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艳
(闽江学院图书馆,福建福州 350108)
2017年9月,《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一流建设高校共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一流学科共计108个(不含自定学科)[1]。“双一流”建设强调的核心就是学科建设,在此前景下,图书馆馆藏建设将从重“量”到重“质”,以学科建设为标杆的精准化采访是未来资源建设的主导思想。学术图书能反映一门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前沿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但目前图书市场书目品种繁多且同质化竞争严重,图书质量也良莠不齐,学术图书的测定缺乏明确的标准。如何从茫茫书海中甄选学术图书,分析整理成学科的核心书目是资源建设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里材料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无论是在工业领域、建筑领域、医用领域还是在航空领域,材料学都面临着技术突破和重大产业发展机遇。在“双一流”建设学科入选的108种学科中,入选次数最多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共有30所高校的该学科入选。笔者选取这一学科为分析案例,试图从学术经典、核心出版社、学术前沿三个维度着手,提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核心书目的测评模型,从而确定这一学科的核心书目,为学科资源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对于学术核心书目的测评,已有学者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如:林晓华以茂名学院图书馆化学工业(TQ)类图书为例,利用CALIS的公共检索系统对TQ类图书出版社的总量进行统计,并根据“二八定律”确定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石油化工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5家出版社为核心出版社[2]。刘晓霞选择Google Scholar对4774种H类学术性图书的总被引频次进行排名,从而确定核心书目,同时结合图书作者的图书被引频次确定核心作者[3]。穆卫国也以Google Scholar为检索工具,根据被引次数先确定909种哲学学术核心图书,再统计这些学术图书由175家出版社出版,另结合出版社入选学术图书的种数和总被引频次确定核心出版社[4]。许继新指出中文社科学术图书判断由著者方式、核心出版社、核心著者组成,通过赋值和编码进行学术价值判定[5]。上述研究中多选择Google Scholar为检索工具,将学术图书核心书目关注点集中在图书的核心出版社、核心作者上;测评点为出版社某学科图书的出版量、图书的总被引频次和图书著者的总被引频次等。这些研究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1)Google Scholar不够稳定,加上被引频次由外包数据公司检索确定,因此检索结果可能存在偏差。(2)单一依学科出版量测评核心出版社或单一利用引文分析核心出版社,有失偏颇,目前缺乏两者结合的综合研究。(3)现有研究只关注总被引频次,忽略了图书出版后至被引高峰的时间及最近的被引频次。(4)测评点过于局限,拘囿于历史图书的相关分析难免会有疏漏,尤其对于学科人物的最新学术成果及学科的前沿研究无法同步追踪,依此确定的核心书目存在滞后现象。
笔者以CNKI“中国图书引证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2016年版)和维普智立方知识资源服务平台作为检索工具。“中国图书引证统计分析数据库”是对1949年至今中国大陆出版的图书开展学术影响力评价的参考工具[6]。《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2016年版)反映的是图书在2013—2015年的高被引情况。维普智立方不仅是资源发现平台,也是知识服务平台,对文献涉及的知识等做唯一标识、粒度分析、关联呈现,提供学科研究的动态连续追踪服务[7]。本文确定核心书目的测评模型见图1。
图1 学科学术核心书目的测评模型
对于测评模型中的学术经典、核心出版社和学术前沿三个指数进行权重确定,采用对比排序法,选取20位从事图书采访工作5年以上的专家参与评估,按评价指数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然后按照专家评估的顺序给指标记分,最重要的指标记3分,其次记2分,最不重要的指标记1分。然后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其中,m为专家人数,kji表示第i个专家对第j项指标的评分,n表示指标的个数,算出的权重依次为:学术经典为0.55,核心出版社为0.34,学术前沿为0.11。学术经典、核心出版社侧重点于历史学术图书的收集;学术前沿则侧重于最新学术图书的收集,两者互为补充,共同确保学术核心书目的完整性。笔者依此模型说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学术核心书目的构建。
利用CNKI“中国图书引证统计分析数据库”,通过对图书学术影响力的评价发现学术经典。在学科分类选择“工业技术”下位类的“材料工程学”;在文献类型中,选择“译著、古籍、年鉴、工具书、标准、报告、国内学术著作等”;出版年选择1949—2018年,首发年选择1949—2018年。按版次/卷册合并后的检索结果数为3236种。“中国图书引证统计分析数据库”使用的统计源是所有年份的期刊、学位和会议论文,“高被引”标记的是被《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2016年版)收录的图书。因此,“高被引”标记代表的是在最近的科研、教育中仍起到较高学术作用的图书。检索出的图书分二级入选核心书目。首先按“高被引”统计,有183种入选,全品种纳入一级核心书目;第二把3236种材料科学与工程类图书的总被引频次根据“二八定律”统计,得被引92次以上的图书有434种(13.41%),被引频次计131695,占被引总频次的79.98%,满足“二八定律”。434种图书中有145种同时为“高被引”,因已入一级核心书目,予以去除,余289种入选二级核心书目。两级核心书目共同构成学术经典,因篇幅有限,仅列总被引频次前二十的图书信息,同时这些图书也都为“高被引”,详见表1。
