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鸥
(盐城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4002)
近几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各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1-2]。国内各高校纷纷启动教学改革探索,其中各高校对工科人才培养已普遍采用了校企合作的方式[3]。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许多高校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4-6],也发现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利益需求不一致等问题[7]。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方高校要明确定位,加快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盐城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新办地方本科高师院校,近几年一直在尝试向工程应用型高校转型。作为江苏省IT服务外包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地方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单位、江苏省软件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先后与江苏锡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昆山中创软件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合作实施校企合作教育,引入工程教育与研究型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着力实施“学生素质综合化、培养方案个性化、工程实践全程化、成才途径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校企合作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在新办本科院校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软件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各项新技术不断涌现,与软件产业结合紧密,因此特别适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盐城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0年才获得教育部批准,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近几年,盐城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先后与昆山中创、文思海辉、中软国际、慧科等企业和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人才培养方面的广泛合作,形成了成熟的合作框架。
软件工程系的教师多次走访软件企业并多次利用暑假深入企业一线,与合作企业的软件项目经理和实际软件开发测试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取得了第一手调研资料。通过调研认识到整个软件构造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项目管理、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程序设计、软件测试甚至工程经济与法律等各门学科知识。要想学生在短短4年的学习与实践中完全掌握几乎不可能。软件工程系教师通过与企业导师充分沟通,并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和市场需求,将软件工程专业划分为若干个培养方向,努力使毕业生一专多能。作为新办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一般很难一开始从事项目管理、软件架构、需求分析等工作。因此近几年软件工程专业根据学校实际和市场需求先后设置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移动互联、大数据程序开发等方向。针对不同的方向制定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如将大数据程序开发方向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具有软件工程学科和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软件开发基本能力,具有大数据分析基本能力,具有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软件开发实践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能力,能在IT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信息部门从事分析、软件开发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培养目标,软件工程系全体教师和合作企业工程师共同讨论教学计划及其可实施性,将以前的3.5+0.5学制调整为3+1学制,直至现在的2.5+1.5学制。盐城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离出来的,以前采用3.5+0.5学制,即学生前7个学期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验锻炼,最后一学期去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进行毕业设计,学期快结束返校进行毕业答辩。这种学制用于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缺陷,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时间长,所以理论知识强,也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但对软件实际项目开发毫无经验,不遵守软件开发过程和编码规范,去企业实习不能立即进入角色,等到了解了软件开发的规范过程和编码规范,实习基本就结束了,实习期间难以接受实际项目的训练。软件工程专业培养质量的衡量标准是毕业的学生能否经过企业短时间的岗前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培训后直接进入项目组成为实际商用软件开发人员。这种学制明显不适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造成毕业生找工作困难,就业率不高,就业质量低。采用后面2种学制后,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原则,缩短学生理论学习的时间。学生第6学期开始甚至第5学期开始就进入企业实训,企业经过3个月左右的知识回顾然后对学生进行半年左右的简单到复杂实际项目的训练,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来开发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软件项目,很多学生在第8学期开始甚至第7学期就被软件企业聘用或者被合作机构推荐就业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受到企业欢迎。
根据各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与制定的教学计划,与企业工程师共同讨论设置不同的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包括通识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各专业方向课程自成体系,如大数据软件开发方向,不贪多求全,不安排太多不同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而是设置一系列的Java相关的大数据软件开发课程,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力逐渐提高。大数据方向设置了Java程序设计、Java高级程序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Java海量数据分布式开发、大数据平台与生态系统、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数据仓库与商业智能核心技术等一系列课程,各课程还相应配备了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共同支撑了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课程体系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确实会编越来越实用的程序,能做越来越复杂的软件。学生按照体系学完就自然掌握用Java语言开发大数据分析系统的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是校企合作的重点[8]。盐城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经过多年了实践形成了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软件工程系与合作企业工程师共同讨论,改变实验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例,形成课内实验、专门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多层次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同实验实践培养软件开发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能力。如课程设计:相对完整的课程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去合作企业进行1-2周的课程设计,在企业教师的带领下分组进行相对简单的项目的开发,划分角色,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强调专业教育:新生入学第一周由软件工程系主任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2小时的讲座,使新生一入学就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不是培养熟练操作各种软件的人才,也不是从事高深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而是商业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
(2)重视首堂课:每门课程第一次课都要求教师向学生传达该门课程处于软件工程中的地位、和培养目标的关系、课程的考核方式及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
(3)理论教学:根据各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调整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对各种理论知识,遵循够用原则,选择合适的教材并不依赖教材,精心挑选讲授内容,区别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如《操作系统》课程,设置少量课程实验,以验证和理解理论知识为目标。以Java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为例,忽略语法细节的讲授,强调编程能力和调试技巧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在简单项目中开发中理解面向对象的知识和掌握Java语言语法。
(4)全面实施CDIO工程教育理念,软件工程系教师经常走访软件企业,了解企业最新使用的软件技术和框架,并利用暑假在合作企业进行软件项目开发实训,从而具有实际软件项目开发能力。CDIO[9-10]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要求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始终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为载体,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系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不同时期通过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学到相应的专业和技能,从而具有工程实践能力。
(5)转变考核方式:针对不同性质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强调学习过程管控,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及学习效果在总成绩中占相当的比例。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期末考核采取笔试,实验课程期末考核一般为在实验室限时进行软件设计或编码方式进行。课程设计由合作企业教师组织,一般采用分组形式,考核方式为组内项目完成情况+文档撰写情况+答辩,答辩时软件工程系派教师参加,以掌握学生该期间实际学习效果。毕业实习由企业教师掌握,考核方式为实训期间学习努力程度和效果,加强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百分比。毕业设计成绩由毕业设计项目完成情况+毕业设计报告撰写情况+答辩成绩组成。
经过几年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盐城师范学院软件工程系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考研录取率不断提高,不少同学考上华东师范大学等985高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大赛和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各项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在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2次全国一等奖,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排名前茅。每年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部分学生进入阿里等全国知名互联网软件企业。据统计2017年毕业生平均起薪达5000多元,其中月薪万元以上占20%以上,甚至有毕业生起始年薪超过25万元。合作企业和培训机构普遍反映我校学生素质和软件开发水平与同类高校相比超出预期。经过调查,毕业生普遍受到聘用企业的好评,并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
盐城师范学院软件工程系经过几年的校企合作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很大成效,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与其他院校相比,盐城师范学院软件工程系与企业合作具有范围广、深度深、成效高等特点,为未来开展校企更深层次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同层次高校进行校企合作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