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彩霞
眼前的她,端庄秀丽、落落大方,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他心生欢喜,论文指导也特别用心。谁知相处下来,更是出乎意料,她擅书法,精琴艺,热爱传统文化,与他不谋而合。袁荃猷也被这位师兄吸引,他诙谐风趣、学识渊博,第一次见面还展示了一手把柿子吃净、掏空,而外壳依然完整的本事,令她叹为观止。一同徜徉于书山画海,情愫暗生,幽静的燕园、美丽的未名湖留下了他们漫步倾谈的身影。
抗战打得正酣,王世襄毕业后来到文化名人聚集的李庄,经梁思成介绍进入营造学社。临行前,他送了她一盆太平花。分隔两地,他们靠鸿雁传书互寄相思。他为她描述李庄的元宵舞龙、自己的生活交友,她把他的信订成一个册子,在回信中,她说:“你留下的太平花我天天浇水,长得很好,但愿生活也能像这太平花。”千里之外,她与他感同身受,校园中的倾心逐渐转变为共担人生风雨的坚固感情。
日本投降后,王世襄回到北京,负责清理战时文物。带着亲手做的火绘葫芦片小盒,他迫不及待地去见她,盒子里静静躺着两颗相思红豆。无须多言,李庄的两年让他成熟和坚韧,1945年底,他们走进了婚姻殿堂。从此,他叫她荃荃,她唤他畅安(王世襄的字)。
一年时间,几千件文物被追回,清损结束后,王世襄进入故宫工作。1948年,故宫有一个去美国和加拿大的博物馆考察一年的名额,院长决定派王世襄去。王世襄这边却喜忧参半,出国深造机会难得,可孩子尚小,袁荃猷产后又得了严重的肺结核,一年多了仍不见好转。病榻上的她让他难舍,看出他的犹豫,她安慰他:“老人家也照顾得很好,父亲还常常来口译法文小说给我听,你尽管放心去吧。”他走后第二天,她在日记里写:“今日父亲买一筐杨梅,大吃。可惜畅安已走,念他。”
王世襄当然也念她,书信一封接一封。他在大洋彼岸的博物馆流连忘返,她在北京芳嘉园对月弹琴,相隔万里,却相知相惜,互慰互勉。
一年后,王世襄怀着拳拳报国心回到祖国,将北美考察笔记整理成《游美读画记》,闲时就骑着单车走街串巷,走上文物收藏之路。凡是他喜爱的,她一概支持,他喂鸽,她在旁边速写;儿子的奶粉和鸽子的高粱同时吃完了,他用仅有的钱买高粱,她没意见;他去给她买衣服,却买了一尊佛像回来,她比他还兴奋:“要是我也会先把佛像请回来,衣服以后再说。”她的爱好他同样拥护,为了她喜欢的“大圣遗音”古琴,他“以飾物三件及日本版《唐宋元明名画大观》换得黄金约五两,再加翠戒三枚,才购得此琴”。古琴坏了,她着急,他马上请来修复专家,琴修好后,他请专家在琴身背面刻下:“世襄荃猷,鬻书典钗,易此枯桐。”他最开心的事就是她抚琴,他在旁边听,并自称“琴奴”。
小院内,花草葳蕤、缤纷满地,生活真的像太平花一样。谁也没有想到,曾经的功劳竟然会成为“呈堂证供”,因为负责文物清点,他被扣上“贪污”的帽子。他被关押逼供,她去看守所慷慨陈词,讲他追回文物的日日夜夜,一个柔弱女子,此时却义正词严,令人感佩。他被故宫开除,她鼓励他要坚强:“坚强要有本钱,本钱就是自己必须清清白白,没有违法行为,否则一旦被揭发,身败名裂,怎么还能坚强?你有功无罪,竟被开除公职,处理不公问题在上级,因此我们完全具备坚强的条件。”
一席话,让王世襄顿悟,既然外界纷扰,那就走一条自珍的路。有她的温暖相伴,他在动荡的环境下坚持研究并完成了数十万字的著述,其中《髹饰录解说》成为学术研究的里程碑。
凭着“自珍”精神,他们“携手登阜丘,叠石不能阻”,终于熬过了黑暗的日子。时不我待,蹉跎的岁月要补回来,他一边往家里买破桌子烂板凳,一边撰写著作。他收藏需要钱,她只好把生活一俭再俭,好几年不做一件新衣服,她毫无怨言。志同道合,甘苦与共,物质虽贫困,精神却无比丰盈。
她亦是他的得力助手。写《明式家具研究》时,他想不出该怎样概括明式家具的八处硬伤,她提议用“八病”,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他欣然采纳。书中需要把器物改成线图,以便读者一目了然,可是,不管是美院的高材生,还是家具厂的绘图师,所绘都不能令他满意。她于是自告奋勇,从头学起,不论严寒酷暑,日夜伏在一张案桌上,而那时,她也是花甲老人了。“不惜金针度与人”,千幅精密、细致的线图终于完成了,一部宏著,二人合力,历时七八年。《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后,惊动了世界各国博物馆,被称为“巧夺天工的家具圣经”。
他苦心孤诣地为传统民俗著书立说,她帮他配图、校对、誊清、寻找注解,《说葫芦》里的葫芦造型图,《北京鸽哨》里种类各异的鸽哨图,无一不出自她的笔下。当他因忙于校对,有一日左眼突然失明时,她担心他用眼过度,几乎接过了全部的工作。20多年,近40部著作,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他瑰丽壮观的学术传奇。
长年劳累,她先于他走了。他悲痛自责,在14首《告荃猷》中字字愧悔:“伏案年复年,积劳致亏耗。”“我病累君病,我愈君不起。知君不我怨,我痛无时已。”读之令人潸然泪下。另一位主人不在了,再没人为他抚琴,也没人陪他欣赏把玩,他把收藏的文物悉数拍卖,只留下那只一同买菜、捡落叶的双梁筐,回想以前“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他期待将来“待置两穴间,生死永相匹”。
2009年11月,奇人王世襄去世。大半生坎坷,然而他说:“我的一生过得很幸福,因为有荃荃相伴。”诚哉斯言。
(摘自《做人与处世》)(责编 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