和28.7%。黑客利用漏洞进行的网络攻击可以盗取用户的账号密码信息,造成信息泄露、篡改和财产损失。
智能手环支付技术是一种电子支付手段,而电子支付的类型按照支付发起方式分为电话支付、网络支付、移动支付、ATM机和POS机支付以及其他电子支付,其类型众多,涵盖范围广,所需要监管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因此我国目前尚缺乏针对电子支付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目前已有的监管政策也只覆盖到电子银行和网银领域,局限性很强。近年来出台的监管办法虽然将第三方支付纳入监管范围,但由于其缺乏具体的操作方式和配套政策,相关内容和条款也已与当前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产生脱节,因此难以发挥实质性的监管作用。
从监管部门分工来看,电子支付行业监管存在“九龙治水”的现象,很多监管部门分工不明确,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工信部门都对电子支付行业出台了监管政策和文件,但究竟谁来主导电子支付行业的“治水”龙头,目前尚不明晰。
电子支付行业的监督亟待完善,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强各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分工合作,明确监管主体。同时,需要尽快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针对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事件要出重拳治理,严格打击违法行为,为电子支付行业的发展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指纹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特征,具有唯一性。因此,将指纹识别技术和智能手环的支付技术结合起来,已是当前的主流发展方向。指纹支付手环的用户不用担心自己的指纹被系统漏洞所泄露,而指纹更不会被木马病毒所盗取伪造,因此指纹支付的安全性非常高。
目前,全球最大的网络支付公司英国paypal已经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试行人脸识别支付技术,用户无需将信用卡随身携带,只需要用智能手机摄像头对面部图像进行采集识别后,即可完成支付。阿里巴巴公司也在支付宝终端对人脸识别支付技术进行紧张的测试工作。而在智能手环领域,苹果公司的新一代iwatch已经安装了摄像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手环的人脸识别系统将会问世,随之而来的人脸识别支付也会在电子支付领域掀起一场新浪潮。
随着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和电子支付的发展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智能手环支付的场景将会越来越多。将智能手环与人体特征识别技术结合进行支付身份验证,降低了支付风险,为用户的信息和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加安全的智能手环支付方式将逐渐占领支付市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1]张莹,丁琪.电子支付安全问题探析[J].山西科技. 2017(05)
[2]刘康,鲁震霆.浅谈电子支付安全问题与解决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7(16)
[3]张莉.电子支付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