表1 材料科学与工程图书被引情况排名(前20名)
以表1排名第4的《复合材料力学》为例,分析其引证情况:作者为沈观林、胡更开、刘彬,出版单位为清华大学出版社,总被引频次为1563。该书首发年为1996年,后于2006年和2013年经历两次再版。由引证年度趋势图(图2)可见:首发年初期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2006年第一次再版后其影响力迅速攀升,2013年第二次再版时达到最高值。学术经典图书通过再版方式,对原书进行修订后重新排版印制,其学术价值随之提升,这是教材类学术经典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特点,对这类学术经典的再版应纳入核心书目范畴,同时对旧版的图书学术价值被取代问题也应同步予以考虑。
教材类学术经典的另一特点就是出版同质化现象严重。以《材料力学》为例,在“中图图书引证统计分析数据库”中以书名精确检索,检索出325种图书,来自40个出版社,其中高等教育出版社(36种)、机械工业出版社(24种)和科学出版社(19种)排列前三。
同质化严重的出版大环境下学术经典的甄别常让采访人员束手无策,但通过引证统计分析,结果便清晰可见。笔者选取总被引频次排列前十的《材料力学》图书予以揭示,详见表2。前6种《材料力学》同为高被引图书,总被引频次和高被引都占优,可以明确地将这6种图书作为《材料力学》学术经典教材的核心书目的首选。
图2 《复合材料力学》引证年度趋势图
序号书名责任者出版单位首发年出版地总被引频次高被引1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北京5169*2材料力学孙训方,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64北京1453*3材料力学单辉祖,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北京879*4材料力学S.铁摩辛柯,著;汪一麟,译科学出版社1964北京876*5材料力学聂毓琴,孟广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北京401*6材料力学范钦珊,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北京325*7材料力学范钦珊,主编;章梓茂,殷雅俊,范钦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北京316*8材料力学李庆华,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四川2669材料力学苏翼林,主编;天津大学材料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北京16810材料力学苏翼林,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天津161
核心出版社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图书出版中起主要作用的出版社,其出版量大、质量高,有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大的读者影响力,能较好地把握学科发展状况[8]。因此,核心出版社是学术核心书目的重要来源。布拉德福区域分析法通过出版物密度来判定核心出版社区域;引文分析法根据被引频次,即学术影响力来判定核心出版社区域。两种方法综合应用,再多次结合“二八定律”,可对核心出版社进行准确的测评。核心出版社测评对选定书目总量、学术图书种数、学术图书比例、总被引频次和平均被引频次进行分析。其中书目总量来源于三新的卷藏系统,卷藏系统拥有1200家图书馆的馆藏数据,不重复的书目数量达200余万条,对全国出版社适合馆配的图书品种覆盖率高达95%以上,因此可作为出版社出版物密度的测评。以“工程材料学”为检索点,检索出各出版社的此类图书的所有品种;将被引频次大于1的作为学术图书进行品种统计。根据“二八定律”,学术图书种数统计选取40家出版社,书目总量统计选取50家出版社,再将40家出版社和50家出版社进行比对,选取重复的37家出版社作为核心出版社的测评分析对象,详见表3。
表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核心出版社的测评分析(依学术图书种数排序)
37家出版社作为核心出版社,数量过大,需进一步分区。笔者利用布拉德福区域分析法进行区分。按照布拉德福定律,即n1∶n2∶n3=1∶a∶a2,a取值3,出版社分布为3∶9∶27。依表3可得,1区的出版社是化学工业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区的出版社是国防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3区的出版社详见表3中排名13~37的出版社。采访人员可对核心出版社不同的分区进行确认核心书目。
发现核心作者群是追踪学术前沿的关键。利用维普智立方知识资源服务平台,分类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时间选择2009—2018年,项目选择“人物”。根据作者的发文量排序,选取前20名予以揭示,详见表4。通过核心学者群的测评,可以网罗核心学者的学术产出和追踪核心学者最新的学术产出,以弥补学术经典和核心出版社分析的疏漏。以排名第10的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曹海建为例,2018年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纺织复合材料》,为“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此书因为最新出版,且出版社非上述的核心出版社,因此上述统计便未囊括其中;又如排名第16的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益小苏,2013年1月由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出版《航空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其总被引频次为8,未列学术经典,出版社也非上述核心出版社,但在当当网检索显示,获得70个专业好评,100%好评率。可见核心学者群的学术成果应是学科核心书目的重要补充。利用此分析研究发现的学术人物列为一级核心学者。
