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亚
面对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了教育界的共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7年修订)》都明确地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确定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那么,面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如何改变呢?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呢?我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和案例,谈一谈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改变学习途径:从碎片训练到项目学习
面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改变原有的碎片化学习途径,倡导项目学习。项目学习可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整合在一个完整的综合任务中。项目学习有利于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凸显“学主教从、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路经。项目学习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轴,将不同的知识、技能和思维纵横贯通,有利于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在一个项目内无缝融合。这四个核心要素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综合地达成学习目标,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内化的学习品质。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采取项目学习方式,能够真正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那么,到底怎样进行项目式学习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策略。第一,选择贴近生活的项目主题。开展项目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是项目开展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在项目选择上花心思、动脑经。一个好的项目主题,学生会积极参与,全情投入,自主学习。项目的主题贴近学生生活,跟学生息息相关,学生才会有兴趣参与进来,才能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否则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也无法达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效果。第二,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项目学习。在项目学习进程中,教师必须牢牢地把握住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主线,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例如,在初中八年级《程序设计》单元,教师就可以采用项目学习方式来进行主题探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范例的分析和探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其能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信息。然后,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项目实施方案,就会提升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最后,学生自主探究实际开发和尝试是否可行,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项目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始终需要注意信息社会责任的养成和内化。
改变教学样态: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
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一定是指向深度学习的,否则仍然难以内化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学习。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更多采取了简单的讲练结合模式,更多指向的是学生的碎片化技能训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技能训练,缺少了主动的思维活动和高阶思维培养。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基于原有认知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实现思维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真实生活情境,通过探究、合作和自主等方式实现主动积极学习。教师需要创造更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问题解决的机会。学生在抽象问题、设计方案和实际实施的过程中真正地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为自身能力。
那么,到底如何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度学习呢?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深度学习策略。第一,基于深度学习视角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例如初中八年级《程序设计》单元,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编写程序,还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观念,显然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教学结果。如果教师仅选择教会学生编写程序,那学生学到的就仅是编程技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会被架空。但如果教师选择了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那学生获取的就是一种计算思维,这种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掌握编程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深度的挖掘,开展深度学习,注重学科思维培养,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二,要重视学生的真实生活学习体验。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若想在未来所处的时代生存,就必须掌握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核心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确立一些与学生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复杂任务,逐渐打通教学内容与真实世界的通道,为他们提供更多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转变教学评价: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现归类于一门综合实践类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在评价主体、内容、方法及手段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过程中所产生(或将产生)的思想、学业、行动和个性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估价的过程”,而现有的传统评价只立足于最终的成绩评定和语言的评价。目标明确教学才有导向,有的放矢才能获得成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构建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朝着多元评价方向进行设计。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呈现出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目标功利、忽视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评价工具标准化、评价主体缺失等问题。教学评价不改变,自然难以真正实现学生的学科核心素養的培养。
那么,到底如何改变教学评价,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呢?第一,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充分重视过程性评价。例如,在指导教学初中信息技术拓展课程Arduino编程项目时,首先我进行了评价指标的细化,主要分为:①对计算机科学的关键概念和原理的理解;②应用计算机科学的关键概念和原理的知识和理解;③问题分析:如何做出合理的判断、设计、计划、评估和改进解决方案。其次,我依据阶段性评价体系,设立小组项目学习中不同周期任务目标得分,从设计需求—结构搭建—程序编写—成品制作等步骤分步制定学生完成任务的学习评价单,从而实现分层评价,鼓励学生连续性体验成功。第二,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多模态评价体系设计。教师结合平台,通过图形、表格、图像、空间等各种模态方式将评价的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并通过终端和平台将评价的结果用多符号的方式(电子邮件、微信消息、评价APP、QQ留言等)突破单一评价主体,在信息技术教师和非本学科教师间、师生间、学生间、家校间进行互动和传达。
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应该成为口号或标签,而应该成为学科教学的起始点和终点。虽然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作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审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积极、客观的心态创造性地开展初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研究,为未来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