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锡华,曹 娴,王玉沐
(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200)
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是指其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医疗工作中接触到有毒、有害的物质,从而损害其健康或危及其生命的一种情况[1]。医务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就可能严重危害其健康。因此,各级医疗单位应明确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究2016至2017年某二级甲等医院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及防范措施。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某二级甲等医院发生的171次职业暴露的相关情况。这171次职业暴露共涉及52名医务人员。
对这171次职业暴露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这171次职业暴露的具体类型、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职业、所在科室、年龄及发生职业暴露后对其进行处理的方法等,然后总结防范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措施。
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171次职业暴露的具体类型是:拔针时不慎被针头刺伤、接触患者的血液、接触有害气体或液体、回套针帽时被针头刺伤、医务人员在手持锐器行走时与他人发生碰撞致使自己被刺伤、近距离接触飞沫及其他类型。详见表1。
表1 这171次职业暴露的具体类型
在这52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有护士31名(其中有实习护士12名),占59.62%;有医生11名(其中有实习医生3名),占21.15%;有保洁人员8名,占15.38%;有检验师2名,占3.85%。
在这52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20~25岁的医务人员有32名(占61.54%),26~40岁的医务人员有13名(占25%);40岁以上的医务人员有7名(占13.46%)。
在这52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有输液室的医务人员20名(占38.46%),有急诊科的医务人员10名(占19.23%),有手术室的医务人员8名(占15.38%),有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14名(占26.92%)。
在这52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均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查。对其中的11名(占21.15%)医务人员使用长效青霉素进行治疗,对其中的6名(占11.54%)医务人员使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对其他35名(67.31%)医务人员进行追踪观察,未使用药物对其进行治疗。这52名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预后均良好。
医务人员每天都要与患者、药物、医疗器械及医疗废物等进行频繁的接触,因此其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防范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1)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医院要有计划地对输液室、急诊科及手术室等发生职业暴露几率较高科室的医务人员(尤其是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暴露类型、发生职业暴露的危害、防范职业暴露的方法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等[2]。在培训结束后,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待其考核通过后方可让其上岗。2)完善职业暴露的报告管理体系[3]。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要立即向科主任(或护士长)进行汇报,在必要时应将暴露源的标本送至检验科进行检验,然后根据检验的结果对其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医院的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监督、跟踪及随访[4-5]。3)规范医务人员的工作流程。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或医疗废物回收等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工作流程进行操作,不可省略或更改其中的步骤。例如,医务人员要及时将使用过的锐器放入锐器盒中,且锐器盒中的锐器不可放得过满,并及时关闭锐器盒。
综上所述,2016至2017年某二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主要是被针头刺伤及接触患者的血液等,且该医院输液科、急诊室、手术室的年轻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较高。该医院应加强对以上科室的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进行培训,并进一步完善职业暴露的报告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