表4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核心学者群(前20名)
学术合作是科研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科研活动的组成部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其核心学者文献多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基金项目,其团队合作发文特征显著。关注学术人物的学术合作者,也不失为追踪学术前沿的另一条捷径。以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碳碳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李贺军为例,近十年合作最多的是付前刚(合作时间2009—2017年),其次是李克智、齐乐华、付业伟(合作时间2009—2016年)。其中历史合作篇数付前刚115篇、李克智357篇、齐乐华134篇、付业伟80篇。2017年开始其学术合作者发生明显变化,出现新的合作团队,李贺军、郑金煌、崔红、邓海亮、殷忠义、姚冬梅、王毅、苏红组合发文。其中后6人同属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文章为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预研基金三项基金支持[10]。组合中也出现多个青年学者,这将是学科核心书目测评要密切关注的潜力目标群体,如搜索“王毅”相关信息,该学者1980年生,独立编写中文专著2本,英文专著1本:(1)《高能特种铝热剂中的纳米及纳米复合材料》,金琅学术出版社,2015年出版。(2)《铝热类纳米复合含能材料》,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3)Fabrication, Perfromance, and Mechanism of Nano Energetic Materials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2016年出版[11]。
此外,各类国家级基金项目也是发现潜力核心学者、追踪学术前沿的一个好方法。尤其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可锁定年轻核心学者,使得资源建设与学科时代发展同步。学术人物的合作团队及重大基金项目的新锐学者可有选择地列为二级核心学者。
(1)构建学科学术核心书目的综合测评模型。本文虽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但研究具有普适性,适用于其他学科类似研究。依上述方法测评学术经典、核心出版社和学术前沿三种核心书目,比对去重后形成完整的学科学术核心书目。相对于过往研究,这一模型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非核心出版社但属学术经典核心的书目补藏。表1中排列第16的胡赓祥、蔡珣、戚咏华主编的《材料科学基础》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排名第19的杨大智主编的《智能材料与智能系统》为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两个出版社都非核心出版社,但属学术经典核心书目。第二,学术图书的历史价值和现有价值不对等。如“网罗学术经典”中所列的沈观林、胡更开,刘彬等编著的《复合材料力学》再版书引起高被引,同时旧版图书即使总被引频次仍居高位,但其学术影响力已被取代。或者未有再版,总被引频次居高位,但近年被引频次很低,甚至为零。此类图书将不再列为核心书目。第三,对学术前沿图书采访反应迟缓。确定核心学者群,及时追踪学术前沿以保障核心书目能准确及时地反映现有的学术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2)确定学科学术核心书目的分层次保障机制。学科学术核心书目确定后,应确定相应的分层次保障机制。可视学科图书的出版量、学科建设的规模进行匹配。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例,结合测评模型中的三个指数权重次序,建立二级保障机制。一级保障要求全品种采购,包括学术经典(两级)、核心学者(一级)、核心出版社(一区、二区)。二级保障要求选择性保障,包括核心出版社(三区)、核心学者(二级)。鉴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每年出版图书量较小,在核心出版社上仍选用三区。对文学、语言等出版量大的学科,在核心出版社的选择上可能只会选用一、二区核心出版社。而对专科性大学如医学、艺术等,三区的核心出版社可能都要实现全品种保障。如果一二级保障中出现同一书目,则列入一级保障。
(3)对学科学术核心书目扩展应用的新认识。据传统观念,测评学科学术核心书目的目的是对学科图书进行精选化采购,开展馆藏补缺。这是测评学科学术核心书目的一个重要表象的应用。实际上,对学科学术核心书目的扩展应用应有新的认识。建立分层次保障机制的学科学术核心书目,有利于开展学术图书的阅读推广和学科馆员的资源推荐;另外,利用学科学术核心书目通过馆藏比对对馆藏进行科学客观评价,并结合三个测评指数的权重算出相应的分值,给出各个学科资源建设的总评分,使馆藏评价有理有据,便于有效地指导学科资源建设;在馆藏剔旧中对旧版图书多版本的教材的价值辨别与取舍问题亦能依此迎刃而解。因此,在拓展应用上要重新认识分层次建立学科学术核心书目保障机制的重要性。
(4)智慧图书馆在学科学术核心书目中的展望。在国内,2005年开始,图书馆从智能图书馆的研究转入智慧图书馆的探讨[9]。目前智慧图书馆研究方兴未艾,智慧图书馆资源建设方面的研究集中在图书决策采访PDA方面。学科学术核心书目为手工统计,耗时长、工作量大,影响了资源建设的品质。智慧图书馆如能实现多系统对接,实时抓取相关数据,自动分析比对,形成学科学术核心书目,给出分析报告,对学科资源建设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