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领克发布了1月销量数据据称其领克。1实现终端客户交付6173辆,当月新增订单近万。在2018年全行业整体低速增长的局面下,这个成绩对吉利领克,乃至对于所有中国品牌汽车而言都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最近一个阶段,其他些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也纷纷秀出了1月成绩单,表现不错。这说明中国品牌汽车向上的努力,已经得到了消费者普遍的认可和支持。
但是,网上却时不时出现些不和谐的声音。这些声音貌似公正,貌似站在第三方的立场,貌似代表消费者,拿着放大镜去看中国品牌车企的产品和各种努力。
就以领克01最近遭遇的些质疑为例。有人说,车虽然配置高,但售价也高了,口碑也没有,不值。有人说,这款车外观虽然个性,但是不易被广泛接受不好看。有人说,这款车发动机、变速箱技术虽然先进,但是与合资车企相比,也就那么回事,消费者未必认可。更有人说,领克的经销商在搞加价卖车,损害消费者利益厂家管理不力。
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眼熟?长城、长安、上汽、广汽等自主车企的爆款产品亮相或上市的时候,也曾遭遇过类似的质疑。虽然具体的问题有所不同,但是基调都是一样的-- 中国品牌做什么努力都不一定会被消费者接受;中国品牌汽车造型要么是仿的,要么难看,技术亮点要么被说得一无是处,要么即便先进,也被轻描淡写地说成不定会被认可等。更有甚者,对于自主车企在诸如研发、制造、品质、管理等很多方面的努力视而不见。
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同样的问题,放在合资产品或者外国品牌汽车上就能得到一些人的谅解。比如,新车上市,产能爬坡阶段市场供需失衡,消费者排队等车。合资品牌出现这种情况,有人就视为正常现象。再比如,加价卖车合资品牌也出现过类似现象,个别车企甚至并没有进行旗帜鲜明地制止或者处罚相关经销商。对此,有人认为是供求关系所致,可以理解。
这么多年来,在一些人的意识里,似乎总对中国品牌很苛刻。同样的事发生在中国品牌身上就被上纲上线,不断批评,而在合资品牌外国品牌那里就是“正常现象”可以理解。这真的很难理解!
中国品牌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这种支持,不是说不能讲问题,不能抱怨质量,不能批评一些不对的做法,而是要公平、公正地看待中国品牌,给中国品牌汽车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品牌汽车走了条极为艰难的发展之路,但其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以吉利、长安、上汽、广汽、长城、奇瑞等为代表的大批自主车企在多年来的起起伏伏之间取得了明显进步。要知道,改革开放的这40年来,也是合资车企外国汽车品牌在中国大发展的40年。中国的汽车市场、汽车消费、汽车文化,包括制造体系供应链体系、人才体系以及经销商体系,就是在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
之前的40年,中国汽车品牌不容易;今后,会更不容易。技术进步了,产品提升了,销量上去了,但是,同時消费者成熟了,竞争格局变了,产品、性能、配置、价格、水平也提升了压力自然更大了。中国品牌汽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可喜的是,1月一些自主车企公开的数据显示,广大消费者并没有受到这些不和谐声音的影响,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了中国品牌汽车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