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惠 董恩省
威宁县地处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中心地带的滇东高原与黔西山地高原结合部,是全国规划的夏秋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之一,也是贵州省规划的乌蒙山区夏秋蔬菜产业带大基地和大集散地。由于低纬度与高海拔融为一体,形成了冬暖夏凉、雨热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年均温10—12℃,年均降雨量960mm,年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以上,无霜期220d,全年最热月的7月平均气温在18℃以下,夏季具有明显的“天然空调”气候优势,为夏秋蔬菜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本世纪以来,在各级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县蔬菜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快速发展,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十字花科蔬菜连作现象普遍存在,根肿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已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尤其是2016年,局部地块的植株发病率已达到30%左右,对产量和效益已造成严重威胁。为此,我们于2017年在全县全面开展了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发生现状调查与防治技术初探工作。现将相关结论报告如下。
1. 全县蔬菜生产现状
威宁的夏秋蔬菜已经有很悠久的种植历史,但过去的种植模式单一,种植规模较小,产品主要是以满足本地市场为主。2002年被列为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贵州省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县之后,省、地、县各级都给予高度重视和资金扶持,省农科院、省果蔬站、地区农技站等单位的专家深入实地全面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从试验研究、生产示范和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7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82.28万亩,其中夏秋蔬菜59.8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2.74%;属于十字花科的白菜20.21万亩,白萝卜15.16万亩,结球甘蓝6.25万亩,青菜2.52万亩,花菜0.71万亩,计44.8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4.51%。
2.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发生现状
由于全县十字花科蔬菜生产面积大,轮作换茬问题难以解决,为根肿病的发生、扩散和危害奠定了基础。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早在2003年就发现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危害白菜及结球甘蓝,但当时发病率较低,影响不明显。近年来,随着十字花科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根肿病的发生与危害有逐年加重趋势。
2.1 症状
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十字花科蔬菜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植株发病后,生长明显减慢,植株矮小,叶色变淡,晴天中午植株出现萎蔫下垂现象,根部长出许多瘤状物,主根上的肿瘤大而少,侧根上的肿瘤小而多,须根上的肿瘤成串着生。肿瘤物初期为乳白色,中后期变为褐色,表面粗糙、龟裂、最后腐烂发臭,整株死亡,严重影响蔬菜产量。
2.2 适宜环境
就侵染来说,酸性、潮湿的土壤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与孢子的萌发,土壤pH值是引起根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酸性土壤中易于发生,pH5.5-pH6.2之间发生较为普遍,PH6.3时最为严重;不同土质的发生危害粘土>壤土>沙土,同时也受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影响,冷凉潮湿、排水不良酸性至中性土壤中发病最严重。
2.3传播方式
根肿病主要由土壤中的休眠孢子,通过菜株病苗、水流携带菌土等方式传播,当然现在由于运输的方便性,人为影响传播更多一些。植物病残体和带菌的土壤是根肿病主要的初侵染源。根肿菌一年四季均可侵染小白菜,引起发病,4~10月是根肿病的适宜发病时期,6~9月是根肿病发生的高峰期,10~12月病害转入休眠或缓慢发展时期;10~11月是冬油菜整个生长季节中根肿病发生的主要时期,11月6日病害发生率达最高值83.4%,11月中旬后病害进入缓慢发展期,次年3月又开始发展。
3.防治方法初探
从试验结论、示范效果到大田推广应用结果都表明,防治方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3.1 轮作换茬
易发病地块,用非十字花科作物连续种植2—3茬,没有寄主植物存在,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病原基数,减少发病因子,控制其蔓延危害程度。此法既节约生产成本,又容易让所用来轮作換茬的各种作物各自实现高产、优质、低耗和高效的栽培目的,实属首选措施。
3.2用石灰等碱性调理剂改良土壤
用生石灰等碱性调理剂来调节土壤酸碱度,用量大时全田重施,可以连续多年或多季有效,用量小时可以拌入农家肥使用,但只对当季蔬菜起作用。用此法时同时深开排水沟,解决田间潮湿问题,创造不利于该病蔓延的环境效果更显著。这一方法,虽然需要投入但也能产生显著效益。
3.3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已有育种专家选育出一些抗根肿病品种,比如大白菜、结球甘蓝、白萝卜、青菜、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在种子市场都有抗病品种销售。随着各地蔬菜基地的不断扩大,建议大力选育和推广栽培抗病品种。
3.4药剂防治
病害发生的三要素是病原、寄主和环境。对于发病区域来说,病原肯定是不缺乏的,环境条件一般也是适合的,如果不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以全面利用农业防治措施,就只有采取化学防治手段,从药剂选择利用方面着手了。
小区试验与田间使用结果都表明,药剂防治方面可利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敌磺钠、五氯硝基苯等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发病初期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恶霉灵等药剂作灌根处理。但化学防治一方面容易增加生产成本降低效益而导致菜农难接受,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土壤污染或农药残留,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作者单位:553100贵州省威宁县植保植检站、威宁县果树蔬菜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