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光喜,陈金星,罗全民,林吉生,徐星光
(1.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新疆采油厂,新疆奎屯 834032;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3.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省稠油开采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
目前,稠油的开发方式主要有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火烧油层等。蒸汽吞吐适用范围广、效益明显,成为稠油开采的主要开发方式[1-3]。在当前的低油价形势下,需要进一步认识蒸汽吞吐的机理来优化蒸汽吞吐工艺,提高吞吐开发的效果[4-6]。
春光稠油热采主要投入开发2个单元共四个层系,投产了181口井(春10井区沙湾组投产121口井,春17井区白垩系投产60口井)。储层较深(900~1 200 m),岩性以细砂岩、含砾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28%,平均渗透率921×10-3μm2,属特高孔高渗储层。油层薄(油层厚度3~5 m)、黏度大(40 ℃时,30 000~80 000 mPa·s),地层具有胶结疏松、夹层薄(厚度小于3 m)的特点。沙湾组开井90口,关井21口;白垩系正常生产井21口,关井39口;目前采出程度3.9%,综合含水64.7%,采油速度0.8%。
春光稠油油层由于埋藏深、厚度薄,注汽热损失大,注汽效果差;由于稠油黏度大,井筒举升困难,周期生产时间短;生产能量低,阶段油汽比低,吞吐效果差。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开展 CO2辅助蒸汽提高春光超稠油开发效果的实验研究,认识 CO2改善春光超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主导作用机理,进一步优化配套形成 CO2辅助蒸汽吞吐工艺。通过注入 CO2扩大蒸汽波及半径,增加回采时驱油动力[7-8],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来解决该区块由于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导致注汽质量差的问题。
实验用CO2纯度为99.2%(胜利油田钻井五公司劳动服务公司)。油样取自春光油田春10区块油井。
采用填砂岩心模拟油藏真实岩心,根据开发区块的油藏地质参数,选用不同粒径的石英砂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制作填砂管模型。共制作了 34个岩心模型,岩心模型的主要参数:长度60 cm,直径2.54 cm;平均渗透率950×10-3μm2,平均孔隙度28.5%,平均含油饱和度68.8%。
实验中用到的主要测试仪器为流变仪、PVT分析仪、驱替装置、Quizix泵和流体密度仪。
①先将一定量的 CO2溶解到经过脱气脱水处理的原油中,并测定 CO2的溶解气油比;②水测填砂模型的孔隙度、渗透率;③继续注入地层水直至压力等于 CO2油气混合体系的饱和压力;④通过压力平衡转样的方法将溶解了 CO2的油气混合体系饱和进填砂岩心模型中;⑤模型管出口尾压设定大于CO2饱和压力。
春10区块原始油样的乳化含水率为19.12%,脱水后乳化含水率小于0.5%。分别测试原始油样与脱水样品在常压条件下的黏-温关系,同时还测试了7.5 MPa和13.6 MPa压力下脱水原油黏-温关系,测试结果见图1。
图1 春10区块原油黏-温关系
通常条件下,测试春10区块原始油样50 ℃时黏度为19 040 mPa·s,脱水原油50 ℃时黏度为12 971 mPa·s;脱水油样在 7.5 MPa、13.6 MPa时 50 ℃的黏度分别为17 900 mPa·s 和21 800 mPa·s。原始油样为W/O(油包水)乳状液,50 ℃时的黏度是脱水油样的1.47倍。随着含水率的升高,W/O乳状液黏度会继续增大,符合Richarson经验公式;随着压力的升高,黏度同样呈现升高的趋势,原油在油藏中不含溶解气的情况下,其黏度要远大于常压时测试的脱气脱水黏度。
3.2.1 溶解特性
