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3日,笔者有幸在西咸空港新城聆听了一场名为《阅读经典》的讲座。
19岁就开始写作,一部讲述青年人学习、生活和爱情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让他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作家。22岁凭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得到毛泽东赞赏,成为中国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的作家之一,声名鹊起。一生经历过数次下放,曾在边疆做了6年农民,甚至还做过一年生产大队副队长……走入政坛,再返文坛,年年出新书,次次妙语连连,是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81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年长获茅盾文学奖的作者,其作品最早创作于二十世纪60年代,完成于二十世纪7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他著作等身,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曾获茅盾文学奖、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等荣衔,日本樱美林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澳门大学的博士学衔。他出访过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现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他就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王蒙。
“阅读经典是一种享受,阅读经典是我们对自己的智慧的一个开始,阅读经典我们要能够消化它、理解它、要能够使我们的智慧、使我们的心术也变得更完善。”虽已耄耋之年,年逾八旬的王蒙先生依然精神抖擞,数十年来,他以自己独特的见解,扎实厚重的古典文学功底和数十载的丰富人生阅历,“转行”传统文化专家,《老子十八讲》《庄子的快活》《中国天机》等十几部著作相继问世。
作家王蒙。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名片。王蒙自幼熟读“孔孟老庄”,他在讲座中打破常规原文的解读方式,而是从与现代人关系密切的学习、工作、交际、修养、情感等角度入手,让古代文化先哲学问、典籍“古为今用”,真正融入当代人的生命、心灵、生活。
王蒙说,无论是读老子、庄子、孟子,都是一种学习。阅读孔孟老庄,可以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会感到孟子的浩然正气;读《道德经》,他给你强调的是道法自然;而读《庄子》,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鲜的说法,就是逍遥之游。我们比较一下这些大的经典它们都是怎么开始的,尽管这并不是所谓的圣人,庄子叫“真人”,孟子叫“雅圣”,老子叫“太上老君”,不是他们自己编的书。但是你会感觉到非常巧妙,这四本书的开头就给你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关于阅读,关于经典,王蒙先生结合生活实践与时代发展分享了对《论语》《孟子》《道德经》和《庄子》等阅读经典的感受,亦庄亦谐,谈笑风生,思辨调侃,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地纵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博古证今地阐述中国哲学思想的深厚底蕴和历史流变,勉励大家通过阅读经典传承、发展并创新中国文化,进一步拓宽精神内涵……王蒙将看似古奥艰深的传统经典名句,以通俗易懂、风趣又不乏犀利、浅显直白的方式进行演绎,化繁为简,古为今用,直击人心,现场不断传来听众热烈的掌声——阅读经典的目的不是为了复古,也不仅仅是为了怀旧,更主要的是看经典有哪些活力现在还存在着,我们怎么样使经典的、使几千年以前的那些中国最有名的、影响最深的语言、命题、分析能和今天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