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红”又名“爆汁秋橙”,是一款网红农产品,果汁饱满,爽口化渣,尤其是果肉口感,明显要比一般脐橙品种细腻。在湖北秭归县水田坝乡,“九月红”脐橙成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未来农场首个上线的农产品,农场首期500亩面积生产的150万千克脐橙,在今年“双十一”电商网络促销日直接发往全球各地的消费者手中,年产值过10亿元。
可不要小瞧这一颗来自未来农场的橙子,其背后是阿里整合国际领先农业科技资源打造的智慧农业样板。未来农场秭归脐橙项目负责人张自由谈起农场的优势如数家珍,区块链溯源技术来自蚂蚁金服、智慧农业大脑来自阿里云、IOT物联网数据化与擅长无人机飞防的极飞公司合作,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与以色列的公司合作……
在未来农场,农业生产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相结合,不仅可以通过区块链溯源,让消费者在线上线下同步了解商品信息,还提高了产量和商品果率,实现秭归脐橙从田间到餐桌全链路智能化、数据化,并通过数据沉淀为未来产业升级做科学指导。
消费者拿到一盒未来农场生产的秭归脐橙,刮开二维码涂层,用手机扫一扫,产品上市时间、品种、品质等详情,经营主体及责任人等产地情况、品质检测、基地全景、品质监控等追溯信息一目了然。
这是农村淘宝联合蚂蚁金服,让未来农场秭归脐橙示范基地每一份农产品都有区块链身份证的缩影。通过淘乡甜溯源体系,可以实现农产品生产、买卖全流程每个环节的可信数据存证,为秭归脐橙建立“透明、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信用体系,也为消费者创造“原产地甄选、保鲜直供”的消费体验。
点开基地全景,可让购物更加有趣,能看到水田坝乡脐橙生产基地全景VR直播画面。多台160°摄像头每15分钟刷新记录一次。除了监控基地,这些追溯场景包括:每一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加工包装批次相关联的场景并生成溯源码、质检机构的批次抽样、仓库操作发货、消费者订单签收及评价等。
未来农场配备的数据监测系统还可实时反馈农作物长势信息,精准定位和管理农场的每个地块的作物长势、养分含量、虫害信息、上一次的农事作业记录、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等小环境气象条件,作为农场“大脑”,这些信息可以指导下一步农事精准操作。
10月25日,秋季首批采摘的未来农场秭归脐橙,已经通过远红外线的光电分拣设备分类清洗包装准备上市。秭归未来农场运营管理伙伴、湖北多美橙公司总经理余浩说,这批产品到消费者手中还有段时间,果品会逐渐退酸口感更好,数字化分选将大大提升优果率,最大限度保障脐橙采摘后的出厂品质。
余浩向记者演示了分选环节,98米长的柑橘分拣线和全自动包装成型等智能设备,只需1个操作员,根据加工量配备2个人工复检检测员、几个搬运装卸员,即可每小时初加工30吨果品。打开机器,一颗颗新鲜采摘的脐橙开始在线上“跳舞”滚动,浸泡、清洗、杀菌、吹干、打蜡、分级……
余浩介绍说,该设备结合水循环杀菌、纳米光催化杀菌、生物保鲜剂保鲜、纳米保鲜包装、自动化包装成型等技术,采用电子重量、三维成像、内品无损检测糖度,多重精选分级等工艺,让每个橙子360°旋转拍11张照片,符合标准的精品果自动走向专门通道。
未来农场根据数据监测系统打造智慧果园,通过云端数据采集与分析,指导具体农事生产。在秭归脐橙示范基地内,铺设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可以实现定时、定量、定点灌溉。配套的极飞无人机飞防服务,可以结合基地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实现无人机精确喷洒。
水田坝乡王家桥村是秭归柑橘销售亿元村,果树承载着果农致富的希望,但留村果农60岁以上占一半以上,劳力短缺,雇工成本较高。村支书杜海林说,果农们尝到了科技含量越高种田越轻松的甜头,未来农场项目覆盖的区域,给果农们带来了极大便利,肥料、电量、水量节省都超过50%,灌溉所需劳动力节省约8成。
“未来农场整合的科技系统,在提升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减轻农村老龄化带来的生产负担同时,也通过智慧农业手段,帮助农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包括秭归脐橙,阿里巴巴未来农场在全国已经落地9处,”阿里巴巴乡村事业部大农业发展部总经理黄爱珠说。
(乐明凯)
腾冲“银杏村”村民售卖特色产品
游客在腾冲“银杏村”游玩、拍照
初冬时节,银杏正黄。云南腾冲万亩连片的银杏林,将腾冲市固东镇江东社区妆成了金黄色的童话世界,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江东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安中说,社区计划依托银杏林、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用小树叶鼓起更多百姓的‘钱袋子’。”
(林碧锋)
在山东利津县汀罗镇裕后村村委办公室里,“渔业科技示范村”“渔业生产先进村”等众多奖牌被整齐地摆放在显眼位置。“我们村土地盐碱化厉害,以前只能种棉花、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从1996年开发‘上农下渔’模式,在村委带领下开始养鱼。”裕后村党支部书记王维民回忆道。但鱼好养却不好销售,于是该村转变思路从2002年开始养虾,现在平均一亩虾池的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
据了解,裕后村根据土地盐碱化的特点,探索出了一条挖池抬田、以渔改碱的“上农下渔”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新路子,上边台田以种瓜、种菜、种树苗为主,下边池塘养南美白对虾,实现高附加值开发和集约化经营,成为带动养殖业发展的新亮点。
“我们在养殖上还有小妙招呢。”裕后村村主任陈永奎笑着介绍起了村里的养殖经验。该村村民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养虾最关键的就是投料,投料一定要精确,投喂过多,对虾吃不了,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和水质污染,饲料投喂不足,又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另外料台的摆放位置也很重要,料台的正确摆放可以判断饲料投喂是否足量,一般料台摆放位置应该在水流较缓、与增氧设备保持一定距离、投放深度在距离池底12厘米的位置。
