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7-302-02
摘要 应收账款主要是指企业因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活动,需要向购货单位或者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下,应收账款在现代企业发展管理中所占的比重得到提升,相应的应收账款减值损失也逐渐增加,在管理不恰当的情况下会出现应收账款减值损失问题,不利于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为此,文章在阐述应收账款和应收账款减值损失的基础上,结合应收账款减值损失原因,为如何防范应收账款减值损失问题进行策略分析,旨在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应收账款 减值损失 问题原因 应对策略
财务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質量对企业正常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做好财务管理的质量控制工作,在强化企业管理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际是企业因赊销行为而产生的一种债权,是流动资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应收账款作为一种赊销商业信用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坏账风险问题,而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这种风险问题有很多都是由应收账款减值损失导致的。为了能够规范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应收账款减值损失问题的关注。
一、应收账款及减值损失
(一)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内容包含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相关长短期账款等内容。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稳定的影响,企业应收账款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能回收或者收回可能性减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在不同程度上引发坏账和减值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在应收账款发生减值问题的时候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法开展核算,按期评估可能发生的坏账以及坏账可能带来的损失金额,将这类金额作为准备,在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的情况下,根据管理权限和程序批准要求从之前的准备金额中进行弥补操作。
(二)应收账款减值损失
应收账款在我国按照会计准则采用备抵法确定减值。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应收账款出现减值现象的时候并不一定完全代表应收账款会发生坏账,也不代表企业当期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但是按着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需在每个期末来检查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判断持有的应收账款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在发生存在减值迹象之后需要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做好计提坏账的准备,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出现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
二、应收账款减值损失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原因
企业应收账款减值损失问题出现的外部环境原因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但是从实际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且发展缺乏关联立法,没有打造科学合理的社会信用监督管理机制,对违背社会信用规范用户的惩处力度较小。在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无法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提供重要保障支持,相应的坏账风险也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
(二)内部环境原因
第一,企业对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我国一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为了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占据自己的一席发展地位和发展空间,不惜以拉低价格、过度赊销的方式来争取客户。因为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发展的过程中片面的追求销售额的增加,在开展应收账款管理的时候去没有对风险科学评估,盲目追求账面的高利润,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坏账风险。第二,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会赋予销售部门更多的发展权限,对用户是否采取赊销方式、是否提供信用政策往往是由企业销售部门决定的,没有考虑其他部门的意见,在具体管理中各部门之间缺乏科学的权责关系,最终导致坏账的出现。第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不合理、缺乏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绩效评价指标的短期化是当前造成企业短期销售行为的关键原因,这种短期化的销售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没有将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纳入到考核管理体系中,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的实现只会关心自己销售任务是否完成,在销售过程中会采取赊销、回扣的方法来强制销售产品,由此使得应收账款的幅度提高。对于这种在短期内提高的应收账款,企业没有安排专门人员全权负责进行客户信用风险评估,使企业的应收账款无形中增加了坏账发生的可能性。第四,企业缺乏应收账款转移意识。一些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和创新管理意识,在发现客户出现信用问题的时候,为了不失去现有发展业务,企业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无形中也加大了应收账款减值损失的风险。
三、应收账款减值损失问题应对策略
(一)打造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建立客户资信管理系统
在实施应收账款管理的时候需要对企业赊销信用情况管理的调查,分析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实现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的分级管理,确保企业各项信用管理政策的有效实施。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的最大目标是是在最大限度销售产品,达到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也就是坏账和逾期账款控制在最低限度。为此,企业发展需要打造由总经理或财务总监领导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同时,还需要打造客户资信管理系统,对客户的资信情况、信用情况、偿债能力等做出全面的记录,根据用户不同资信等级情况对其实施不同的信用政策,从而避免因为客户经营情况不理想而出现的无法支付问题。
(二)国家需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力度
国家通过打造社会信用体系来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国家作为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调控者,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打造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社会信用监督机制,最大限度的保护企业相关利益,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三)企业需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赊销形成一个明确的意识,加强对现金流的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看到收益,而且还需要加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提升赊销管理成效。
(四)打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小组,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小组一方面需要依赖企业的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另外一个方面要和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相区别,实现销售与核算密切结合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企业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应收账款坏账发生的可能。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小组在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是打造客户动态资信评估审查机制和应收账款跟踪管理体系,通过信用体系的完善减少坏账发生的可能性。
(五)结合实际改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
企业在管理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和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销售激励政策,在对企业销售人员开展业绩评价的时候不仅要关注销售额、利润额、任务的完成情况,还需要将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等质量指标体系纳入到整个评价体系中,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有效管控,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化。
(六)加强企业法律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实现对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的有效转移,必要时候要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创新意识来实现对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有效利用。结合应收账款保理的内涵,企业在管理发展中通过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不仅能够促进企业资金周转,而且还能够降低企业发展负担,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实现对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的有效转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企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过度赊销问题。同时企业没有重视应收账款回收的重要性,没有及时进行信用评估,没有有效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控制。使应收账款减值损失现象普遍存在,坏账率大幅上升。非常不利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企业结合应收账款减值损失发生情况,建立应收账款管控模型,并积极思考怎样规避应收账款减值带来的坏账风险,以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有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