CO2辅助蒸汽改善超稠油开发效果的主要作用是 CO2能够大量溶解到超稠油中,大幅度降低原油黏度、增大流体的弹性能。在油藏温度50 ℃、原始油藏压力13.6 MPa时,测试结果见图2,溶解饱和压力与温度的关系见图3。在油藏条件50 ℃、饱和压力为10.5 MPa时,CO2在春10区块脱水原油中溶解气油比达到 69.7;在油藏温度条件下,溶解压力越高,则 CO2在原油中的溶解气油比越大。研究结果表明,同时固定溶解气油比、改变温度,温度越高,CO2溶解饱和压力也升高,饱和压力与温度之间满足b=0.081 7#+3.457,由该式可推得温度每升高1 ℃,CO2在春10区块原油中的溶解饱和压力则升高0.081 MPa。
图2 溶解气油比和溶解系数与溶解压力关系
图3 溶解饱和压力与温度关系
3.2.2 增能效果
不同溶解压力条件下,CO2在春10区块原油中溶解后对稠油体积系数的影响见图 4。研究结果显示,春10区块原油溶解后体积系数显著增大,当溶解饱和压力达到10.5 MPa,溶解了CO2的油气混合体系的体积系数达到1.15,即体积增大了15%。油气混合体系体积增大可以有效补充储层能量,更重要的作用是随着 CO2在稠油中的溶解,可以将储层孔隙中盲端的不可动稠油“顶替”出来参与流动,形成可动油,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增大单井采出程度。该机理实现的前提是 CO2能够溶解到稠油中,因此,在工艺优化设计环节需要充分考察CO2的焖井时间。
3.2.3 CO2的溶解对春光超稠油的降黏作用
不同溶解压力、不同温度条件下,CO2在春10区块原油中溶解后对稠油黏度的影响见图5。
图4 溶解体积系数与溶解压力的关系
图5 溶解混合体系黏度与溶解气油比关系
CO2降低稠油黏度是 CO2辅助蒸汽吞吐开采工艺中另一个主要作用机理。图5显示,在较低温度(小于90 ℃)时,随着CO2溶解量的增大,春10区块原油黏度显著降低,大幅度改善了稠油的流动能力。当温度大于 110 ℃后,CO2溶解降黏效果明显减弱。研究还表明,温度升高会降低 CO2在稠油中的溶解量,从而减弱 CO2的溶解降黏作用。对比温度与压力作用结果显示,温度对春10区块原油黏度的影响更显著,但两者的协同作用大于任何一个单独因素的作用。
3.3.1 降黏作用对驱替效率的影响
为揭示 CO2降黏对驱替效率的影响,设计了两组实验:一组是在1#岩心模型中注入溶解了CO2的油气混合体系,气油比为15.6,饱和压力2.81 MPa,出口尾压3.0 MPa;另一组是在2#岩心模型中注入脱气脱水的春10区块原油。实验温度50 ℃且驱替至含水率大于98%时对比驱替效率(图6)。
驱替实验结果显示,水驱溶解了 CO2的油气混合体系4.2 PV,含水率99.3%,驱替效率31.22%;水驱脱气脱水原油4.1 PV,含水率99.6%,驱替效率18.48%。水驱溶解了 CO2的油气混合体系较水驱脱气脱水原油驱替效率提高了12.74%。研究表明,CO2溶解气油比为15.6时,春10区块原油黏度大幅度降低,原油流动性得到改善,因此,驱替效率能够有效提升。对比二者的驱替实验还可以知道,CO2能够大幅度提高采油速度。
3.3.2 CO2扩大波及作用对驱替效率的影响
CO2溶解可以降低原油黏度,CO2伴注蒸汽线性驱替实验可以更好地揭示扩大波及作用。为此,设计两组蒸汽驱替实验:一组是在 3#岩心模型开展150 ℃蒸汽驱实验,另一组是在4#岩心模型开展CO2伴注150 ℃蒸汽驱替实验,对比驱替效率(图7),可以看出,CO2伴注蒸汽驱4.8 PV,含水率99.5%,驱替效率57.79%;蒸汽驱4.8 PV,含水率99.7%,驱替效率 46.24%。CO2伴注蒸汽驱较单纯蒸汽驱驱替效率提高了11.55%。伴注蒸汽驱替过程中,CO2在原油中的溶解量很少,溶解降黏作用可以忽略;CO2伴注蒸汽驱较单纯蒸汽驱对驱替效率的提升主要来自CO2对蒸汽波及体积的影响。
图6 降黏作用对驱替效率的影响
图7 驱替方式对驱替效率的影响
(1)乳化含水量和压力均会导致稠油黏度增大,春 10区块原油乳化含水率 19.12%时,黏度增大46.7%,压力13.6 MPa时较常压的黏度增大68.1%。
(2)油藏温度50 ℃且溶解压力为10.5 MPa时,CO2在春10区块原油中溶解气油比达到69.7;温度升高,则CO2的溶解量降低。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每升高1 ℃,则饱和压力增大0.081 7 MPa。
(3)CO2溶解后油气混合体系体积系数达到1.15,体积膨胀15%,溶解增能效果显著,能够大幅度降低原油黏度。
(4)水驱溶解了CO2的油气混合体系较驱替脱气脱水原油至含水率大于98%时,驱替效率提高了12.74%,CO2伴注蒸汽驱较单纯蒸汽驱驱替效率提高了11.55%。