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霞
【摘要】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文章以“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为主题,从小学德育教学概述、在小学期间利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知识的现存不足点、针对不足点的优化策略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思想品德;与时俱进;创新方法
一、引言
小学教育在时间上跨度较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在这六年的学习中初期塑造心智与思维认知,并为以后初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好动的阶段,就品德学习这一十分枯燥而空洞的学习任务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渗透教学,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对某种精神进行感知,在思想品德课上进一步深化和总结。
二、小学德育教学概述
(一)小学教育对德育的要求
自新课改以后,素质教育的课程不断被倾注更多的重视力度。在新课改背景下,各个科目都要渗透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德育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二)重视德育的必要性
其一,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古代更是以忠孝为标准来选拔官吏。德育可以说是我国一项传统文化以及“国粹”,是需要从年轻一代就开始着重培养并代代相传的。其二,我国的现状是重视成绩却不重视素质,近年来“键盘侠”“熊孩子”等揭示素质教育效果较差的词语频出,国民素质急需从当前的年轻一代抓起。其三,相对于幼儿园及幼儿园以前的时段来说,小学生对发生的事情记忆较强;较之初高中来说,又容易受外界影响,自主判断能力较差。所以,在小学阶段重视德育对于防止孩子养成不良行为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德育教学内容
小学德育是以“教会孩子做人”为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品质素养:
举止文明(热爱祖国,对长辈主动问好,说话使用礼貌用语,有公共素养);
诚实守信(按时归还借物,承诺以后要敢于去承担责任并努力完成);
尊重他人(耐心听别人的发言,不乱动别人东西,尊重别人的隐私,对于批评不能过于激动而要耐心听讲);
守时惜时(按计划的时间完成各学习任务,不贪玩)、懂得感恩(不顶撞家长与老师等长辈,理解家长的艰辛并懂得主动分担,孝敬父母,尊重环卫工人等为城市建设努力的人的劳动成果);
勤俭节约(爱惜水电等资源,节约用水与电,不乱要錢乱买东西)、遵守秩序(遵守交规不乱闯马路,按照校规按时到校并着装校服与红领巾,排队时不插队,公共场所不喧哗);
勤于动手(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如洗衣服,整理物品等);
锻炼身体(积极参与课外活动,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自己的身体健康,学习运动常识);
讲究卫生(保持个人卫生,注意不对班级环境和家庭环境造成卫生影响)。
如上所述,这些都能够通过语文学习过程,由教师潜移默化地渗透来达到“素质养成”的目的。比如开展朗诵会或故事会等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尊重意识;通过以“感恩”为主题的写作培训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道理;通过开展故事会等让学生对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如惜时等有一定认识。
三、小学期间利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知识的现存不足之处
(一)过度关注分数,忽略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知识是近年来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得到不断提高才有所增强的。一些学校已经做出了改进,但较多学校还停留在重视分数的阶段,学校与家长过度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导致教师压力增大,课堂偏重讲授知识,尤其近年来“小升初”也成为一大难关,教学任务艰巨以至于素质教育的侧重发展迟迟没有进展。
(二)孩子过度疲惫导致失去兴趣
现今许多孩子都被送去上课外辅导班,日程都排得很满,导致其过度疲惫。而语文中渗透德育的前提是孩子有心力去思考这些精神以及人物作为的伟大之处抑或是值得学习的地方。过于繁忙和紧张的生活会让孩子失去思考的精力,只有心思应付自己该学习的内容,却不能切实对这些课外知识进行自我思考。
(三)家长培育力度不够
德育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教师和家长两相配合才得以实现的。但如果仅仅是教师执行德育教学渗透的计划,就无法保证德育教育有效果。学生很有可能在课堂上感知到的品质,回到家后就又在父母影响下打回原形,导致德育教学毫无起色。尤其在以德育为目标的课外活动中,父母如果对活动抱有不正确的看法,就会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到孩子,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较难扭转的局面。
(四)渗透方式单一化
对于开展素质教育的学校来说,有时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也成为渗透效果好坏的一大影响要素。许多地方教师经验较少,缺乏创新性,进而导致讲课方式单一,往往呈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即空有重视素质培养的意识,却缺少渗透德育的手段与方式,导致德育渗透缓慢,效果较差。
四、针对不足点的优化策略
第一,从学校到教师、家长,整体提高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实际上提高素质教育水准是需要从学校到教师、家长这两层次共同提高重视度才能做到的。而且德育渗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也应该经过“学校制定培养方案—教师改变教育方式—家长改变观念与老师共同配合”的过程得到加强。所以,当务之急是先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再进行具体教学计划的制订与执行。
第二,因材施教。部分家长不注重配合教师工作而强行给孩子报班,对此,本文建议教师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案。对于平时压力过大的孩子要多沟通,注意鼓励;对于较乖的孩子则要注意叮嘱休息;对于内向的孩子可以选择写信等方式和其一对一聊天。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师切忌“一刀切”,不然很有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第三,利用发散思维拓展渗透方式手段。在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与语文学习是可以并存的。这一方案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开放性思维。如何从一堂课引申出更多可以为学生接受且具有趣味性的渗透方式?以状物类散文为例,教师可以从绿植拓展到对园林与建筑美的感受,还可以拓展到各个设计者的匠人精神,甚至可以让学生养一株多肉,用语言记录下自己每天的感受与体会。语文来源于生活,德育也源于生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教学目标与将德育渗透于其中的任务两不冲突,甚至相辅相成,让学生对生活有更深的体会。
第四,促进家长改变观念。在小学阶段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起着极为关键的配合作用。对于忽略孩子素质教育的家长,教师应该极力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不论是在家长会上还是家访中,教师应该跟家长讲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学习”与“素质教育”两不冲突这一点。只要能够使家长与教师之间达成配合,许多德育渗透的课外活动就能够得到最基本的开展保障。
第五,多开设课外活动,创新渗透方式。小学阶段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应只停留在课内,还应该重视课外活动的必要性。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来为提高学生素养提供可能,比如通过爱国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通过卫生评比活动来促进学生养成注意个人卫生的习惯等。此外,教师还能通过创新渗透方式来提高效果,除了知识竞赛等竞争性较强的活动,还能通过扮演话剧来让学生感受作品中人物的优良品质并加以学习,增强趣味性,让学生不产生抵触心理。在多媒体资料的选取上,要注意作品符合学生兴趣并真正起到引起共鸣的效果。
第六,在教学中融入德育观念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观念是十分有效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情感的载体,促进学生对字、词、句中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就能有效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比较,引导学生权衡,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促使他们培养明确判断该做与不该做的,该赞扬与该批判的正确价值观。
第七,教师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现阶段受人口限制,我国学校教育大部分依旧是大班教育。班级人数过多,而且有时一个教师去带好几个班的语文课。这些限制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心灵上的沟通。本文建议教师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成友好关系的养成,为学生倾听教师建议,重视自身的素质养成提供可能。教师应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从人格精神、仪表谈吐等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
五、结束语
综上,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为题,通过对德育渗透的理论背景、执行重要性、执行过程中的不足处加以分析,针对每个不足点提出了对应具体的解决方案,建议教师通过各个优化方案对德育渗透效果进行优化、强化,促进小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相信通过教师细致优化后的德育渗透,可以以点带动面,使学生个体向“四有”公民靠拢,进而以个体带动集体有效发展,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朱鹏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J].学周刊, 2018(08):24-25.
[2]吴笑永.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考試周刊, 2018(02):61.
[3]林燕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课外语文, 2018(0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