正是靠着这股子精益求精的劲头,裕后村的养殖事业也越做越好。现在,全村养虾面积已达到46.7公顷,村里最多养殖的已达到1.33余公顷,并辐射带动王屋、前邵、前毕等村发展渔业养殖,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2007年裕后村注册并成立了利津县裕丰农民合作社,专门为村民提供技术、销售等信息。同时,聘请天津养虾专家定期过来给大家指导用料及用药并对虾进行病害检测,给村民提供很大帮助,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成熟期的虾主要销往青岛、烟台、河北等大城市,销售不再是难题。
谈及裕后村未来的发展,王维民告诉记者,下一步打算通过专家指导、大户带动,针对村里养虾技术不成熟、不会养的村民,鼓动把虾池流转给技术成熟、会养的村民,减少资源浪费,切实提高效益。村里还将与聘请的专家签订协议,借助科技的发展,采用高端设施,配套先进技术科学养虾。
靠山吃山,面对土地盐碱化严重的现实,汀罗镇就“吃”上了盐碱地。针对盐碱地改良,汀罗镇从研究台田降盐的原理出发,确定最佳台田高度,较好地解决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浅水位高、矿化度大、盐分极易上升的关键技术问题。充分利用台田水塘发展渔业,做到“上农下渔”,所开展的台田沟锦鲤养殖项目基本解决“淡鱼咸养”的技术难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都非常显著。
同时,汀罗镇盐碱地改良高产栽培技术、盐碱地工厂化育苗技术、盐碱地绿化植物筛选、台田池塘水产养殖模式、耐盐经济作物筛选等课题也先后纳入到全镇研究工作当中,效益已开始显现。
(李 明 宋 萍 李红佳)
普惠 动态
连日来,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新政镇毛朋村的一处黄秋葵收购点十分热闹,农户们将每天采摘的黄秋葵运到这里分拣、过秤,做好登记,月底统一结算。
“10月底开始采摘黄秋葵,一天少则80斤,多则50多千克,收购价约每千克8元,一天收入大概400元。”毛朋村村民王晓敏说,3年前,在政府的引导下她开始种植黄秋葵,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今年,她将黄秋葵种植面积扩大至0.33公顷。
在保亭,像王晓敏这样通过种植黄秋葵实现增收的贫困村民不在少数。近年来,保亭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新政、响水等乡镇发展黄秋葵种植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保亭港海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17年共带动900户农户种植黄秋葵,种植面积共333多公顷,其中贫困户380户,种植面积共107多公顷。“今年,我们早安排、早行动,从8月起做好黄秋葵种苗的培育工作,9月开始向农户发放第一批种苗,同时通过技术指导、保障销路等措施,降低农户的种植风险,确保他们的收益。”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李艳玫 黄立明)
从日前举行的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上获悉,目前,中药材产业已覆盖了甘肃省的10个市(州)、51个贫困县(区)、508个贫困乡镇,全省共有5.8万户、23.9万人通过中药材种植和劳务实现脱贫,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甘肃实施产业扶贫的重要引擎。
甘肃省农牧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旺泽说,甘肃独特的资源禀赋,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全省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多年位列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大省。当前,国家建设中医药试验区的决策部署,为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甘肃将抓住机遇,坚定信心,整合资源、强化措施,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为此,甘肃将突出重点,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中药材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七个关键环节,加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建设,提升统繁统供能力和水平;稳定大宗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加快推进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提升中药材产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拓宽营销渠道;加快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实现道地中药材优质优价;构建市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强化保险对贫困户的兜底作用;加快中药材生产加工科技研发推广,挖掘道地药材的增值潜力,着力在影响和制约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下足功夫,延长产业链、提升效益链、挖掘价值链,把甘肃建设成为国家级原药生产基地、仓储中心和饮片加工基地,使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据介绍,甘肃将切实加强对包括中药材产业在内的产业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抱着对贫困户高度负责的为民情怀做好产业扶贫工作。同时,加强规划引导,合理确定发展目标,适度保持供需紧平衡,维护好贫困户的种植收益;强化政策支持,细化扶持措施,加大招商引资,特别用好两万元到户扶持资金,积极扶持贫困户发展中药材产业。
(吴晓燕 鲁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